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我们埋头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关心一下我们中国的人才需求,考虑一下自己能做什么样的人。且听一听来自“两会”内外的对话。 |
|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人才需求层次会发生什么变化?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期间,记者就此采访了政协委员、会外专家和大学生,从他们的交流和对话中,探寻问题的答案。
山西校长——香港董事长: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对话
谢克昌(全国政协常委、太原理工大学校长):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了,我国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人才现状仍远远落后于时代。我进行过一些分析性的预测,到2010年这段时间,不发达地区对初中级人才会有持续的需求;2010年后对人才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将同步增长,并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2050年后将更强调人才质量上的要求。我们特别希望发达地区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
计佑铭(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志成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内地的人才本来就很缺乏,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个问题更显突出。
相对来说,香港的人才资源相当丰富。最近,近百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举行了大型的高级人才招聘活动,吸引了上万人次参与,这在香港历史上是少有的。应聘者除了香港人、台湾人,还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的人才。这给我们很大启示,一方面这说明香港聚集了大量人才,并且这些人才愿意到内地去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香港是一个国际信息中心,在香港搞招聘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瞩目。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香港的有利条件,在这里建立一个人才交流的平台,广纳全世界的专业人才为己所用。
经济学家——人才专家:关于人才争夺的对话
萧灼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科学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两种我们都需要。
高学历、高学位的人才,低学历、低学位的人才,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人才,这些都是我们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人才。在一个企业当中,不是高学历、高学位的人才比重越大越好,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人才结构。最近,金融界有一句话“海龟(归)上岸,土鳖滚蛋”,说的是近年来大批留学回国人员颇受重视,而国内培养的博士却受到冷落,甚至连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我要告诉大家,本地和尚也是会念经的,而且念得也不错。
卜凡伟(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高科技人才显得十分缺乏,流动也十分频繁,世界各国对于高科技人才争夺将空前激烈,这种争夺往往成为未来国际关系中的焦点问题。
据我所知,2000年的时候,美国短缺45万名科技人才,据说这个数字到2006年将扩大到 65万。美国人才的缺口靠什么去填?主要靠引进外来人才。
我国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出国留学人员都留在了国外,人才流失很严重。比如,在美国硅谷,共有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6万是华人。近年来,国外大公司还专门在北京设立了15家研究开发机构,专门利用高薪网罗国内的高科技人才。
我认为,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打好这场人才争夺战。
大学生——民营企业家:关于创业的对话
喻历历(清华大学经济学双学士):人尽其才,说起来容易,实际生活中很少能够做到这一点。
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讲,“没有工作经验”这一条就让我们吃尽了“闭门羹”。我们只能从最低的职位、最简单的工作干起,直到耗尽青年人的激情。我想问问那些公司老板,谁又是走出校门就有工作经验的?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很快就会熟悉业务。
这实际是一个人才培训的问题,人才不仅需要通过学校教育,也需要通过实践的锻炼。我认为,这个责任应当由企业承担起来。企业的投入不应该只是物质上的投入,还应该包括人才资源上的投入,比如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可以说,注重培养人才,而不只是使用人才,是一个企业积蓄力量,走向强大的条件之一。
高天乐(全国政协委员 浙江天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不是“人才”,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一个不成熟的、或者没有经验的人才,就应该先在一些相对低层次的岗位上得到锻炼,他们只要有潜力,总有一天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而不应该对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过于自信,以为凭这些就可以包打天下。优秀的品质、务实的精神、不懈的进取欲望,有了这些,不论在哪里都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