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朝对峙期间,从公元4世纪末开始,在大漠南北又兴起了一个新的民族--柔然族。他们曾活动于滦河流域,成为我国北方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一、柔然的始祖木骨闾
柔然,又称“芮芮”、“茹茹”、“蠕蠕”(蠕;旧读ruan,现读音ru)。
柔然的最高统治集团是郁久闾氏,他们的始祖是木骨闾。据史料记载,木骨闾在拓跋力微时(公元220-277年),为鲜卑贵族的奴隶。至拓跋猗卢时,他纠集百余名奴隶逃至阴山北部的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市西南),并依附纯突邻部。自木骨闾之子车鹿会时,始有部众,自号“柔然”,役属北魏。“岁贡马、畜、貂、〓皮。冬则徙度漠南,夏则还居漠北”。
《魏书·蠕蠕传》载:“蠕蠕,东胡之苗裔也,姓郁久闾氏。”柔然首领阿那瑰,曾说他的祖先源自大魏(拓跋魏)。《南齐书·芮芮传》卷五十九和《梁书》卷五十四《西北诸戎·芮芮传》,皆有柔然人有“编发”和“辫发”的习俗,与拓跋鲜卑的“索头”(辫发)是相同的。可见,柔然与拓跋鲜卑出于同源,与史书称其为“东胡之苗裔”也相一致。而《魏书》称柔然为蠕蠕。“蠕”即无脊椎爬行动物,所以把柔然称谓“蠕蠕”则是北魏拓跋焘对柔然的鄙视称呼。
柔然由多个部落组成,核心部落是郁久闾氏和它曾依附的纥突邻部,还有黜弗部、素古延部、俟吕邻氏部、尔绵氏部、阿伏干部、纥奚部、〓渥氏部等七大部落。无卢真部、乌珠贺颓部、库士颓(库褥官)部,是为可靠部落。此外,还有被柔然征服的匹娄部,匈奴余种拔也稽部、高车(敕勒)的斛律部、副伏罗部、他莫孤部、奇斤氏部和北部的贺述耶骨部、东部的譬历辰部等。
柔然原活动于大漠南北。北魏初期拓跋〓为了巩固边域,率兵东拼西杀,征服邻边各部,最后打败高车和柔然。在与拓跋〓的战争中,柔然遭到严重打击,损失掺重,其首领社仑不得不放弃漠南之地,率部众远逃漠北,此时“有匈奴余种,国尤富强”,其部落首领跋也稽,欲趁柔然立足未稳,消灭柔然。而柔然部众在首领社仑率领下,大败“匈奴余种”,并被柔然吞并。接着,柔然又征服了敕勒诸部,势力渐强,便在弱洛水畔建立庭帐(统领中心)。以后,又把它的统领中心迁至敦煌和张掖之北。北魏道武帝天兴五年(402年),柔然首领社仑自称丘豆伐可汗,建立起一个奴隶制政权-柔然汗国。其所控制的地域:“其西则焉耆之北,东则朝鲜故地之西,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
二、柔然的社会经济
柔然汗国的最高统领称为可汗,相当于中原的皇帝或国王,各部设部落长,称为大人,各部以下为落(户)。构成柔然奴隶主贵族的,除可汗及其亲属外,还有将、帅、大人、俟利、俟(qi)利发、俟利莫何、俟斤、莫何、莫弗、吐豆登等。这些奴隶主贵族,不仅凭军功得到赏赐,而且在战争中还直接进行虏掠。他们拥有大量的马、牛、羊,役使大批奴隶,还往往把被征服的部落充当部落奴隶。比如,长于冶铁的突厥部便是柔然的锻工部落。为了适应军事征战的需要,柔然还不断强化军事组织。”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读音为chuang),幢置帅一人。”制定了作战奖惩军法:“先登者赐以虏获,退懦者以石击首杀之,或临时捶挞”。由于军法严厉,柔然士卒作战十分勇敢。后来,柔然受中原文化影响,自北魏和平五年(464年)可汗予成即位起,就仿照中原王朝建元“永康”,此后其它可汗还先后用过'太平”、“太安”、“始平”、“建昌”等年号,有的官位设置也仿效中原王朝,如“国相”、“秘书监”等。
