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一定深度,有思想内涵甚至有些学术。经常能够看到内涵深刻的文章,也有一些貌似深刻但不知所云的,书生气很重。看《读书》,感情很复杂,确实有些无聊文章,但总能找到好东西,这就够了。《读书》里有时会有朱学勤的文章,他是我最敬重的一个学者。
《读者》选材区别于国内大多文摘类杂志,在整个刊物中尽情流露着思想的细腻和深度,人文的博大和文化的精致,这是影响着中国数千万小知识分子的杂志。《读者》其实是一本很没有深度的书,却经常被那些所谓的文学小青年用来吹嘘自己的文学造诣。
《书城》学术味道较重,但题材广泛而且有点深度,读起来比较轻松但不恶俗和煽情。如果你看得懂的话,就会觉得很多文章很精彩。当然,很多时候讨论的对象太高深了。
《书屋》湖南出版。“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三湘的文化由于经济的原因已经逐渐没落,剩下这本杂志,真是奇迹。风格类似《读书》,但选材注意了屏蔽晦涩。感觉书屋缺乏气度,只是在自娱自乐。
《家庭》故事显得粗放而带有真实的意味,传播着大众口味,粗俗但是实用。还有一个主打节目就是性知识普及教育,是中国几代人的性教育启蒙老师。
《女报》集中了时装、影视、文化、美容和美食等小资女人所喜爱的一切,渲染的是无限的女性情怀和浪漫空间,她制造着女人的美丽神话。
《人之初》性学第一刊,真诚面对观众,它为大众提供最权威的性学知识、真诚不矫情的情感故事以及真实而人性化的医学知识。
《知音》走的是煽情路线,大量的故事被粗糙地复制,不厌其烦地传播和鼓吹这种感动和幸福,相同的故事、相同的煽情方式和相同的矫情。
《青年文摘》从文学青年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在文字上对文学爱好者具有启蒙价值的通俗语言老师,是模仿和吸取营养的好地方。
《三联生活周刊》是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周刊,选题是最前卫的,一切前卫的词汇汇聚于此,读者定位新白领和新新人类。
《故事会》是扫盲班的课外阅读,多年前就不看了。
《南风窗》又一个知识界的有良心的声音。
《新周刊》对时尚旅游和城市等小资话题关注很多。虽然不是每期都好看,但是总有好的。
《读书文摘》书卷气很浓,有客观的历史观。
《凤凰周刊》喜欢《凤凰周刊》的大视野,可惜不是所有书报摊都能买到!
《文汇百花周刊》话题挺另类,在国内杂志里是不多见的,虽然有点混乱,但仍值得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