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Shelley),1792年出生于苏塞克斯郡,当时,英国正处于浪漫主义诞生的时期,彭斯和布莱克的诗中流露了对资本主义的不满和向往大自然的倾向,著名的“湖畔派”三诗人热烈地歌颂着伟大的法国大革命,抗议代替了因袭,抒情代替了说教,恣肆代替了拘谨,雪莱的浪漫主义的滋长多少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但出身贵族家庭又是长子的他,不久就成了男爵的祖父,依附辉格党做了议员的父亲可从来没有想过要有这么一个孙儿,他们只希望雪莱循规蹈矩地长成一个可以继承爵位和财富的小贵族,所以,雪莱注定要变成“不孝子孙”。
1810年10月,雪莱入牛津大学,不久自费发表了哲学论文《无神论的必要性》。这篇颇惧挑战性的论文,纯粹从理性角度探讨了神的存在问题,分析了信神与不信神的依据,结论是“信神无据”,应该坚持无神论。因此,他被称为“疯子雪莱”和“无神论者雪莱”。初露反抗锋芒的他理所当然地要受伤:1811年3月,雪莱被学校开除;父亲要他认错,他加以拒绝,又见弃于家庭。
“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 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 任周围的人们闹腾, 你却漠不关心; 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 不愿向着微风吐馨?”①
有家无归的雪莱只好暂住伦敦,这时,一个同样受到家庭压力的女孩子,雪莱妹妹的朋友海里蔼•威斯布鲁克,请求雪莱的保护,并愿意和他出走。两人并没有什么感情,同情以及反抗压迫思想的作怪,或者再加上本身的孤独,雪莱表示同意。1811年8月,两人出走,并在爱丁堡结婚。
私奔终于让顽固的父亲停止了接济,但生活的困难并不能挫伤他革命的锐气。1812年2月,他们到了长期受到英国政府的压迫爱尔兰。出发前,雪莱就准备了《告爱尔兰人民书》,到达都柏林后,自费印刷并散发。这封公开信中,雪莱主张戒酒,济贫,读书,讨论,做有善心有智慧的人,以博得国际的尊敬和支持,取得民族自由和宗教解放。他鼓动当地人民反对英国政府的压迫和统治的思想是坚决的,但所倡导的方式是有些幼稚的,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早期比较单纯的浪漫思想。这种反抗自然没有什么成果,但我们的诗人保持着乐观的精神和无限的激情。
“还有那君王,唯有他独自辉煌, 也不过是冬季活一天的苔藓, 你轻轻一步就使他化为尘土。”②
这期间,雪莱读了威廉•葛德文的《社会正义》一书。这本书批判现实,鼓动社会改革,提出了未来社会的设想;认为在已经不存在爱情的情况下还维持夫妇关系的婚姻制度是不能容忍的枷锁。雪莱一生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又主张纯洁的自由的爱情,和葛德文有莫大的关系。
1813年,雪莱出版了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死是多么神奇,睡眠是他的兄弟……”③作者凭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幻想了少女艾安蒂的灵魂受了仙后麦布的拯救而复活,“艾安蒂的灵魂!快醒!快起来!”③诗文极力描写了艾安蒂的美丽善良,与卑鄙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批判了专横的专制统治,同时竭力塑造了美丽的女王,来拯救真诚纯洁的灵魂,这些灵魂则是毁灭虚伪肮脏的人们的力量的象征。
“他们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 征服了人间的傲慢和卑鄙, 挣断了铁链——冰冷的习俗的铁链, 又照耀着他们的时代,像辉煌的太阳。” ③
1814年6月,雪莱访问葛德文,和他17岁的女儿玛丽产生了感情,葛德文和海里蔼都反对。7月,两人出奔瑞士。这位充满浪漫和激情的诗人又一次私奔了,这恐怕不是宣扬爱情自由的葛德文想得到的吧。1815年1月,雪莱的祖父去世,父亲解除了对他的经济制裁。1816年5月,雪莱结识了拜伦,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这位浪漫派的领袖人物更加激发了雪莱的创作激情。不久,雪莱结识了另一位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12月,海里蔼溺死于伦敦海德公园。至此,雪莱的生活圈基本定型,诗人也逐渐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
“哦,伟大的心灵, 在这心灵深沉的激流中, 整个时代战栗了, 似芦苇面临无情的暴风, 究竟是为了什么, 抑制不住你神圣的激愤?” ④
雪莱对拜伦的才情是极其佩服的,他奔放的个性绝不容许他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不管对朋友,还是对情人。“那夜莺已不再怨诉, 怨声死在她的心怀; 让我死在你的怀中吧, 因为你是这么可爱!”⑤或者对大自然的云(《云》,1820年),云雀(《给云雀》,1820年)等都有喜爱和歌颂的情怀,“我奉献的是一种崇拜,连上天都对他垂青,想你也不会见外?”⑥这首名为《给——》的诗或者正是雪莱要献给她们的吧。这种赞美的情怀显然和诗人浪漫乐观的思想有着必然的联系,虽然社会的压迫和黑暗他从来没有视而不见,但他眼中还有一个美好的充满希望的世界,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得到的,而对于大自然的赞美和地中海明媚温丽的生活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1818年3月,雪莱被迫最后一次离开英国,去了意大利,住在地中海滨,生活相对安定下来。