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学赏析 > 随笔 > 正文

张爱玲未完:鲁迅之后有她 伟大的寻求者

2003-12-01 19:36:14    金羊网/刘铮

编者按:张爱,爱张,喜爱张爱玲,却不应是滥爱,不是单纯无聊地模仿她的笔调,写一些甜烂腻味的东西,够不上温婉感伤,只能是东施效颦。而研究她,也不是揭人隐私,尽评些风花雪月的事情。正如文末所说,当是“冲破华糜温软的旧有氛围,抛弃花样,吹去泡沫,拿出结实的成果”。


1995年9月的这个时候,张爱玲三魂渺渺,七魄飘飘,无所归宿。直到9月8日,她才被人发现自然死亡于洛杉矶的公寓。准确的死亡时间,无法知道。

整整8年过去了,全球的“张爱玲热”并没有退去的迹象,相反,对张爱玲的研究正在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疏略肤浅走向细密深入。现在,我们试着对“张学”的发展加以总结,作为她逝世八年的祭奠。


张爱玲成为大众文化符号,其实也不是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本来她就从来没有将自己的读者设定为知识分子,她是为普通人写作的。但是,如果以为所有读者都能理解张爱玲的文学追求、所有读者都能明白张爱玲在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那就大错特错了。张爱玲被消费着,她与上海的商业氛围相联系,在《花样年华》里惊鸿一瞥,在香港舞台剧《张爱玲,请留言》里借尸还魂,现在以她的生平为素材的电视连续剧《她从海上来》正在紧张地拍摄着。张爱玲去了,可她的故事未完,也完不了。

与刘若英无关,与鲁迅有关

刘若英版的张爱玲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们都不难想像吧。请参考一下电视版《人间四月天》的广告词:“我们不谈他的诗,也不谈他的成就,只谈他的爱情。”把徐志摩跟张爱玲换一下位置,把“他”换成“她”,把“诗”换成小说,这句广告词肯定同样适用。电视剧所能表现的张爱玲,不是真正的张爱玲,只能是一个被抽空了的、被脸谱化的女作家形象。我们一日不脱离这种对所谓香艳传奇的兴趣,就一日无法真正进入张爱玲的文学世界。

几年前,文学界发生过一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地震,因为在中国现代文学英雄排座次的时候,张爱玲第一次有机会晋身“鲁(鲁迅)、郭(郭沫若)、茅(茅盾)、巴(巴金)、老(老舍)、曹(曹禺)”这些殿堂人物之列。刘再复先生说,如果在鲁迅、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李稢人等小说家挑选的话,他会选鲁迅与张爱玲。一时间,缺乏主见的文学爱好者震惊了,张爱玲居然能跟鲁迅相提并论,这还了得?

其实,在差不多六十年前,胡兰成就在《评张爱玲》中讲过:“鲁迅之后有她,她是伟大的寻求者。”我们现在为张爱玲重新定位,未尝不是在拾人牙慧,至少也是在二次证明人家早就证明过的数学题。认识张爱玲的起点,是将她放到她应属的位置上去。把张爱玲与鲁迅、周作人并列,比把她归入苏青、梅娘、潘柳黛之类的沦陷区女作家更能帮助我们看清她的文化地位。

“张学”转型期

今年3月30日的台湾《联合报》有一篇由女作家苏伟贞执笔的报道,题为《张腔退位,张学进场》。文章认为,以模仿张爱玲笔法、情调著称的张派传人逐渐退出文学舞台,而比较扎实的版本学、文献学研究和视点独特的评论著作却大量涌现,标志着“张学”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高全之《张爱玲学:批评•考证•钩沉》、蔡登山《传奇未完:张爱玲》是专书。诗人陈克华《哈佛雷特》“私语张爱玲”,则收《对照张爱玲》、《遗忘张爱玲的四种方法》、《当然是半生缘,当然是林裕翼》、《政治张爱玲》、《鞭尸张爱玲》等另类文章。

在这里面,最引人注目、最重要的张学著作无疑是高全之的《张爱玲学》一书。1995年张爱玲仙去后,高全之曾加入抛洒骨灰的行列,他对张爱玲的感情都倾注在这本精心结撰的专著中了。台湾评论家傅月庵说:“作者学识渊博,文笔秀逸之外,大致好在几点:一、作者人在海外,意识形态不及身,得以中立超然,穿破政治烟雾,还张爱玲一个真面目;二、作者精研版本学,整辑排比,中英对照,许多前此人所不见或不欲见的问题,一一消散无形;三、作者熟稔西洋理论,却没学院包袱,进得去也出得来,就作家论作品,情理交融,让人更加服气。”其中最关键的,是高全之将“张学”从虚无飘渺的抒情天空拉回了坚实稳重的文本地面,这种转化标志着“张学”的全新时期。

实际上,这一转型与鲁迅研究史上的转型有相似之处,因为不经过细密扎实的文本研究,做任何理论发挥、深度阐释都是没有线牵着的风筝,是注定要跌落的。所以高全之的凸显,对端正“张学”学风实在大有好处。以池上贞子为代表的日本学者也是走的这个路子,这说明转型的需要是内在的,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花样翻新泡沫沉浮

前一段时间,张爱玲作品版权突起风波。今年7月18日,哈尔滨出版社在业内的一份报纸上发表版权声明,声称已拥有《张爱玲作品集》的中文简体字版权。所有在中国内地以图书形式非法出版、发行、零售相关作品者,必须立即停止其侵权行为。哈尔滨出版社保留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的权利,并给国内十几家已出过或将要出张爱玲文集的出版机构打电话,责成他们停止出版。其实,张爱玲遗作的版权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致使各种恶劣、盗印版本到处流传。目前,不管哈尔滨出版社是否真的得到了合法授权,我们至少希望张爱玲的作品可以出现权威、可靠的大陆版本。

据笔者所知,文汇出版社即将推出一套“情迷张爱玲”小丛书,包括张爱玲、胡兰成言论选集《张爱胡说》、张爱玲弟弟张子静回忆录的再版《我的姊姊张爱玲》、台湾作家魏可风《张爱玲的广告世界》以及李岩炜《张爱玲的上海舞台》一书。丛书的出版也许不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我们对丛书对“张学”的推动作用表示有限制的怀疑。因为其中后两部还算比较像样的专著,但是魏可风是以小品文的笔调将张爱玲及其作品作消费化处理的,这种浅显甜俗的作品只能是以往风气的延续,不属于“张学”的主流。而李岩炜的著作,只从题目来看,似乎也停留在通俗社会史的层面上。

但愿有眼光、有勇气的“张学”研究者能够冲破华糜温软的旧有氛围,抛弃花样,吹去泡沫,拿出结实的成果。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感念方式罢。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