编者按:本人没有太多地了解作者描述的情况的真实与否.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祖国正在成长.我引来这文章的本意不是让大家还高兴高兴.我更希望大家能领悟一下所谓的煮青蛙原理.不论是我们还是别人,我们都逃不出这种心态的.潜移默化啊~~ |
|
2005年12月20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有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美国家庭主妇近一年的遭遇:
--《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
在2004年,萨拉·邦焦尼尔一家有一非同寻常的举动:在圣诞节过后两天,他们把中国制造的产品,从家里“踢”了出去。而且发誓一年内再不购进任何中国新的产品。
“这种驱逐行动不是中国的错。我们生活充斥着来自中国的各种东西--玩具、小玩意和10美元一双的童鞋。有时候,我也担心流失到海外的就业机会或者有关侵犯人权的报道,但价格最终总是战胜我们的价值观。我们根本无法拒绝中国出售的东西。”她是这样说的。
于是,有一天,有一种不安慢慢涌上她的心头,直到那一刻,她才注意到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 中国正在占领这个地方。
她把家里所有的用品分两类进行过一次盘点:中国制造和非中国制造。大小一共39件。中国制造25件。非中国制造14件。也就是说,64%的是中国产品,且占据了她的家庭。
于是,她顿生念头:要把“中国”关在自己的门外。就这样,经过这个美国女人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于是家庭成员只得同意:抵制中国产品一年。
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想法并非为了惩罚中国,它根本不会感觉我们的抗议带来的这点微乎其微的影响……我们把中国产品拒之门外是因为想衡量一下,中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渗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想知道,放弃使用中国产品到底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以及会带来多少不便。”
也许就是这样。
我们身在中国,并不能体会和感觉到中国制造产品对美国人生活的影响力。于是,我觉得这样一个故事很有点寓意。一个高度发达的美国,其制造业在世界上都属顶尖,而且美国人应该是比较瞧不起别国产品的,他们为什么要用中国的东西?我起初就是这么想的。美国的“航母”型公司,从其公司营销规模和获利上来说,打进世界500强的超大型世居巨鳄占据众多,关键是他们的制造工艺和核心技术是最好的,说他们是顶尖的,并不为过。除了制造业的大鳄,美国的一般公司也应该能造出非常不错的产品,特别是日用品。干吗舍近求远,用远在东方的中国制造呢?这里面可能就有几个忽视不了的关键词:制造成本。价格。特别是对日用消费品的“通吃”度。 过去欧美国家评价中国,往往说是有低价的劳动力,也就是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产品价格具有欧美国家无可比拟的竞争力。也就是说,他们争不过中国生产要素中人的使用成本。但他们依然看不起中国制造,认为仅仅是低廉价格的初级产品,相当于打上个粗制滥造的印记。
我记得很早有一年去北京,聊天时得知一个很感触的消息,北京一个衬衫生产公司,生产出的衬衫贴上外国公司的牌子,就可以卖上成百上千的价格。过去这也许是合资企业中的一种合作形式,现在说白了就是靠“贴牌”维持的企业。而自己加工一件衬衫仅仅是20元人民币。 这要按今天来看,根本算不上什么新闻了,早已是昨日黄花。高额利润别人拿了去,你也就是挣点茶水钱。 其实,说起工艺和质量,不比老外的次,但就是拿不到销售后的大钱。可能连一个生产工人一天的工钱都不够。 时过境迁茶水钱。现在的中国制造,可以说在品种和工艺上,都有了让外国人另眼看的进步。
优势和文化一样,是可以互补的。互补和兼容的理念,就是世贸中的一个嵌入点。在没有很多核心技术,却在慢慢攻克核心的韬光养晦期内,用优质低价的生活日用品之“人海战术”,占领“美国”,也不失为一种市场和贸易大策略。
于是,中国制造,包括日用消费品很快就占据了南美和发达国家的市场,竞争和本土的担忧就来了。否则的话,就不会发生西班牙的烧鞋事件、欧美限制中国纺织品事件、俄罗斯担忧远东中国市场的影响和移民问题等等。就这样,美国的这一个家庭,慷慨激昂的想抵制中国制造产品一年。 但是,结果呢? 结果是让她和她的家庭生活出现了混乱的节奏,并且在混乱中掏出了大把大把的钞票,掏出了比中国产品高出几倍甚至10几倍的$。 很有意思。首先是她急需给儿子买一双网球鞋。她疲惫不堪的跑市场,终于受不了了。只好选中意大利的鞋子。意大利网球鞋价格是:60美元。然后,又疲惫不堪的转市场,给女儿卖一双德克萨斯州的鞋子:60$。心疼和奢侈的让她直咬牙。然后是丈夫过生日的蜡烛。于是开车满世界跑,买没有中国标签的蜡烛。跑了6家杂货店,没有买到。就翻箱倒柜,终于找了一根蒙尘多年的蜡烛。家里的抽屉坏了,需要专门的修理工具。在一个超市发现,欣喜。但仔细打量,发现还是中国标签。狂汗……闷闷的就放回到货架上。家里的搅拌机和电视机坏了,出现小小危机。只好用替代,因为新品是中国的。
这个美国家庭主妇的“遭遇中国”记,高潮是在后面。她的孩子开始进行反抵制活动。这个孩子在商场钟情的看中一个中国玩具后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我们都多久不用中国东西了! 狂汗…… 就这样,孩子用纠缠一天的方法,让她的母亲举起了“白旗”。玩玩具的孩子,都知道中国产品的好……说明了什么,不就说明中国制造在无形中影响和干预着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它不仅仅是商品的渗入,而是生活观的改变,有一种文化的力量在背后默默无声……
好。多。商品文化。且便宜。可能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形容。改变一个西方人的生活观乃至价值观,象是一个用东方沙锅,以文火炖小鸡的过程。慢慢的攻。慢慢的烘烤。慢慢的成熟。一旦喜欢,就产生了好东西便宜东西无国界的效应。它怎么能不影响你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判断?
故事的结尾,是一个箴言式的忠告。
美国女人说,我不知道12月31日我家的抵制行动正式结束的时候,我们会怎样做。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我发现,中国并没有控制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地方,但如果你看看百货公司玩具部的盒子下面,我保证你还是会大吃一惊的。
于是她接着说,经过一年的日子后,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中国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