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学赏析 > 散文 > 正文

无边无际的孤独

2003-10-31 15:26:35    谢有顺

1972年,拍摄《巴黎最后的探戈》时,导演贝尔托鲁奇自称,他颓废至极,几乎处于一种绝望状态。1968年席卷欧洲的左翼文化运动刚过去不久,每个人的内心都在经历大动荡,有的人在摇滚乐激烈的节奏中寻求发泄,有的人在孤独与空虚中沉浮,有的人依赖毒品和迷幻药来寻找生活的意义,更多的人则在一片混乱的处境里苦苦思索……

这个时候,贝尔托鲁奇很自然地希望通过电影来解放自己压抑的内心。所以,《巴黎最后的探戈》写了两个身陷孤独与空虚中的男女(保罗与让娜),想在放纵的性爱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以温暖自己内心的冷漠,告别无爱的生活。然而,在物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是那么的深,交流是那么的困难,这种闭抑状态,使每个人都变得神经脆弱,至终成为孤独的的俘虏。如保罗在他妻子的遗体前所倾诉的,一个男人可以跟妻子共度二百年而对她毫无了解——夫妻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保罗正是在这种心境下遇到让娜的。他们相互只看了几眼,交谈了几句,便疯狂地在出租房里做起爱来,并约定日后两人合租这套房子,但保罗对让娜说,他们来这里,只是为了做爱,彼此不得探询对方的身世,甚至连姓名都不打听。性爱在这里成了一个象征,保罗用它拉摆脱烦恼,让娜则是为了寻找一种更为自由的刺激,以求在肆意狂欢中排遣内心的孤独。为了达到这一点,保罗有时也向让娜断断续续地回忆童年时代的恶作剧。

但孤独依然存在。保罗并没有在让娜身上获得慰藉,他依旧觉得空虚,慢慢地,就连过去所热中的性爱也变得无趣而乏味了。沮丧之余,保罗提出要与让娜结婚,希望由此能让一切改变。让娜拒绝了,因为她并不爱他。保罗紧缠不放,一直追到让娜的家里,让娜无奈,最后取出父亲的手枪,将站在阳台上的保罗一枪打死。在保罗的尸体面前,她已想好,警察来查问时,她会说:他住着她,企图强奸她,而她不知道他是谁(他也确实不知道他的名字)。

其实,保罗并不是死于让娜的枪西下,而是死在他自身的孤独之中。自从妻子自杀后,他对人生充满苦闷和失败感,让娜的出现,像一根救命稻草,他紧抓不放,是为了使自己获得再生,但事实证明,“幸福即使存在,也是极为短暂或是稍纵即逝的”。孤独与空虚,似乎成了现代人的宿命,再也无力逃脱。设想一下,连性爱都成了虚无,哪里还能找到生活的激情呢?——这真是个悲凉的结局。

在表达现代人的孤独处境上,贝尔托鲁奇这部电影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即使是在贝尔托鲁奇1988年拍摄的、多数中国人所熟知的《末代皇帝》中,也还延续了这种孤独精神。作为一部反传统、反道德且具有大胆性戏的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初期受到了 祖国意大利的抵制,直到它在美国走红之后,才在意大利公映。现在,没有人会否认,它是真实地表达出了一代人精神状况的伟大电影。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