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冤冤相报,身心累累留痕。几番游荡生死门,磨出刻骨仇恨。 能使金钱开路,无奈造化弄人。迷雾浓时路更深,此间是非谁问?
用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古典诗词开篇形式来引出对外国文学名著的观感,也算是我的一个特色吧。上面这首小词《西江月》就是我看过了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基督山伯爵》之后的一点感受。《基督山伯爵》历来被人关注的就是复仇,我不可避免的也要谈这个主题,谈谈“仇恨”的力量和“复仇”这一行为的是是非非。但我想换个角度,将中外文学作品中复仇的例子作以类比,再加以简单的分析考虑。
复仇是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情节发展线索,有的小说甚至以此贯穿全文,通篇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几乎都是复仇者或被报复者,如古龙《七种武器》之《多情环》。另外一些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很典型的复仇者形象,如金庸笔下《天龙八部》中的萧远山和《倚天屠龙记》中的谢逊。篇幅所限,我仅取我认为比较典型的萧远山这一人物来与《基督山伯爵》中的主人公爱得蒙作以比较。
无论哪部作品,如果想把“仇恨”的力量发挥到极致,那必须使得仇深似海,不共戴天。爱得蒙本是个善良单纯的青年,遭人陷害,被朋友出卖,爱人离他而去,蒙冤遭受了十三年非人的折磨;萧远山本是个年少轻狂新婚燕尔意气风发的人,突遭横祸,妻亡子散,万念俱灰,跳崖自尽却幸而未死。可见,巨大的仇恨萌芽于两点:一是自己或亲人遭受了极大的灾难,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沿正常途径向前发展的动力或支柱被毁灭;二是这种遭遇是不公平的,没道理的,遭遇这些灾难的人都是无辜者,心理上更容易严重失衡从而发生扭曲。
要做到真正的复仇,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不是杀了仇家,而是从精神上对其进行折磨,使其崩溃,或让其感受自己所经历的痛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甚至自己会付出很多。爱得蒙不惜钱财,费尽心思,让维尔福检查官尝到了中了人家设下的圈套被押进大牢求死不能的滋味,让蒙台哥伯爵破产,妻离子散。萧远山隐忍三十年,不惜让唯一的儿子担负了很久的冤屈和骂名,终于在武林群豪面前揭发了仇人玄慈方丈的丑事,让其在受辱之后含恨自尽,并且落得了跟自己相似的下场,妻子(情人)身亡,刚见面的儿子又成为孤儿。正如包括爱得蒙在内的许多复仇者所言,“死太便宜他们了。”把摧毁对方的精神带来的报复快感看得高于摧毁对方的肉体,是一般的复仇者共有的特点。
复仇者在准备复仇的过程中,需通过种种途径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般来说,从蒙冤受难到大仇得报,都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一方面,这体现了仇恨力量的巨大和持续时间之长,体现了复仇者超乎寻常的忍耐能力(这说到底也是仇恨力量的体现);另一方面,复仇者要在这段时间内去充实、提高自身的能力,否则,只凭最初的状态是无法复仇或无法精彩快意的复仇的。爱得蒙在狱中向牧师学习了各种文化知识和剑术,尽管他当时并未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够脱狱复仇,学这些甚至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但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他后来的复仇计划的实施及成功起了莫大的作用;萧远山偷偷潜入少林藏经阁,强练少林七十二绝技,三十年苦学不辍。可见,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能力的提升都是复仇成功的关键。
综上可见,在通常的文学作品中,要把一个复仇行为写得精彩复杂,引人入胜,无论具体细节如何设置,抽象概括之后总离不开三方面:一,动力足。仇要大,以致仇恨的力量大而持久;二,目标高。要设计周密的计划摧残仇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的杀人灭门;三,能力全。要具备足够的能将复仇的愿望变成现实的能力,无论是寻找仇人,设计计划,还是动手付诸实施(信息搜索-方案设计-实践操作,这几种能力也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因此复仇者通常要通过学习、锻炼来获取或提高知识和技能,或通过某些意外的、依靠机遇的途径来获取某种必要的帮助(爱得蒙获得的那笔巨大的财富无疑是他复仇成功的首要条件;萧远山如果没有撞见玄慈找人为叶二娘接生,也就无法用那么残酷的手段来对仇人进行报复)。把这三方面串成一条线索,再进行铺垫展开,丰富内容,填充细节,安排分支线索和分支剧情,就可以成为一个很不错的复仇故事了。
以上简要分析了一下文学作品中的复仇情节的设计安排,虽然仅是我的一家之见,但自认为也有些值得参考之处吧。这只是从艺术性的角度进行了一下探讨,虽说到此打住也算得上一篇完整的文章,但我总是觉得对文学作品来说,思想性和艺术性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单指其一。所以我还想分析思考几个相关的问题。
首先要问的就是,仇恨为什么有如此巨大而持久的力量?
