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读史问道 > 历史中国 > 正文

安静的抗争

2014-09-15 16:21:00    新浪历史


静坐


 

   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为了麻痹吴王夫差,来到吴国给夫差当奴仆。吴相国伍子胥看出勾践的计策,劝吴王杀掉勾践以绝后患,但吴王不听。


  伍子胥想到了一种当时很“另类”的劝谏方式——静坐。


  他让人组织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大臣,来到王宫门外,来了个集体静坐请愿。


  这下夫差可犯了难:这帮大臣分明是跟自己叫板,既可恨又可气,拿大棒打击他们吧,这些人又没犯什么罪,况且还打着“爱国”的旗号;来软的,做思想工作?这些老臣又不是3岁孩童,个个思想成熟,容不得洗脑,不达到目的,他们是不会罢休的。


  伍子胥为什么非要杀勾践呢?他认为:勾践并不是真心屈服,而是忍辱负重,积蓄力量,终要报灭国之恨。而吴王想的是:要做王道的霸主,不能失信于天下,并且瞬间杀掉敌人的愉悦远远不如慢慢折磨他的精神来得快感大。国相与国君的出发点不同,伍子胥失败也就是注定的了,不管他采用的是什么方式。


  夫差开始各个击破,分散瓦解。先叫静坐中的“不坚定人员”司农大人到大殿候着,但并不接见,司农害怕了,想想家里的老婆孩子,一咬牙,向相国请假做了第一个逃兵。然后,夫差叫来行人(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大人,训斥了一通,撵出去了。最后,摆了一桌丰盛的夜宵,请伍子胥上座,觥筹交错中,苦口婆心地劝告相国,理解自己的王道政策,不要再组织什么不和谐的“静坐”了。醉醺醺的伍相国再也没有什么理由说动吴王了,出来就把静坐队伍解散了。


  史上第一个最和平的抗争就这样失败了。


  在三国时期,也有类似的静坐事件。当时有个著名的学者叫高岱,隐居在江东余姚。孙策正当用人之际,如此有名的学者岂能放过?于是就让人到余姚把他请来。


  孙策听说高岱对《左传》非常有研究,就事先好好温习了一遍《左传》,准备跟高岱好好谈谈。这时有人对孙策进言说:“高岱认为您‘英武有余,而文采不足’。您如果和他谈《左传》,他一定会说‘不知道’,其实就是看不起您。”然后这个人又跑到高岱那里对他说:“孙将军最厌恶别人比他强,他问你什么,你如果回答‘不知道’,他一定高兴;如果你和他讲解、辩论,就会激怒他,那样你就危险了。”高岱信以为真,见了孙策,果然一问三不知。孙策火了,将高岱关了起来。


  高岱被捕之后,他的朋友和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便来到孙策府前“露坐为请”。


  孙策登上楼看见静坐请愿的人密密麻麻,坐了好几里,看到高岱如此得人心,他再也忍不住了,便将高岱杀了。


  其实,任何统治者都不愿意看到手下人比自己得人心,比自己受欢迎,况且孙策年少气盛,度量狭小,高岱被杀也是情理之中了。而那些静坐的人是什么下场,史书没有记载,但愿以“和平解散”了事。


  史上两次和平“静坐”抗争,虽一为杀人,一为救人,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在那个时代,再文明的抗争也抵不过强权与屠刀。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