柔然同其它北方少数民族一样,社会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他们逐水草游牧,食畜肉,衣毛皮,住穹庐。畜牧产品既是他们的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史籍记载,柔然与其它部族交战时,被对方截获的牛羊少则几千、几万头,多则达百万头,动员的骑兵多时达三十余万。由此可知,柔然的畜牧业相当发达,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柔然的狩猎业史书无记载,但从他们献给北魏和南朝梁、齐的贡物中,除了马匹之外,尽是貂裘、貂皮、〓皮、虎皮、狮子皮裤等野兽毛皮或毛皮制品,可以看出柔然人善长狩猎,且狩猎业在社会经济中也占有一定地位,柔然人有制造穹庐、毛毡、毛裘、皮裤褶等皮毛、皮革手工业。《魏书》卷三十五《崔浩传》载,北魏神〓二年,(429年),北魏大败柔然,缴获车辆甚多,证明柔然人已能造车。据《周书》卷五十《突厥传》载,居金山(今阿尔泰山)之阳的突厥人是柔然族的“铁工”,故阿那瑰骂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为“锻奴”。说明在柔然控制的地区已有冶铁业。柔然人与北魏互市交换农产品和毛皮手工业品,特别是柔然人加工的皮毛和皮毛制品深受中原人青昧。到柔然汗国后期才有农业。史载,北魏正光三年(522年)十二月,阿那瑰上表乞粟,诏给万石。
三、柔然族的婚俗和信仰
柔然人实行氏族外婚制,本氏族内的男女不能婚配,就连可汗亦不能在族内择偶,如可汗豆仑之妻为俟吕邻氏族之女。这和匈奴单于都出自孪〓氏族,他们的女儿也不能在本氏族内婚配,因此复株累单于与王昭君所生的两个女儿,一个嫁至须卜氏族,故称须卜居次(居次:匈奴语为公主之意),另一个嫁给当于氏族,称为当于居次。柔然的族外婚制基本与匈奴相同。柔然人也有收继婚和报嫂婚的习俗,据《北史》卷十三《后妃传》中载,东魏帝高欢娶柔然可汗阿那〓之女蠕蠕公主为妃,高欢死后,“文襄(高欢之子)从蠕蠕国法蒸公主(子妻其母谓之蒸),产一女。”蠕蠕公主是依照柔然的国法(妻后母的习惯做法),答应嫁给高欢之子的。《魏书·蠕蠕传》中还载,豆仑死后,其从兄伏图即可汗位,将纳豆仑之妻俟吕邻氏,生丑奴、阿那瑰等兄弟。可见柔然族人不仅其兄死后,弟可妻其嫂,弟死,兄亦可妻弟媳;从兄弟亦皆然。
柔然人信仰萨满教。所谓萨满教,就是巫神。《魏书·蠕蠕传》载:丑奴有子名祖惠,因亡失,寻之不得。有女子名“是豆浑地万”,年二十许,为“豆巫”,假托神鬼,为丑奴所信,乃言“此儿今在天上,我能呼得”。丑奴欣悦,后岁仲秋,(巫乃)在大泽中设帐屋,斋洁七日,祈请上天。经过一夜,祖惠忽在帐屋内出现,白云常在天上。这就是萨满教的主要表现形式。巫不仅迷信鬼神,而且也为人治病,是豆浑地万既是巫,又是医,故史书说他是“医巫”。医巫就是巫医。在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巫往往成为医学文化的代表。因受中原文化影响,柔然族后来也信奉佛教。《魏书·蠕蠕传》载:“永平四年(511年)九月,丑奴遣沙门洪宣奉献珠像。”《大藏经·高僧传》卷八《释法瑗传》中亦载:“释法瑗的二兄法爱”亦为沙门,解经论兼术数,为芮芮国师,俸以三千户”。说明佛教在柔然族中影响至深。
四、柔然的对外关系
柔然首领社仑建立可汗王国时,正是“五胡十六国”后期和北魏初期。当时,中原地区除南北朝两大王朝对峙外,在漠南有冯跋建立的北燕,南有姚兴建立的后秦和铁弗匈奴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柔然可汗社仑深知,北魏国大势强,南下虏掠难以得逞;邻边冯、姚、赫氏政权基础稳固,亦不得冒犯树敌,要想在强势中间立足,必须采取征服弱小,结谊邻边,稳住北魏的策略,于是,在吞并“匈奴余种”之后,首先率军北伐漠北。可汗社仑死,部众立其弟斛律为蔼苦盖可汗。斛律继续推行柔然的立国方略。自公元410年开始,可汗斛律北并“贺术也骨国”,东破譬力辰部落,征服了高车族副伏罗部十万余落(户)后,又吞并了东师别种的“滑国”。在柔然的强大攻势下,柔然北部和东北部的弱小部族,皆归降柔然。漠北之地基本被柔然占据。与此同时,柔然与中原各地政权“通好”。北魏天赐四年(407年),社仑可汗与后秦主姚兴和亲,送马八千匹。北魏永兴三年,斛律可汗与北燕主冯跋和亲,献马三千匹,娶冯跋三女乐浪公主为妻。北魏神瑞元年(414年),冯跋聘斛律之女为昭仪(妃嫔一类称号)。在交聘过程中,柔然统治集团发生内乱,斛律及其女皆奔北燕,冯跋封斛律为上谷候。
