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学赏析 > 杂文 > 正文

关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2002-11-14 14:52:22    《工人日报》

无论是从学术还是从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来看,在今天乃至永远,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各类讲座及“讲座书”风起云涌。虽然由于受到时间、地点等限制,听讲座的人还不太多,但读“讲座书”的人却是十分之多。这类不下20种之多的包括《在北大听讲座》、《在清华听讲座》,以及在牛津、剑桥、哈佛听讲座,以及《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等在内的“讲座书”,在眼下确实颇受欢迎。


这类图书从内容上看,当然是在传播知识,但显然不仅是传播知识,可以明显看出,每篇讲座几乎都在强调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特点是十分突出的;从性质上看,尽管一些带有普及性质,但大多学术性较强,学理严谨,讲座者几乎都是当今学有专长的学人。而且从这些书的序、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主要在大学校园中举办的讲座,几乎每场都是听者摩肩接踵,学子趋之若鹜。


学术的大风行,思想的受重视,这很值得我们社会欣喜。因为这其中无疑向我们传递出愈来愈多的人们对于那些脚踏实地、创造性思想的尊敬,抑或还透露出由此而可能带来的对生命底线的遵守和对更加理性发展的追求,大概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讲座及书中,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强调,几乎是异口同声,有的书名干脆就叫“人文启示录”———在笔者看来,这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支持我们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出现了某种失落,而由此带来了人的自律、自尊和求真、求是精神的某种失落;二是随着社会分工逐步细化态势的加剧,被称之为“体”的学术之“学”正在受到某种忽视,而被称之为“用”的学术之“术”却正蓬蓬勃勃(应试教育即为“显例”),甚至作为人文科学基石的文学、哲学、历史也被分得泾渭分明,很少相干。由此带来的学术思想的片面“知识化”,以及再进一步的社会价值观的强烈功利化,无形中便甚嚣尘上……显然,无论是从学术自身的发展进步而言,还是从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言,在今天乃至永远大力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讲座者的阐述是有所差异的。就其共同点而言,杨叔子院士的说法具有较大的代表性:“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因此,“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这个知识,这个认识,越符合客观规律,就越真,就越科学”。“人文不但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而且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这个知识、认识、价值、伦理越符合人民的利益就越善”。


由此可见,作为“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终极关怀”的“求善”的人文精神,作为“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求真”的科学精神,无疑对校正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功利化倾向,具有重要意义———正是从这样的角度上讲,我们应该为那些大力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各类讲座书的风行鼓掌,同时,我们自己尽可能地成为这些著作的读者,恐怕也应是不言而喻的。


读书当然是为了增加知识,但作为非专业研究者而言,增加某些专门知识固然重要,但由此来校正自己的价值观,进而校正社会的价值观,可能更为重要———那些严肃、严谨的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讲座书,对于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显然会有大益处。 孙德宏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