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学赏析 > 随笔 > 正文

中国作家孤独守望百年

2006-09-19 22:52:06    新浪网

编者按:诺贝尔文学奖,百年以来对于中国作家,又是一个绕不过的死“结”

整整100年前的那一年是第一次颁发诺贝尔奖,文学奖的得主是法国作家苏里•普吕多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谁和写过什么了。直至1999年,其中除了7年因战争或其他原因没有评选以外,不论丰收或歉收,国际上年年都有一名作家荣获这份殊荣。法国作家获得最多,差不多每隔三四年便有一名法国作家获奖:纪德、莫里亚克、加缪……他们都是文学史上占极多篇幅的重要人物。这固然是一种荣誉、一种认可,能使获奖者感到欣慰,全世界读书的人也总要把他们的代表作读上一读,但是有识之士知道,作品的真正价值必须经受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法国作家萨特,他这个人本来气冲霄汉,这类事不会让他受宠若惊,反过来他声称自己“一向拒绝来自官方的荣誉”,把奖和奖金都一口回绝了这必然使某些人感到可惜,这在诺贝尔奖历史上还是破天荒第一遭。在之前的1958年,苏联的帕斯捷尔纳克也拒绝领取,这里面有点冷战和政治味道,另当别论。

众所周知,没有好好译成西方大语种的作品很难引起评委们的注意。一位深谙中国文化的法国学者说,法国人读法译本《红楼梦》,怎样也不理解中国人怎会那么推崇这部令人读了不懂的作品。令人读了不懂的是译作,不是《红楼梦》原作,而原作也有部分地方令人费解。译作不佳,当然无法对原作作出正确判断,这时放弃判断也理所当然,不能要求评委予以优惠评价。译作成绩40分的,给予原作80分。

在冷战时期,不少人看来,不但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权威性值得怀疑,而且它似乎还在为某一种意识形态服务。原瑞典皇家学院秘书长阿伦为此辩白说:“在所有的权力面前,不论是金融、政治或其它权力,我们都是绝对自主和自由的。当然有时学院作出的选择会引起争议,但是它的清白从来没有成为问题。”但是他又说:“我们的决定可能附有一种政治意义,然而纯然是从文学角度考虑的,这点大家都明白。”那么诺贝尔奖是不是有点成为外交橱窗阿伦表示否定:“当然不是,诺贝尔奖不是世界杯,如果这样的话诺贝尔奖就是一个失败。最佳作家,这指的是什么在这个本身就是否定客观的领域内,确定选择标准是很困难的,从四面八方会招来各种各样的非议,比如说外交考虑。当然情况不是这样……历史是我们决定的最好护照,但是我们必须在现在作出决定。”

据文学史家、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主席埃斯普马克的看法,回顾本世纪诺贝尔文学奖,最出色的一次是在1950年选择了美国作家福克纳。那时福克纳在美国默默无闻,诺贝尔奖使他声名鹊起,他的作品凭借这个声誉开始在全世界产生影响,对战后的西方文学发展起了历史性的转变作用,在法国他也成为新小说派的楷模。埃斯普马克说:“诺贝尔文学奖不应该只是一种授圣仪式,更应是推动新文学前进的一种力量。”

在无名作家中选择天才,显然比在有名作家中选择要具有更大的慧眼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