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学赏析 > 杂文 > 正文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趋向

2004-02-28 11:28:50    文化素质网/玫瑰跳蚤

——浙江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论坛系列讲座之一沈坚教授篇

二月的杭城,花动已是满园春色。现代化的新校区也是一片春意盎然,浙江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论坛系列讲座将浓浓的文化春风吹遍了整个校区。接受文化的初春洗礼,该是多大的荣幸。

作为文化素质网的一员,秉着弘扬校园文化的一贯宗旨,记者开始了第一站的文化洗礼——沈坚教授的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趋向讲座。

笔者大一时候上过沈坚教授的外国历史,从个人角度出发是相当佩服沈教授的儒雅气质和不凡谈吐,这不早早在会场占了个前席。不消几分钟,场内即刻“人满为患”,回头望去,后面黑压压地站了一拨人,场外也是人声鼎沸。负责人只好再换一个紫金港最大的教室才将“民愤”平了下去。笔者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新会场才占了一席之地,可谓火爆。稍坐定,片刻吐纳后,沈坚教授步入会场,如雷掌声平地响起,时间正好是6时半。

主持人一席简短介绍之后,讲座进入正题。全球化这个题目相当宽泛,涉及面广,不知道沈坚教授会用何种方式来阐释,请大家拭目以待。

要谈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趋向,首当其冲提即的便是全球化。沈教授将各个名家有关全球化的观点放在前面,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个人的思考和想法,有了自己的观点——“全球化”包含三层含义,分别为1.压缩性(COMPRESSION)2.整体性3.互相依赖性(DEPENDENCE)。笔者对抽象的理论向来“感冒”,但沈教授在解释中穿插了个人的所见所闻,将中外对比融入到理论中,任何抽象就都迎刃而解,不得不佩服他的睿智和严谨。

谈及文化全球化,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个论点:不存在文化的全球化,最多只是文化的多样性而已;存在文化的全球化,而且这种势头越演越烈。任何观点都必定有它的驳斥者,对这种存在截然不同两个方面的论点,它的辩驳势必更加激烈。场内的听众需要的当然也不是一种声音。沈坚教授的观点倾向于文化全球化的存在:市场经济阶段,文化的产业化很难将文化和经济完全分开,信息时代的许多经济产品也是文化产品。所以,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势必带动文化的全球化,这是一种趋势,一种潮流。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更加鲜明,具备强烈的说服力,沈教授引用了大量例子,从服装品牌,民族发饰到学习外来语言,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文化的趋同和融合。

文化的全球化离不开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能不能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取决于文化受体的条件。文化的移入不会原封不动的照搬,外来文化的接受者之所以要接受外来文化是为了满足它本身的要求。这是沈坚教授的文化全球化观点,其实从目的上来说,主要是集中在文化的利用上。文化的交流带来了文化风格的变化,两个历史实例:波斯文化的兼容和希腊时代文化融合与创新。通过图片的展示,直观地使这种观点深入人心。

“历史上有些文化因为不明的原因而消失,但其中的一些文化因素却奇迹般地保留下来”这些保留下来的因素是在其他文化中发觉的,这就能更好地证明当各种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吸收其他文化中的营养因素不但有利于自身文化的发展,也不至于使另一种文化消失。文化全球化的优势就体现在其中。

沈坚教授提出要将文化全球化和文化的本土化两者有机结合。文化的变迁并不等同于文化民族性的削弱和消失,无论如何,文化的民族性是一定要一脉相承的。全球化有两个方面对本土文化的保持具有积极意义:

一.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有些文明单元吸收了别的文明单元中的文化因素,加以改良,或者称为民族化,然后转变为自己文明的东西。

二.文化全球化加深了对本土文化价值的认识,促进本土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复活。

两个小时很短暂,讲座似乎刚刚开场却又要结束了。提问的同学此起彼伏,簇拥着沈教授上了车。

第一站的文化洗礼就到此暂停,休息片刻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下一站文化洗礼。

沈坚,男,历史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浙江历史学会副会长。曾于1991-1992年和1998-1999年两度赴法访问研究。学术专长:法国近现代史、中法关系史、世界文明史。主要著作有《法国近代工业化新论》(专著)、《当代法国》(专著)、《法国通史简编》(合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兴衰史》(合著)、《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合著)等论著及译著和论文多篇。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