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一天当我自己有了孩子,我当然会给他做好吃的粽子,但还要给他讲另一个版本的屈原的故事。我会告诉他:要坚持原则,但要自省什么才是你自己的原则,有无数格言为人生提供答案,你不妨多记一些,可以用来教导别人,但自己千万别太当真。” |
|
从我识字以后看的一些书中,可以知道屈原年纪很轻就出名了,《史记》里说他少年得志“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料载,因为小屈同志年纪轻轻就这么得宠,惹人嫉妒,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不过我想怀王真要这么没水平,当初也不会如此重用小屈。
小屈根子上的问题可能还是犯了路线错误,但有谁不犯错误呢?加上他根正苗红乃“帝高阳之苗裔”,如果能承认并且改正……但屈原坚信并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正确,皇帝才是荒唐的。由于这种“可怕”的念头,他一次次和回头是岸的机会失之交臂,最后在孤愤中自绝……后来,教科书告诉我们,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一位投江自尽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
余生也晚,故有一事很长时间一直搞不明白,爱国倒没错,干吗非得连敌人的影子都没见就跳江呢?面对敌人入侵,就算皇帝昏庸,以他的号召力……
屈原的文学才华使他那充满人生困惑、顺带顾影自怜、发牢骚的《九歌》《离骚》流传后世。我心情不好的时候阅读,总会觉得那种口吻非常熟悉。
很多杂志上都有一个类似于“知心大姐”一类回答人生困惑的栏目,但你去翻翻几十年来的旧刊会发现,从当年著名的“潘晓讨论”到现在让年轻人困惑的问题,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条,接招的依然是那些关于人生诱惑和原则之间的选择问题,只不过主语从高加林、潘晓变成了吕日周、上海宝贝;谓语从该不该拍生产队长的马屁换成了该不该拍公司经理的马屁,从应不应该削尖脑袋进城变成了应不应该削尖脑袋出国……
我觉得与其这样折腾,不如每期杂志上只要把屈原同志问太卜郑詹尹的问题列上,差不多就都概括了。当时屈原被下放,三年没有机会面见皇帝,以至心烦意乱不知所从,于是向郑詹尹一口气问了一堆问题: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这些疑问与其说是问郑詹尹,不如说是屈原同志对自己灵魂的拷问,这些发自陷于悲剧之境的震惊和困惑夸张地表达了个体赤子之心的天真,在面对世界的荒谬困境时反映出真诚、痛苦和挣扎的努力。
我觉得应该同时把郑詹尹堪称心灵鸡汤的经典回答也印上:“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要听从自己心灵的召唤,当然这话像没说一样。
像我刚才说的一类杂志是专给青春期有“成长烦恼”的年轻人看的,而屈原又不像那些刚大学毕业的毛头小伙子,从书上看来两条道理到哪儿都想碰碰。该同志很早就出来混了,什么场面没见过……可他却仍在为那些小儿科的问题想不开!一般人深具慧根,勇猛精进,比他年纪轻得多就悟出来:人生本来没有意义,何必追问什么终极意义呢,吃饭睡觉皆为般若,赚钱泡妞都是修行……
但屈原卓尔不群的“酷”就在于:他执著地追问人生,相信自己内心的召唤和自己思考得出的答案是真实的,他相信不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生命的意义比生命本身更加重要。
同时他也准备好了为此而付出代价。
回过头来看,他所向往的“美政”真要实行起来,恐怕充其量不过是“慈父般”的统治。但这并不重要,就好像柏拉图在头脑里构造的理想社会其实不适合现代人居住,但他凝视未来时心之所善、九死不悔的执著却被人千古传颂。
我有时候想,之所以某些猿最后变成了人,除了马克思说它们爱劳动以外,一定是它们中有些不安分的家伙,不停骚扰同类的宁静生活,喋喋不休地告诉大家:不要满足于祖祖辈辈的习惯,除了爬在树上彼此抓虱子放在嘴里嚼以外,还有另一种美好生活值得大家去追求……
当理想遭遇打击,屈原没有在生活的惯性中沉沦,更没有转而匍匐于权威面前,像文革中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夹起尾巴、低头认罪以苟延残喘。经过痛苦的反省,他选择的是对时代进行激烈的思考,提出真实的异议,捍卫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
于是,屈原是那样地不合时宜。
历史是成熟的大人们写的,他们总希望孩子们把听话的好孩子作为榜样,于是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和他们编纂的教科书善意地把屈原同志塑造为忠君爱国的楷模,掩盖了他更是历史上追求个性解放、坚持独立思考的先驱。真实的屈原似乎被遗忘了,只有粽子和爱国留了下来。如果可怜的屈原知道这些,他在天之灵恐怕恨不得再跳一遍汨罗江。
有一天当我自己有了孩子,我当然会给他做好吃的粽子,但还要给他讲另一个版本的屈原的故事。我会告诉他:要坚持原则,但要自省什么才是你自己的原则,有无数格言为人生提供答案,你不妨多记一些,可以用来教导别人,但自己千万别太当真。当你遭遇了问题,这些答案都没有用,你必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一遍。世上没有不费脑子就可以从别人手里接受的主义,如果那些让所有其他人都如痴如醉的大道理不能说服你,你完全可以不去理睬它。
当然面对妥协不妥协的选择还是要慎重,这是你惟一必须要注意的,因为所有代价都需要你自己一肩承担,就像屈原一样。
选自《中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