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现在,“非典”弄得大家人心惶惶,在关心自己生命的同时,“非典”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又是怎样呢?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评论吧。 |
|
目前,非典型肺炎(SARS)正让许多人谈病色变。根据中国卫生部的统计,大陆发生1290例,死亡56例;香港发生998例,死亡30例。此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截至4月14日的资料,还有16个国家发现了402例SARS患者,死亡22例。
关于非典型肺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外界评价过于悲观,我个人认为,SARS根本不可能和亚洲金融危机相提并论,除了像香港、新加坡等这样小型开放的城邦经济以外,今年亚洲经济几乎不受SARS的影响,而美伊战争对亚洲经济带来的即期影响,本就不显著。
中国经济今年可以坐八望九。理由在于以下因素。
一、首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令人吃惊,首季度GDP增速折合成年率在10%以上,这是近年来罕见的强劲开局。
二、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提升,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刺激力度并没有显著增强,反而在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给出了一些调控信号,以往政府换届时当年经济增长总是有所回落,而今年则令人吃惊地保持强劲增长,中国经济自主增长的回升显示出中国经济已经稳定步入上升景气。
三、景气周期中应出现的领头行业已出现,目前景气状况最好的行业有汽车、煤炭、食品、机械等。景气状况较好的行业有医药、建材、电力、纺织服装业、钢铁、化学和电子工业等。
四、中国今年将告别通货紧缩,钢材等重要的生产资料价格已持续走高,工业产品出厂价已走高,今年中国走出通货紧缩的把握相当大。
目前并非不存在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其中最为棘手的外部因素是美元走势,人们普遍对美元高估表示悲观;最为不幸的内部因素是电力供给,一些决策失误将导致今年个别省市出现缺电情形。如果没有重大冲击,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高于8%,这种情形是去年绝难预料的。
为什么非典型肺炎事件无碍上述大局?我们可以从下列渠道来分析。
其一是国际投行可能高估了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水平。其实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投资和消费是万亿人民币的规模,而净出口充其量不过是千亿人民币的规模。如果考虑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话,需要考察外资在中国投资中的比重以及中国净出口的变化。而外资在中国投资构成中从来都在1/3以下,净出口则始终维持在占GDP约2%-3%的水平。从粗略定量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是明显的内需主导形态,自1997年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和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未超过1个百分点,这也是为什么自1997年以来,中国利用外资和外贸情势大起大落,但GDP波动却始终在1个百分点以内的原因。
其二是受SARS影响的中国旅游业或航空业等根本不足以影响宏观经济。就旅游业而言,近年来入境中国的游客人数上升,旅游年外汇收入大约在140亿-160亿美元,不过中国出境游人数也在大幅度上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SARS使得入境人数减少的同时,周边国家为了控制传染病而限制中国人入境旅游,一进一出的双双下降使得旅游净出口不会有什么变动。总体上中国旅游业的净出口非常小,大约在30亿-40亿美元的顺差,根本不足以影响中国商品和服务每年200亿-300亿美元的净出口大局,更不可能对GDP增长产生什么影响。至于航空业的确可能受相当大的冲击,但包括货运和客运在内的跨境运输在中国国家收支中从来都是逆差,期望它影响中国经济也可能比较牵强。
其三是利用外资,中国首季高速的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确难以维系,但外资在中国固定资产和存货投资中的重要性都不高。中国制造业的吸引力仍可保持今年FDI增长20%左右,FDI的流入和商品出口对中国的意义,最重要地体现在创造就业和技术外溢方面,而不是GDP的增长率方面。
其四是服务业。令人遗憾的是,和制造业的光彩相比,中国近年来服务业的发展相当有限。不仅如此,境外人士也可能高估了SARS对中国公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就死亡人数而言,今年首季以来SARS致死人数,远远不如交通事故和流感来得更凶险。
可以说非典型肺炎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远远大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其对2003年度中国经济基本大势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