柔然的强盛,成为北方唯一能够与北魏抗衡的力量,虽然柔然也试图与北魏通好,但由于北魏推行民族歧视、压迫政策,更主要的是北魏王朝企图消灭柔然,统一大漠南北,不愿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柔然存在;而柔然统治者为了扩充统治势力称雄于大漠南北,并为以牲畜和野兽皮毛换取中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以满足经济生活的需要,因而对北魏采取时战时和的政策,他们有时臣服于北魏,有时又以武力进行经济掠夺。所以,自五世纪初的八九十年间,柔然和北魏常常是兵革相见,连年不断。北魏天兴五年(402年),道武帝拓跋〓进攻柔然的黜弗部、素古延部,掠走马匹两千余,牛羊七万余头。北魏在连年向柔然进攻的基础上,并于泰常八年(423年)自河北赤城县,沿内蒙古南部至包头建筑长城,延绵2000余里,置沃野(今内蒙古五原县北)、怀朔(今内蒙古固阴县西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土城)、抚冥(今内蒙古四子五旗东西土城子)、柔玄(今内蒙古兴和县台基庙东北)、怀荒(今河北省张北县)六镇,后来又增设高平、御夷、薄骨律三镇,所谓“镇”,并非现在意义上城镇的镇,而是军事据点或要塞。北魏沿新筑长城设置戍卒,防范柔然的侵扰。然而,这一防御措施却极大地妨碍了柔然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基于生存的需要,柔然不得不进犯北魏缘边郡县,以图打开与中原各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门。由此,柔然与北魏处于更加尖锐以培养的状态。北魏始光元年(424年),柔然六万骑兵攻入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公元428年,柔然两万骑兵进攻北魏边塞,第二年又再次进犯北魏,使北魏缘边郡县蒙受重大损失。为了打击柔然,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分东、西两路,对柔然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军直抵柔然可汗庭,柔然大败。此时柔然的首领为大檀可汗,他在北魏的打击下,率众西逃,而部落亦有不少离散,牛、羊、马损失无数,柔然的实力开始削弱。
大檀可汗死,其子吴提立为敕连可汗。敕连,柔然语意为“神圣”。这位“神圣”可汗对北魏采取和亲之策,于北魏神〓(jia)四年(431年)遣使朝献,缓和了柔然和北魏的矛盾。北魏延和三年(434年),柔然吴提可汗娶北魏西海公主为妻,而拓跋焘亦纳吴提之妹为昭仪。然而,这次和亲换来的和平相处,并没有维持多久。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吴提可汗“绝和犯塞”,激起北魏的强烈不满,双方又互相攻杀,连年烽火。北魏太平真君十年(449年),北魏派大军重创柔然,虏获大批人、畜。北魏太安四年(458年),遣十万骑,车十五万辆,进攻柔然,魏军直渡大漠,时柔然可汗吐贺真(吴提之子)难抵魏军的猛烈攻势被迫远徙,数千落(户)部众归顺北魏。时隔12年,北魏皇兴四年(470年),柔然又遭北魏大规模地血洗斩杀五万余兵众,收降万余,掠获战马、牲畜、兵器甚多。柔然势力再一次被削弱。吐贺具死,其子子成立为“伏名敦”可汗。“伏名敦”即为“永久”之意。子成遣使至北魏请求和亲,然北魏顾虑重重,魏献文帝拓跋弘遂复诏不准。太和十七年(493年),北魏迁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统治中心远离边郡,而柔然也无力组织大规模军事行动,边界地带趋近平和,双方才互通驿使,并形成联姻关系。
