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学赏析 > 杂文 > 正文

还历史以真相 • 绝不停步的诉讼------记“感动中国-王选与你有约”讲座

2004-03-06 12:43:14    浙江大学文化素质网

编者按:很多人说这是一场永远打不赢的官司,我说,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世界知道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曾经发生过什么。有人说我们是弱势群体,我问,什么叫强什么叫弱?手里有正义就是强大的,邪恶才是弱者,他们心虚才不敢出来认错。————王选

有一段尘封锈蚀60年的历史,罪恶的血斑至今令人心痛地溅满这页史册。然而历史不容掩盖和隐瞒,带着民族的尊严和对正义的信念,有一双稚弱的双手毅然决然地拂去灰尘,洗去锈斑,愿使真相昭昭于天下。

今晚的讲座是有关日军在浙江的细菌战与细菌战受害诉讼新进展的,走在西溪校园里,满眼是绿色拂动的春意,爬下山头泛了瞌睡的太阳还是很慷慨地抛洒着最后的光亮与温暖。然而六十多年前的黄昏不是那样诗意的,昏沉的浮云遮光避日,满天灰暗的烟雾恶魔般扑将下来,一心只要吞噬……我不紧心一凛,看了看四周,还是不变的美丽的菁菁校园,来往两边的路上是年轻的身影,是年轻的欢声笑语。于是又想,这个世界,是不是只有亲历历史的人才会感觉到历史的凝重,倒底还有多少人肯振臂一呼?而高呼口号的同时,是真正的热血沸腾,还是仅仅为呐喊而呐喊,宣泄的不过是自己的心绪罢了?

我们看到了传说中”感动中国的2002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的王选女士。 <<南方周末>>描述她:有一双阴郁的眼睛,里面射出的是冷峻的光。也许那是在直视历史,逼视心虚的人时吧。此时的她,有的是看到数年后的校友时的亲切。她没有壮志满怀的慷慨激昂,她是普通的,是坦率的,是冷静的。她不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而是积聚力量默默生长的人。她的理性思考贯穿于她的所有活动之中。

说到六十年前的日军细菌战,王选很直白地说,能知道这一段历史的人并不多,哪怕几十年前故乡是受难地的同学也未必尽知当年的事情。日军在浙江的细菌战主要有三次,一次在衢州,那是731部队南下首次攻击的地点;一次在宁波,那是为了封锁港口,阻止海上同盟国物资支援;再一次在金华,是为了打击中国军队的后方,这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细菌武器的使用。细菌战的目地是日军在本土受美机攻击后为苟延残喘而进行的反击,是为了阻止美机在浙赣沿线军用机场的停息。当机场周围被撒下感染到鼠疫的跳蚤之后,由于当地医源物资的匮乏,各种流行病肆意流传开来,主要有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炭疽,痢疾这六种。尤其是鼠疫,其实际死亡率高达97%。而此间日军所做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甚至闻所未闻的活体解剖事件更是耸人听闻。

这是王选耳熟能详的历史,可是对于我们,却真是一团模糊的历史印象。我们很多时候提到日军侵华时是满肚的痛恨,我们以詈骂来竖立我们的爱国热情,摧动我们体内的热血流动。可是当要我们真正陈述历史时,除了最简单的历史事件,历史年份,历史数字,我们还记得多少?也许有一两幅日军暴行的纪录图片在脑海里恍恍惚惚的闪动。我们也许情感真挚,但我们并不了解;我们也许大义凛然,但我们从未思考。我们太热爱于力量的雄伟,而不愿一点一滴地做些细碎的事情。面对日军暴行的百万网民签名运动,你可有份?深入实地调查细菌战当年状况的事,你做过没有?我们知道王选是抛弃了她在亚洲经济奇迹的中心欣欣向荣的生活,而选择了为父辈老人讨回公道。多年来,她是一直在不停赶路:从日本到中国,从线索到真相,寻找证据,组织诉讼,联合媒体。这路也并不是那么好赶的,连国人同胞也往往狐疑地猜度她的动机,冷漠地报以白眼。所以有时候她不得不以一己之力来推动整个案件的进程。而很多时候,在中国、日本、美国之间咨询调查取证时,费用也全部是自己承担的。现场的募捐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在讲座上的录像中,王选在她的家乡义务市崇山镇的纪念死难同胞大会上号召同乡人为同胞讨回公道。整一个会场就只是小小的一块地方,四周拉着黑色的横幅,挂满花圈。肃穆的会场里,朴实的乡民脸色沉郁,攘袖大呼,老人甚至淌泪抹眼。可是会场外呢?这四四方方的会场是一个黑白分明的小世界,世界里的人只听得见自己的回音。我想那个纪念日我们都不知道,纵然知道了,又待怎样?而且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

是的,“再不搜集有利证据,人真的越来越少了。”

一审已经败诉,其中有很多曲折,最主要的,是日方尽量在拖延时间。官司历经8年,1/6的原告已去逝。再坚强的意志也抵挡不了自然规律。对于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亲自与日本政府对阵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这些直接原告是告倒日方的最有利的证据。好多人在风烛残年之时依然坚持四处奔走,继续上诉,得不到日本政府谢罪赔偿誓不罢休,就是要在有生之年还历史以真相,为历史负责。 “我们需要无穷无尽的时间,但是时间却在逐渐流逝。”所以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更深入广泛的调查和罗取大量证据。毫无疑问,这是马拉松式的诉讼,这是需要受害者发出响亮声音,需要国人政府鼎力支持的时刻。也是我们要加强和平对话,用理性手段而非暴力向自诩为法制国家的日本讨回正义,维护尊严的时刻。只有以法律的形式胜诉,方是历史的铁证。

当我们担忧于这场官司的输赢时,王选女士却坚定地认为“我们追求的终极目的并非输赢或物质,而是正义,我们在为尊严而较真。”只有积聚力量,不断上诉,才能引起同胞,日本正义势力和国际社会的关注。这样才会引起法官的种种考虑,而不公正的判决所引起的反响也会有巨大的意义。

3月18日,将是另一个开庭日,王选又要踏上漫漫征途。借用一家媒体的话,“这个堂•吉诃德式的中国“女英雄”,又荷矛向顽固的日本“风车”冲刺了”。可是我觉得她没有堂•吉诃德的不合时宜,她是现时今日的引路人, 她是秉着不屈的力量踽踽前进的人。我们也许赶不上她对那种苦难的理解,可是今天我们知道了,我们感受到了。我们所赢得的是从这苦难中脱化出来的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坚忍之力,是让我们对于正义信念的信任。我想,一个平凡的人做一些平凡的事,也是照样有意义的。只是别忘了,请从今日起。


附:王选,1952年8月6日生于上海。籍贯义乌崇山。她是细菌战受害者亲属,她时年13岁的叔叔王海宝死于那场灾难。她1977年从杭州大学毕业后,在家乡当了8年中学教师。1987年,王选留学日本筑波大学。1995年8月3日, 一则关于细菌战受害者要求赔偿的报道和一幅照片改变了她的生活,使她从此奔走于各地,寻求公义。现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和总代表。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