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学赏析 > 杂文 > 正文

你不认识的宋美龄

2003-10-30 20:52:33    徐宗懋/《凤凰周刊》

编者按:活过三个世纪,活到105岁,身历中国近代史的百余件大事,创造历史与远离历史的一位陌生的历史老人,晚年最本真的心态与境遇。——香港的徐宗懋在去年曾专门发表以宋美龄为专题的一组文章,其中包括撰写的一篇题为《你不认识的宋美龄》,在此节选该文如下:

外交成就辉煌内政频出败笔

在这里笔者展现一般人不太清楚的宋美龄。受到内战情绪的影响,宋美龄常被刻画为嗜爱权力、心狠手辣、嗲声嗲气的女人,一些所谓“纪实小说”习惯性地将她描写成满口“达令”的肤浅女人。其实那不过是传统上中国人对“坏心眼的宠妃”的某种刻板印象。然而就真正认识一位历史人物而言,这些作法毕竟价值有限,无法呈现历史人物的客观面貌。

宋美龄出身于上海的上流社会家庭,9岁左右与姊姊们被父亲宋耀如送到美国受教育,宋美龄一共在美国待了10年的时间,恰好是人生中影响意识型态最关键的岁月。她先后主修英国文学、副修哲学,宋美龄的英文的说写都是母语的水平,教过她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宋美龄有独立思考的特质,喜欢探讨问题的本质。事实上,从她发表过的文章可以清楚地看出,宋美龄的政治和社会思想十分接近美国保守派的观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出身富裕的家庭,坚守着上流基督教徒的道德观,对自由主义抱持着怀疑和不信任。

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宋美龄得以施展她的才干和影响力。除了朱门恩怨式的中国内部政治之外,她最大的贡献无疑是运用她对英美等国的熟悉,争取这些国家支持中国对抗日本的侵略。抗战期间,宋美龄应邀赴美访问,并成为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在参众联席大会上演说的中国人,她流畅的英文,具有文学造诣的用语,以及基督徒的背景,获得美国人民极大的反响与认同,她在美国掀起的崇拜狂潮不仅是她个人事业的高峰,也提供了抗战军民更好的物资和精神后援。1943年1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会中决定日本战败后,台湾和澎湖将归还中国。这个会议将中国列入世界强国之列,宋美龄担任蒋介石的助手和翻译,锋头并不在蒋介石之下,在维护中国主权、收回台湾一事上,她也应记上一功。

尽管宋美龄在外交成就上辉煌异常,可是内政上却变成一大败笔。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一度有很好的局势,但一连串错误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的政策,国民党政权竟在短时间内土崩瓦解。或许,宋美龄思维中的政经结构,包含财团、家族、教会、媒体等等,换成在美国,可能问题不大,因为美国有着法治精神,政治和社会存在许多监督机制,还有建立在普选上的民主制度,执政党可以被换掉以遏止偏失的政策。在中国,这些条件都不具备,宋美龄保守的政治思维放在中国不仅毫无进步性,简直是灾难一场。孔、宋两家钱权结合,肆无忌惮地占用国家名器,掠夺国家资源,他们的恶行和表现于外的形象为知识分子和一般百姓憎恨。如果是在美国,这些权势家族早已被选票请下台了,或许他们以后还有机会卷土重来,但此刻他们被换下来是毋庸置疑的。

尽管如此,宋美龄对此事的反思十分有限,或者说根本没有任何反省。这里附带说明,检视一个人的学识、见解和心灵世界,不能只看只字词组,需要看她完整的论述。1949年以后,宋美龄发表了好几篇的长文,针对历史或时局做出解析,带着浓厚的思想和文化意识。不过这类文章也有着明显的缺点,一个单一的构念反复论述,内容不断重复,有时假装是温文儒雅地说理,更多则是武断霸道的裁决;与其说是科学的推理论证,毋宁更像填充大量火药的政治炮火。宋美龄的文章也有类似的特点,她节录了一大堆报刊杂志的文章,形同流水帐,也像是炫耀她最近的阅读经历,其结果不过是将那些保守反共的论调再说一遍,对于人类思想潮流不断自省、修正和演进的真况茫然无知,只会填充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气球,用庞大却空虚的外表来唬人。