五、柔然的衰亡
柔然的衰落除了北魏对其实施严励打击,大大削弱了它的经济、军事实力外,与内部分裂、民族反抗有直接关系。
自公元五世纪后半叶,被柔然奴役的部族相继反叛和逃亡。其中,敕勒(高车)族十万余落(户),集体西迁自立“门户”。这既是对柔然奴隶主的反抗,又是对柔然势的削弱,敕勒族的游牧地在北魏初期,东达已尼坡(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畔),西至今土拉河以西的阿尔泰山一带。北魏王朝征服了敕勒族人后,从贝加尔湖畔强迫数十万落(户)敕勒人集体南迁,被安置在“东至濡源(今河北省丰宁县西),西暨(及)五原阴山,竟三千里”的广大地区。其中副伏罗部在柔然北伐时被征服,沦为柔然的部族奴隶。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敕勒副伏罗部的阿伏至罗和他的弟弟穷奇,乘柔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和北魏对柔然实施打击之机“俱统领高车(敕勒)之众十余万落”,“率所部之众西叛”。阿伏至罗自立为王,号“候娄匐勒”,即“大天子”之意。穷奇号“候倍”,即“储主”之意。柔然统治者对西逃的敕勒副伏罗部,进行了长时期的讨伐性镇压,但未能再次征服这部分敕勒人,反而经过长期的战争消耗,使柔然进一步走向衰弱。此时,柔然的兵力虽然有时还能南抵魏界,西至高昌(今新疆吐鲁蕃)、于阗(今新疆和田县),但已失去昔日的威风。
在被奴役的部落纷纷叛离的同时,柔然内部为争夺“可汗”之位发生内乱。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可汗伏图被杀,由俟吕邻氏所生的丑奴、阿那瑰兄弟争夺汗位。阿那〓失败后投奔北魏,亲赴洛阳觐见魏帝。孝明帝封他为蠕蠕王,地位同戚藩,即高于一般异姓藩王。赐赠大批锦绣,杂彩等贵重物品和牲畜、骆驼、马、粮食,并在洛阳归德里专赐宅院,让阿那瑰尽情享用,备受魏帝款待。然而,阿那瑰在汗位之争中并不服输,请求北魏王朝支持他返回漠北,恢复他在漠北的统治,重建政权。同年(520年)十二月,北魏依照阿那瑰的请求,出兵柔然,废丑奴推其从父兄婆罗门为主,称“弥偶可社句”可汗。“弥偶可社句”柔然语为“安静”之意,而阿那瑰继续统领漠北部落。至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四月,柔然族内部基本平和,经济、军事力量亦逐渐恢复,阿那瑰仍自号为“敕连头兵豆伐”可汗。“敕连头兵豆伐”其意为“总揽全局”。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四月,北魏发生六镇兵民大起义。怀荒镇(今河北张北县)兵民杀死镇将于景,宣布起义。不久,匈奴人破六韩跋陵亦在沃野起兵(今内蒙古五原县),当地各少数民族也纷纷响应。北魏派大都督李崇和广阳王元深前去镇压,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被起义军大败。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北魏召阿那瑰率十万大军南下,镇压起义军。在北魏和柔然两年多的南北夹击下,六镇起义被残酷镇压。阿那瑰在镇压六镇兵民起义中,充当了北魏统治者的忠实帮凶。
其实,北魏王朝和柔然联合镇压了六镇兵民起义,都挽救不了他们摇摇欲坠的命运。六镇兵民起义高潮期间,北魏统治阶级的权力斗争已达白热化。孝明帝即位之后,经“河阴之变”,军政大权旁落讨虏大都督尔朱荣之手。普泰二年(532年),高欢率兵进京讨伐,尔朱荣兵败自缢而死,军政大权又转入高欢手中。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傀儡皇帝孝武帝逃出洛阳,投奔盘据在关中(今陕西省中南部)的宇文泰,而高欢则立孝静帝为傀儡,迁都于邺(今河北省磁县东南三台村)。