他和拜伦,济慈等朋友的交往也频繁起来,和玛丽的感情也很好。有人诬蔑雪莱冷淡甚至虐待玛丽,诗人听到了非常难过,让玛丽辟谣:“……活在这种地狱似的人类社会里,时刻受到夹攻的鞭笞,像我这样脆弱多感的人,你想如何能够活得下去!……我希望用不着我激起你的愤慨,以反驳这种惟有你反驳才有效的诬蔑……” 玛丽怀着同样痛苦的心情证明自己同雪莱的爱情是“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这爱情是与日俱增,永恒无限的。”1821年2月伟大的诗人济慈终因病情恶化与世长辞。雪莱为此深受刺激,以优秀的抒情长诗《阿童尼》哀悼诗人的早逝,“我为阿童尼哭泣——他已经死了!”⑦在这首挽歌里,雪莱把希腊神话和悼亡的深情交织在一起,怀着极大的热忱描写了一个活跃年轻的生命,并以他的不朽精神来勉励自己和世人。
“我在暗黑中, 恐惧地,远远飘流; 而这时, 阿童尼的灵魂, 灿烂地 ,穿射过天庭的内幕, 明如星斗。” ⑦
我们应该看到,重情感的雪莱虽然有了较安适的生活,但从来没有停息过战斗。他对湖畔派诗人的转变表示痛心和惋惜,“在可敬的贫困中,你构制了献与自由,献与真理的歌唱;但你竟舍弃了它,我不禁哀悼;过去你如彼,而今天竟是这样。”⑧他用以《伊斯兰的反抗》来呼吁受压迫的人们,尽管莱昂和西丝娜死在了烈火之下,但“大智大勇”会以最美的形式永存,表达了自己对革命的信心。他以不朽的四幕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为普罗米修斯树立了新的形象,从一个与天神宙斯妥协者变成不屈的斗士,映射出他同样不屈不饶的斗志和反抗任何形式的压迫的思想,普天同庆的结尾则体现了诗人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以五幕悲剧《钦契一家》来揭露贵族的兽性和教会的虚伪。他以《暴政的行列》,《致英国人之歌》,《1819年的英格兰》来支持和鼓舞曼彻斯特工人的反“谷物法”的斗争,“播种子,但不让暴君收获;找财富,决不容骗子掠夺;织衣裳,绝不给懒汉穿上;造刀枪,成为自卫的武装。” ⑨ 他以《那不勒斯颂》,《自由颂》,《自由》来歌颂南欧的民族革命。
“人间的明灯, 无论你走到哪里, 黑暗就穿上了光明的衣裳。 谁要是取得了你的欢喜, 立刻会飘飘然在风中徜徉, 直到他精疲力竭,像我一般 头昏眼花,可是意愿心甘。” ⑩
雪莱坚持不懈的战斗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信念,我们可以随时从他很多的诗歌里明显地感觉到。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哲理性是雪莱诗歌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雪莱作为一个诗人的才艺,作为一个凡人的思索,矛盾和迷惑。“阳光紧紧地拥抱大地,月光在吻着海波;但这些接吻又有何益,要是你不肯吻我?”⑾语言清爽活泼,通俗易懂却是蕴涵哲理。“我们睡下:一场梦能毒戕安息;我们起来:游思又会玷污白天;……唉,除了‘无常’,一切都不肯停留。”⑿“无论是白天,无论是黑夜,有一种欢情已匆匆离别:任凭是春风夏露或冬雪皑皑。都叫我疲惫的心伤悲,而欢悦——哦,不再——永不再!”⒀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失望和痛苦,这是社会现实的折射到诗人心灵的影子,无可避免,但这位“天才的预言家”的浪漫和乐观是从来没有放弃过的。
“唤醒这人世的预言号声!风啊, 冬天既快来,春天难道还远吗?”⒁
雪莱给诗的定义是:“生命的形象表达在永恒的真理中的是诗。”也用他的一生抒写了这个定义。1822年,诗人与友人从莱格亨港返回莱里奇港住所途中,暴风突起,舟沉身死。
雪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在意大利度过的,这个阳光明媚,鲜花妖娆的岛国,也成了他热情的灵魂的最后的安息地。朋友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诗句: “他并没有消失, 不过是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 化成了富丽而珍奇的瑰宝而已。”
注释: ①节选《孤独者》,1810年,杨熙龄译 ②节选《致爱尔兰》,1812年,查良铮译 ③节选《麦布女王》,1813年,邵洵美译 ④节选《给拜伦》(残稿),1818年,江枫译 ⑤节选《印度小夜曲》,1818年,查良铮译 ⑥节选《给——》,1821年,查良铮译 ⑦节选《阿童尼》,1821年,查良铮译 ⑧节选《给华兹华斯》,1816年,查良铮译 ⑨节选《致英国人之歌》,1819年,黄杲忻译 ⑩节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年,邵洵美译 ⑾节选《爱底哲学》,1819年,查良铮译 ⑿节选《无常》,1821年,查良铮译 ⒀节选《哀歌》,1820年,黄杲忻译 ⒁节选《西风颂》,1819年,黄杲忻译
参考书目: 1、《雪莱抒情诗选》,查良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雪莱抒情诗选》,杨熙龄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3、《雪莱诗选》,江枫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4、《英国抒情诗选》,黄杲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5、《雪莱诗选》,邵洵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II,姜椿芳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