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欧亚远征:我独自驾车穿越欧亚大陆的142天》
142天,6万公里,穿越32个国家,而这一切是由一位年轻女子独立承担和完成……
听上去仿佛是一次无法成行的壮举,却由不得你不相信————这次旅行的记录就在手边,《欧亚远征》,廖佳著,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它表明人的梦想能够抵达怎样的远方,表明梦想获得实现的途径和方式,表明为了达到这一切,一个人需要如何装备自己,从精神到物质,尤其是前者。
读着这本书,比照许多过去读到的游记,感觉相互间的区别仿佛尺幅小品和百米长卷。300多页篇幅,100多幅图片,作为对所穿越的几十人国度的走马观花但不失生动传神的写照,共同构建出一种丰富浩瀚。类似的句子会印证这一点:“布拉格忧郁。这忧郁就写在城市的颜色中。那些红色屋顶中的蓝色、绿色,乃至金色的尖顶,那些大理石或者花岗岩的墙体,经过了岁月涤荡和苦难洗礼,积淀为这个城市的本质。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与爱有关的电影,都以布拉格为背景。”
读这部书,仿佛在观看一部作者充当主角的长长的电视连续剧,风景每集不同,中亚草原,东欧森林,芬兰湾的落日,地中海的波涛,经由文字和图片显现各自的不可替代的美丽。剧情更是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因办理签证发生的烦恼,与几位年轻的波兰旅行家不期而遇、一路同行的喜悦,穿行中亚山国遭遇敲诈的险恶纪录,数次似乎已臻山穷水尽而最终柳暗花明的记历,诸如此类的事情不可胜数,每件都能吊人胃口,都值得渲染一番,给我们平淡的生活添加几许新奇的滋味。但和曾经读过的大量游记相比,我感觉该书最突出的特点,还是那种对具体事件的执著的、甚至可以说是纠缠不休的叙述热情———行经的公路的标号,每一段旅行的里程,汽油的价钱,修车的经过,上网通讯的周折,货币兑换的麻烦,一路上结识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这种对于形而下的具体事物的关注,为作者发抒旅行中生动的生命体验预备了真实语境,因为感悟只能来自于遭遇,恰如乐声来自琴弦。同近几年热销的一些旨在进行文化思考的游记散文相比,它虽然欠缺理性挖掘的功夫,但却具备更多的真实的体温和脉动,因而也更能够自然地通往一种启发。
对于这种启发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生活在别处。”相对于平时单调的生活,这种每天都要面对的全新的体验是别处;相对于日常止水般波澜不惊的心境,这种每刻都在向往、担忧、牵挂、兴奋的感受是别处。对于作者选择的这种生命方式,她有一位女友在该书的序言中给予了一个生动的概括:飞着的生活。飞着,是梦想和超越的隐喻,是对单调凝滞状态的挣脱反叛,是生命追求不断更新努力。这是徐霞客壮举的当代版本,虽然竹杖芒鞋变成了车轮滚滚,但贯穿其间的价值诉求、洋溢其中的生命热度,并无二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