从此,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而阿那瑰率兵南下镇压六镇兵民起义期间,柔然内部的民族反抗斗争也愈演愈烈。其中,居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原役属于柔然族的突厥族,在其首领阿史那土门的率领下,征服了原属柔然的敕勒五万余落(户)后,逐渐强大起来。他们公然宣称断绝与柔然的役属关系,并与柔然进行反抗斗争,同时拉拢西魏,主动求婚于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西魏的长乐公主嫁给土门。西魏与突厥形成联姻联盟。西魏废帝元钦元年(552年)正月,土门大败柔然,阿那瑰自杀,其子庵罗辰率残部投奔北齐(东魏权臣高欢之子高洋废孝静帝自立的政权),留在漠北的柔然族人则拥立库提为主。北齐天宝四年(553年),突厥再攻库提,因势弱难抵,只得率全族部众投奔北奔。北齐文宣帝高洋发兵北伐突厥,废库提并迎立庵罗辰为主。北齐把柔然部众安置在马邑川(今山西省朔县西南),然而庵罗辰背叛北齐,又逃回漠北。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庵罗辰屡遭突厥打击,难以在漠北立足,又率部众投奔关中,投归西魏,时值突厥强盛,又与西魏联姻联盟,西魏尽缚庵罗辰及其残众三千余人交给突厥,被斩于长安青门外。至此,在大漠南北称雄150多年的柔然汗国便覆亡了。
六、柔然部分西迁与阿哇尔之说
柔然汗国的消亡,是柔然奴隶制政权的灭亡,而柔然族人仍然存在。因为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政权的更替,所看中的除了那片资源丰富的土地外,就是统治生于斯、长于斯并在这片土地上创造财富的人。柔然汗国虽然灭亡了,但柔然族人大部仍然在自己的故土上谋生,在长期与其它民族交往中,逐渐融合同化。早期中外学者研究柔然史、突厥史,有的认为柔然汗国被灭后,其族人大部分西迁,西方人称之为“阿哇尔”。此说最早见于罗马史学家普利斯库斯的著作。其后,是十八世纪法国学者德基涅和沙畹,对普利斯库斯的观点多表赞同。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学者内田吟风出版的《柔然灭亡年代考》、《柔然阿哇尔同族考》中,肯定认为阿哇尔(阿瓦尔)就是中国史书上记载的柔然族。有的学者不赞同这个观点,认为柔然不是阿瓦尔,部分西迁的人从未到过今里海之滨和靠近我国新疆的伊塞海畔(又名热海)。我国学者余太山在《柔然、阿瓦尔同族论质疑--兼论阿瓦尔即悦般》一文中,论证柔然决非阿瓦尔(阿哇尔)族,而是与悦般同族。据《魏书》卷一百零二《西域传》载:“悦般国,在乌孙西北……其先,匈奴北单于之部落也”。如余氏之说,倒与匈奴西迁相吻合。北匈奴被东汉王朝打败后,单于率众西逃至乌孙,又转徙康居(今中亚一带),后又西迁。公元374年,他们击灭位于顿以东的阿兰国,逼迫着哥特人避入罗马帝国,甚至兵临罗马城下。以后,他们越过多瑙河和莱茵河,势力直抵西欧。这可能不是西方学者称之为的“阿瓦尔”。柔然虽与悦般同族,但柔然西迁,与匈奴西迁不在同一时代,所以柔然与“阿瓦尔”是同族,又不是西方学者所说的柔然“阿瓦尔”。在西方史籍中也有冒用阿瓦尔之名的假阿瓦尔的记载。据说假阿瓦尔因受突厥族的追逐,于公元558年出现在欧洲,曾占领过匈牙利,其声威远播高卢(今法兰西之地)。当他们行至高加索时,当地各族误认为令人可怕的阿瓦尔又来了。为了免遭侵略,乃厚赂于他们,而假阿瓦尔因有利可图,便以真阿瓦尔自居。我国学者经过考证,这个假阿瓦尔实际是回纥族中的乌罗和浑两个部落,合称乌罗浑。因他们西迁至欧洲(558年)与柔然亡国(公元555年)部分族人西迁在同一时期,西方学者便把乌罗浑误认为柔然族人了。
因柔然汗国部落成份复杂,均为游牧民族,逐水草迁徙,游动性很大,且史籍记述较少,所以对柔然族部分西迁、柔然与阿瓦尔的关系以及真假阿瓦尔之说等史迹,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