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学赏析 > 散文 > 正文

夜读萧红《呼兰河传》

2003-11-10 18:00:18    网易文化

编者按:读过萧红作品的人,真能读懂她笔下的生活含义吗?年纪轻轻的她,一枝笔竟然写尽了生活的厚重和悲凉,我们不得不承认她的作品是那样的逼近生活,以至于我们不敢承认自己生活在那样的生活中;尽管场景是不同的,可是色调却极相近.而且读来真正地揪心.

萧红自说自话似的,一个人讲着,并不顾有多少人听,有谁人在听,她是寂寞的,只有寂寞的人才会以这样的语调讲话。

你听她说:“漫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她那么平静的记录着,甚至有些冷漠,她并不刻意去追求笔法上的技巧,有时甚至像在记着流水帐,但正因为他的不饰雕琢,你反倒相信她讲的都是真的,正如人们会很相信帐本上的精确数据而非那些已经过加工过的。

在春天的夜里读萧红,不知是否有些不合适宜。曾经以为在温暖的春天里,只有读冰心读张晓风才是合拍才是暖心的。

然而萧红带给我很多别样的感受。

夜读萧红,像看一部黑白片的电影,镜头不停地在镇上的不同人家不同角落里移动着,似乎是杂乱无章的,每一个镜头里你看不出确切的冷暖,透过萧红的瞳孔我们最初只看到了平静,有些漠然,有些无奈,有些寂寞,也有掩不住的恻隐,虽然渐渐地我们将读出爱与恨。

萧红是寂寞的,那寂寞从文字里透出来,她不止一次的问:“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她或许本是想通过这些文字减一些寂寞的,却不小心让寂寞流淌在了字里行间,只是不知道在这样的春天里,有多少人能读懂一个六七十年前那个风雨如晦的社会里的清醒者的痛苦,有多少人理解一个心里充满爱却又无能为力的呼兰河女子的无奈,一个柔弱女子心上的坚强和心灵最深处的不堪一击的寂寞。

我不敢妄说我能读懂了她文字里的丝丝冷暖,但我知道,我借着这些文字在多年以后与她相遇了。我理解了呼兰河之于她的意义,呼兰河的父老乡亲之于她的重量,她什么都改变不了,甚至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于是对她而言,最有力的反倒不是心,也不是话语,而是她手中的笔,因为那支笔可以记叙着即将成为历史的乡间故事,而另一端一直延伸到未来。

总觉得萧红的文字像在冷水里浸过的,虽然渐渐的我明白了这不过是一种错觉,你常常无法从她的文字里体味出温暖,对于我这样一个平日里习惯了喜欢温暖文字的人来说,稍微有些不适应。

但她的文字里依然有掩不住的调皮,她把回忆过滤了,只剩下些精简的,然后一件件挑出来,像放映皮影戏一样一幕幕放映出来,似乎少了什么,似乎不太连贯,却也是一样的精彩,她把所有的感情都隐了起来,像一张戴了面具的脸,已不能轻易看到她的泪和笑。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大,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了,老了也没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躺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在看这样的文字时,我也揣测着她当时的表情和心情,然而终不能够,那不是可以用简单的喜悦和悲伤、快乐和痛苦来形容的,萧红退到了文字背后,像躲在幕布背后,任舞台上各个角色热闹地表演着,她独自饮着寂寞和疼痛。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着,那是自古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太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至于那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她笔下的人似乎也都缺了一些七情六欲,少了喜怒哀乐,麻木的生活着,反倒是那个卖豆芽菜的女疯子还忘不了自己的悲哀,隔三差五地还到庙台上去哭一场,但一哭完了,仍得回家去吃饭、睡觉、卖豆芽菜。

于是那些许多现代人放大的疼痛、分裂、喜悦、快乐都被萧红抹平了,剩下的只是一张黑白片。或许没有什么不可以撑过,被灾难压迫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人就渐渐得无可奈何的“坚强”了起来,其实在这里用“坚强”是不确切的,因为他们也渐渐麻木,一切不过是为了生活,不过是因为他们觉得生下来就该活着。

想来是现代人活得太精致了吗?在放大的烦恼与夸张的快乐里折腾着,外表渐渐的坚强,而内心渐渐的脆弱,于是很多人选择了沉默,很多人选择了嘶声力竭的叫喊和表演,想以此来引起别人的注意,然而所有的选择都无法被人记住,因为这是个不会为任何人停留的世界。

生活终究是自己的,生活终究是说不清的,透过萧红的笔,我看到了很多,而我也只能借手中的这支拙笔在深夜里呓语似的记录一些,没有逻辑,在不知该如何结束的时候停下了手中的笔。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