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是第三十四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保护资源”。 |
|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其主题只有一个:提醒世人珍惜地球上的自然万物,守护这个我们共同的家园。
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从茫茫雪域到东海之滨,从林海雪原到热带雨林,我国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积极开展各项保护工作,正尽最大努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956年,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自此,我国的保护区事业开始由小到大发展起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身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关注,保护区建设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如今,我国共建立了1757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2%,位列世界第五位。
目前我国共有22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1处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8处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相当一部分自然保护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资料显示,全国各类保护区保护了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还较好地保护了许多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野生动植物是“人类之友”,它们共同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我国森林、湿地的精华都集中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则是自然保护区中的精华。仅以湿地为例,据最新统计,我国现有湿地9.89亿亩,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我国的湿地分为五大类: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和人工湿地,这些湿地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也是天然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我国许多濒危珍贵野生动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虎、麋鹿和红豆杉、百山祖冷杉、苏铁等,都是在保护区里得到良好保护,为进一步培育、扩大资源,保障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奠定了基础。专家们预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的研究开发,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新资源、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战略价值。
我国保护区事业取得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了初具规模的保护区体系作为基础,使我国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等国际公约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与许多国家签订了候鸟、虎、自然保护交流与合作等有关濒危物种保护和自然保护的多边或双边协定,为保护生物物种和履行国际义务做出了贡献。
努力实现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双赢”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前二十年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目标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林业建设的主导需求,也已从木材生产转向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过去砍木头的放下了斧头,由砍伐者变成了护林人;大量出口野生动物皮毛换取外汇的地方,成为保护区建设的重点区域;从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封山育林、围草禁牧更是拓宽了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
生态保护从长远看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绿色文明的基础,但在一些地方、一段时期内又往往与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两难。摊开全国自然保护区分布图,会发现一个特点:保护区内和其周边区域,大多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是保护区事业发展的最大威胁。“靠山吃山”的资源依赖型农业生产方式,道路不畅、无电无讯的封闭社会经济系统,观念保守、文化落后、老幼妇弱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保护区周边社区区域性贫困的共同特征。
如何协调当地社区发展与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矛盾,减少因区域经济发展给保护区带来的威胁和压力?保护区如何不被割裂成“生态孤岛”?一种全新的保护理念——社区共管,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探索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念否定了单纯“就保护谈保护”片面的保护观,强调社区群众参与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权利,引导当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探索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福建省武夷山、梅花山、戴云山等自然保护区通过与社区及周边地区有关部门建立联合保护委员会,共建共管,加强了相互间的联系和协调。同时,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技术扶持、开辟就业渠道等措施,提高了区域内群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使群众由过去的被动接受保护转向积极参与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利用当地资源带动群众走林特产业道路,林政案件大幅下降,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还有许多保护区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如节柴灶、沼气池等,减少了薪材消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轻了乱采薪材给保护区带来的压力。
多、快、好:生态保护新使命
随着绿色文明、生态文明逐渐被日益增多的人们所认识,保护物种这一热点问题已日益社会化、国际化。同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加大了对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需求压力。尽可能提高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比重,多保护一些,既是当前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也是对长期以来过度消耗的补偿。
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指出,现在到了需要我们根据生态优先的要求,加大保护比重,将其中相当一部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分布区上升为保护区,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加以保护的时候。今后国家将在大江大河源头、重点流域上游、重点森林和湿地地区、典型动植物区系地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生境走廊带、破碎化的动植物栖息分布地,特别是典型生态系统保护空缺区域和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原生地再建立一批保护区,实行抢救性保护。
我国目前的保护区数量、面积虽已有一定规模,但还比较破碎和分散,没有形成有面构成和完整体系。例如,大熊猫、金丝猴、野象、老虎等濒危珍贵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困难,就是由于保护区面积过小或各保护区之间相互割裂,动物活动范围小,种群之间难以互相交流,致使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扩大缓慢,种群品质退化。因此,在进一步扩大保护区面积基础上构建完整的生态保护体系,成为保护区事业面临的迫切任务。
国家实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我国要新建自然保护区524个,使总数达到180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要达到16.14%。这意味着六分之一左右的国土上,将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