宋氏晚年:用个人经验记述历史、创造历史、而又回避历史

宋美龄毕竟曾在第一线参与创造历史,她的过去就已是历史本身的一部份,因此任何关于自身经历的回顾必然有史料价值。1976年10月底,宋美龄发表“与鲍罗廷谈话的回忆”一文,记述1926年冬宋美龄与第三国际代表鲍罗廷的谈话记录。

由于国共合作的渊源,宋家与第三国际代表越飞、鲍罗廷等人为长年旧识。在武汉三个月的时间内,宋家兄妹与鲍罗廷有着频繁的接触,宋美龄的回忆即在记述苏联进行世界革命的高峰期,如鲍罗廷这样一位高级的布尔什维克,所展现的热情、智能与冷酷,部分描述颇为传神,宋美龄如是写着:“(鲍罗廷说)我们一定会想起再一次问:在地球上如何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极乐世界?我们必须纠正人性的弱点,这些弱点是:(一)易受欺骗,(二)温情主义,在错误时刻与对错误事实争论的温情主义,(三)冷漠,(四)道德上及有形的怯懦,(五)寻找刺激的并发症,(六)苦闷与不满,(七)徒劳的自我纵欲,(八)竞争性的残忍,(九)贪婪与好奇,(十)妒忌,(十一)归属感,(十二)不安与焦急,(十三)需要他人表彰其每一项成功,(十四)优柔寡断。以上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在一切文明、开化及半开化的社会里,由于种种环境养成,仅进度不同而已。这些弱点,甚至有在于世界最远角落与丛林中食人和猎人头的部落……

“我们又察觉,人都希望认同,批评者指责他人、栽诬他人,就即刻觉得自己没有那些过失,几乎是十全十美,比别人至善至美,自况没有犯他所指责那个人的错误。我们就利用这种人性的弱点,进而让这位批评者批评他人,再渐渐将批评指向这位批评者,慢慢或引导他走向自我批评-你可以说这是自我鞭笞的道路。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来保持我党同志的正直与严密,慢慢培养干部们的谦逊,并遏制捣蛋分子。”以上都是宋美龄记述鲍罗廷1926年对她的谈话,说的是苏联革命过程中运用人性矛盾改造世界的深刻总结,并计划将这套哲理与技巧实践于中国的革命,观诸于后来的发展,今天读来可谓“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这是宋美龄发表的长文中少数具有史料和思辩价值者。

此外,由于青少年时期在美国度过,宋美龄晚年初返美国时,忍不住抒发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她的口气一如美国教会的卫道人士,对自由主义分子带来的混乱忍无可忍:“我清楚记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后数年,美国的声望和受人敬爱的程度非常地高。看到海外的每个美国人都以身为美国人为荣,令人羡慕。然后,到了1960年嬉皮出现以后,嗜好大麻烟和吸毒而堕落的青年男女,由摩洛哥的马拉咯施流浪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寻求廉价的毒品,满头肮脏蓬乱的头发,表情举止像街边的野狗或乞丐……美国是我幼年时代第二个居留长久的国家,在此度过多年愉快的童年生活,爱之异常深切,所以当我经常听到她如此堕落和受责难的时候,就深感痛心……我眼见这些事实,不禁要再度提出同样的问题,美国的伟大理想究竟变成什么样了?我少年时在美国求学所崇尚的自强、坚毅、机敏、智谋、尚礼等美德锐变到什么程度?”

这就是一般人不太清楚的宋美龄,由她发表的议论中可以清楚体现她的思想和灵魂,以及背后的生活历程。这位聪明的富家女幼年赴美读书,塑造了美国上流社会家庭的政治和道德观。事实上,她是半个美国人,不仅在于流畅无碍的英文说写,更在于美国人的直言好辩。不过,她那富人的政治思维和伦理一旦施用于中国的现实,却堕落为毫无羞耻及不知反省的掠夺行为。即使在美国,虽然她的立场如此吸引一批国会的老牌反共同伙,但时代的进步终究将他们挤到社会的小角落。至于外界常议论的宋美龄阔绰的生活,其实是无关紧要,那不过是富裕人家起码的居家状况,并不是什么罪过,任何有本事挣钱的人都有资格吃好穿好;至于刻板地将她描写成娇气十足的女人,不过是沿袭传统上对貌美和有权力女人的性别歧视罢了。宋美龄始终是个刚烈,满腹学识的女人,或许从一位思想家的角度来看,她的原创性不足,不过那或许要求太高了。如果列出上个世纪可堪载负“第一”头衔的中国女性们,毫无疑问,宋美龄仍是十分耀眼的一位。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