记得社会学的冯钢教授讲过,社会行动有三种类型:传统行动,情感行动,理性行动(又分为目标理性行动和价值理性行动)。我开始时就是用这个理论去解释复仇这一社会行为的,把其归为按照情绪和感情进行的情感行动。这一行动无法从目的,手段和结果上去分析,并具有特别巨大的能量。但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小问题:情感行动的特征之一是时间不持久,但复仇行动却多数可以持久。这个问题我还没有请教过社会学的老师,也没有查阅什么资料,下面仅说一下我个人的理解。
其一,我把复仇行动全归结为情感行动是不对的,有一部分复仇行动是价值理性行动。复仇者知道实施复仇行动会造成他时间、精力、财物等等的损失,甚至可能失去现有的一切乃至生命,但他无法退缩,他要对自己或亲人所遭受的一切痛苦有个交代,所以他甘愿冒着巨大的风险,不顾一切后果,不择一切手段去实现道德的追求。正因为这是以捍卫人生价值取向为目标的,并且是理性的,所以可以做到能量巨大且持久。
爱得蒙就是这种价值理性的复仇者。爱得蒙最忠实的助手对他说:“住手吧,带着你巨大的财富,带着爱你的女人去享受生活吧。”但爱得蒙没有答应。助手是理性的,但只是目标理性,他看到了眼前的种种美好,这些美好可能在复仇的过程中失去,而且复仇对现实中的一切来说是没有好处的,所以担着风险去复仇是得不偿失的。爱得蒙知道这些,但他不能住手,他不能让自己关于那段蒙冤受苦的日子的回忆不明不白地消逝。他要对自己的过去承担责任。《七宗罪》中年轻的警察开枪击毙罪犯,犯下“易怒”罪的时候,他也是在进行一种价值理性的复仇行动。他明知亲手复仇会犯法,会落进罪犯的圈套,但他必须对惨死的新婚妻子有个交代,他宁愿用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自己的道德价值取向。从这个角度上说,价值理性的复仇行动也是一种“原罪”,是一种明知会赔本,明知会犯错却又无法退缩和停止的“原罪”。
其二,情感行动不能持久是对的,但复仇这类情感比较特殊,因为仇会使一个正常人的人格发生扭曲变形。即使是情感行动的复仇,也未必都不能持久。我认为,这种持久主要就是来自这种人格和心理的扭曲。人总是为快乐而活的,总是追求幸福的,但当一个人在思想上毫无准备的时候,他眼前的幸福就一下子被毁灭,他精神领域的支柱就会坍塌,整个精神世界也就变得空虚。比如一个人把温暖的家庭看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因为衰老或疾病陆续死掉,但每两个都相隔很长时间,他虽然可能痛苦不堪,但毕竟有一个适应痛苦的过程,能咬着牙硬撑下来。可如果突然间这些亲人全因意外突然地无辜死去,这个打击就是他无法承受的。他的生活一下子没了重心,偏离轨道,他的精神会垮,他的心里除了为亲人报仇外可能什么都不剩。心里永远都只有这一个念头,当然就会持久。
萧远山属于这类人格扭曲而进行情感行动的复仇者。他没有什么道德上的价值取向要实现,他根本不愿去考虑什么应该不应该,值得不值得,他的心里只有报仇二字。爱得蒙那种理性的复仇者不会伤及无辜,他会以己度人地为别人着想,如果再有无辜者受伤,他或他的亲属再想着报仇,这就真的是所谓冤冤相报,恶性循环。但萧远山不会理会这些,只要报得了自己的仇,其他人的死活根本不放心上,他根本不会去想自己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爱得蒙报仇后过上幸福生活,捐助慈善事业,但萧远山三十年来想的只有报仇,所有行动全凭一份情感、一个信念在支撑,当大仇得报后,他心里反而是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当扫地老僧一掌拍向他的天灵盖的时候,他反而不闪不避,只想“死了才好”。最后万念俱空,遁入佛门,这是他这种复仇者无奈的归宿。
解释了“仇恨的力量为什么大而持久”之后,我想问的下一个问题是:复仇的行为到底是对是错?
这个问题我想是没有确定答案的。从整个社会秩序的角度来说,复仇是不对的,冤冤相报,永无止日。你今天报复了你的仇人,但你的仇人或其亲属再把你当作仇人,隐忍多年,伺机报复,这是个恶性循环,整个社会秩序就会因此大乱,除非因某个意外的原因使这个循环的某处脱节,如复仇者或复仇对象意外死掉,其中一方并无亲人等情况。总的来说,复仇行动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过大的,是应该反对的。但把话说回来,像前文说过的,价值理性的复仇者会把复仇看做对的,他会不惜一切来捍卫这复仇的必要;人格或心理发生扭曲的情感行动复仇者根本不会去理会是对是错,这个判断标准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重视社会的秩序,但我们也必须尊重每个个体的感情,我们没理由去向一个所有亲人都无辜被害的人大肆宣讲什么仁义道德,社会秩序,没理由去要求他宽容忍让,而且他也绝不会听从你。在我的眼里,无论我们处在哪一个位置,是复仇者,是被报复者,还是旁观者,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的理解对方,克制自己,我们没有权利去批判指责,更没有权利去劝止干涉。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一个矛盾,不能协调的话就让它爆发,去承受它的后果。这就是我对复仇行为的个人观点。
以上是我看了《基督山伯爵》后,由复仇行为东拉西扯想到的一些东西,其中必然有长处有不足,还请看过此文者指教,我是很喜欢跟人研究讨论的。在最后顺便谈一点颇宿命的观点,很多东西,甚至是痛,是仇,也似乎都是命运的安排。如果没仇,没一些偶然的突发事件,人生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不入狱的话爱得蒙见不到牧师,学不会那些知识和技能,得不到那笔财富,可能只是庸碌的一个小平民,在乱世中艰难度日。虽然他遭遇了十三年的痛苦,但余生却又将衣食不愁,高枕无忧地度过,真个是“塞翁失马”。人这一生,是非成败,恩怨得失,又有谁能预料,又由谁来评判呢?依我看哪,无论出现什么悲悲喜喜的事情,都且听从命运的安排,无需计较,淡然处之,微微一笑,向上帝感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