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展览
"我等你,直到垂暮之年。野草有了一百代子孙,那条长椅上依然空留着一个位置……"
电影《花样年华》中,除了讲述了一段沉默的爱情,还让更多的人记住了张曼玉身着旗袍的袅袅身姿。
很多人对旗袍的喜爱,是来自于那部电影,就像《橘子红了》之后,"秀禾服"成为了中式婚礼的主角一样,年代改变了文化,文化也在改变着年代。
严格意义上,旗袍并不算是传统的服饰,它的历史尚不足百年,但是旗袍对传统服饰元素的忠实以及吸收西方技艺的别致剪裁,让它成为中国女人"最美的衣服"。
旗袍,最早是满族的服饰,样子也与现在不同,1921年上海的女学生最早穿起了宽松、平直、及踝、无滚边的素色旗袍。这便是后来旗袍的原型。20世纪20年代中末期,旗袍迅速风靡,并加入了刺绣等工艺,面料逐渐讲究,长度也开始缩短了。30年代后,旗袍的款式可以说日新月异,领子由低到高,甚至遮住下半部脸,高到不能再高了,又向低发展。袖子、下摆长短,纽扣的多寡,开衩的高低,也经历了几番的变化。以致曹聚仁在《上海春秋》中感叹:"一部旗袍史,离不开长了短,短了长,长了又短,这张伸缩表也和交易所的统计图相去不远。"无论审美怎样变化,在旗袍的设计中,立领、收腰、开衩、偏襟,是四个永恒的存在,是旗袍万变不离的宗源。
"旗袍最美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贴合感,每个人的胸、臀高点都不一样,只有量体裁衣才能一丝一毫不多,一丝一毫不损,呈现凹凸有致的线条。大规模的生产的简单分号,也只能说是穿出了旗袍的形,没有穿到旗袍的魂。"瑞蚨祥旗袍工艺非物质遗产传承人邹说。
如果定要加以划分,旗袍可以分为京派和海派两种。"最大的区在于旗袍的下摆,京派以直筒为多,古朴大气,一些女性要人,比如宋美龄先生,大多穿京派旗袍;海派的下摆则是花瓶形,上宽下窄,更能体现女性的自然美,因此也更为富家小姐、社交名媛所青睐,直到今天也比较流行。"
"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旗袍的生命,也便像是"消逝了的岁月",被现代的节奏尘封,而每当人们试图想起那段岁月,凋零的旗袍也就成为了最美的回忆。
旗袍工艺
手工篇
刺绣
刺绣是旗袍中常用的工艺,也是区分旗袍精致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盘绣,大致上就是边固定边绣,一根线一个图案。刺绣,又分为苏绣、京绣、粤绣等不同风格,一般说苏绣最为精细、精美,比如"双面绣",分不出正反面,而京绣则粗犷大方。
盘扣
分领口和大襟扣,简单的有一字扣、蝴蝶扣、葫芦扣、琵琶扣等,复杂一些如荷花扣、凤尾扣、吉祥如意扣、牡丹扣等,根据不同面料、不同花色和不同款式取材。
荡
旗袍上用小布条做的装饰,如金丝绦盘花等,为荡。
拼
根据旗袍的款式、颜色,在旗袍上拼接绣片等,为拼。
滚
即滚边,最有名的是慈禧的"十八滚",是一种原始的工艺,在旗袍多见于领边、袖口的立体、多色边缘,增加旗袍的精美。
嵌
滚边或拼接的部分中嵌入其他的元素,如金线、银线等,即为嵌。
镶
在旗袍上贴珠子、水晶等,即为镶。
手绘
用特殊的化学原料在成品的旗袍上进行手绘,如水墨画等,这种图案经一般干洗也不会脱落。
面料篇
缂丝
一种织锦工艺,使花色、图案看不出绣工的痕迹。缂丝又名刻丝,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为中国四大特种工艺品,并与云锦合称为中国两大珍品手工丝织物。缂丝已有4000多年历史,以生蚕丝作经线、彩色熟蚕丝作纬线,采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织成。
云锦
云锦被誉为"寸锦寸金",主要特点是逐花异色,从不同角度观察,绣品上的花卉色彩不同。
香云纱
香云纱俗称莨绸、云纱,由于穿着走路时沙沙作响,所以也作"响云纱"。香云纱以广东特色植物薯莨汁对桑蚕丝浸染,染后暴晒,此过程反复三四十遍,最后在天亮前将河涌淤泥覆于其上,形成自然纹理的光亮面料。
织锦缎
真丝与人造丝混合织成,人造丝具有光亮的特点,因此织锦缎比天然丝绸更加光亮。
丝绸
天然面料,具有柔软、有垂感的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