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读史问道 > 历史中国 > 正文

战国七雄夹缝中的小国

2014-08-05 13:29:00    网络

 

战车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在长期的战乱中,逐渐形成了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共12个强国的战略形势,这12国除中山国外都是中原强国。中山国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灵活的战略战术,适宜山地作战的车骑战马和游牧民族彪悍的战斗精神,跻身于战国十二雄之列。


  一、武备


  战国时期的武器主要有戈、矛、戟、剑、弓矢等,春秋时武器用青铜制作,战国时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器的广泛使用,不仅有青铜兵器,而且出现了更为锋利的铁制武器。兵器的式样也发生了变化,杀伤力增强,并开始大量使用有远射能力的弩作为远距离交战的兵器。


  中山国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兵器,有戈、矛、剑、弩机、箭镞、弹丸、皮甲泡饰等,还有中山国的特制武器木皮铁心殳杖、泥弹丸、银弹丸、流星石锤等。


  戈是一种勾杀用的兵器,由戈头、戈柲(用于手执的柄)、柲帽(松顶端的铜幅)、铜樽(柲末端的铜头)四部分组成。中山国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戈中最精致的是王所用的金樽铜戈,戈头的式样与同时期的戈相同,戈樽大于常见的樽,用黄金制作,重达902克。樽上部为筒状圆銎,用以插柲。下端呈八棱形,便于手握。中间是两条方向相反、用蓝琉璃镶嵌双眼的神龙。一条龙向上攀,飞扬的双翼用白银镶嵌。一条龙向下爬,用银镶嵌昂起的双角。两条龙的额、面、鳞、毛等细部用针刺刻而成,花纹细如毫发,精美细致。


  剑是随身携带的短兵器,可斩可刺。中山国的剑一般长30至40多厘米,制作非常精巧。有的用玉作剑首和剑珌,称为“玉具剑”,有的剑柄镂雕成扭结的蟠蛇纹样,也有的不装饰任何花纹,但剑刃至今仍然光亮锋利。


  弩是春秋后期发明的一种远射用兵器,战国时中原开始广泛使用,在中山王墓亦出土了一件木郭弩机,弩机由廓、望山、牙和悬刀几部分组成。廓是机身,望山是廓上的瞄准器,牙用以钩住弓弦,悬刀就是扳机。弩机发射的箭镞在中山国也有大量发现,仅中山王墓就出土了装箭镞的“箙”9件,内装有各式箭镞500余枚。这些箭镞,有的是圆头,有的是三棱形,有的后面带有双翼。


  铁杖是中山国最著名的兵器,它的内心用铁铸成,顶端安有铜帽,外面包着涂黑漆的藤皮。《吕氏春秋·贵卒篇》曾说中山国兵士“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记载了中山国壮士手持铁杖战斗的场面。


  中山王墓中,还出土了几十枚别致的武器--银弹丸和泥弹丸。银弹丸直径达4.7厘米,重量将近500克。泥弹丸用胶泥制成,直径2.3至2.7厘米,坚硬而光滑。


  王墓出土的另一种罕见的武器是流星石球,这是一种用灰地红色条斑石制成的圆球,中间有贯穿的孔。使用时将绳系于孔中,掷向攻击目标。这是原始人狩猎时的常用武器,在中山国中仍有使用。


  随着进攻武器的进步,铠甲也开始出现在战争中。在中山国中,铁甲已得到普遍使用。中山王墓中还出土了皮甲,皮甲的皮革部分已腐朽不存,但甲上的金银泡饰依然存在。这些泡饰有的是银质镶金,有的是铜质包金银,银泡饰为圆形凸面,直径5.2至5.8厘米,重60克、80克不等。其中一件皮甲泡面周围用细针刺刻精致的锯齿纹,四面上装饰着缠绕扭结的两只夔龙,中心还饰有金质梅花,金花瓣上用针刺出叶脉和点纹,泡饰背面有四根圆柱承托着一个方环,周边铸铭文。铜制包金银泡饰是用金银片捶打成一朵朵薄薄的梅花,包镶在铜泡上面,非常精细美丽。


  二、车马与军帐


  春秋战国时代,战斗方式主要是车阵战,一辆战车配四匹马驾车,再配以数十个步兵,称为“一乘”,战国七雄均为万乘之国,拥有上万辆战车和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兵力,中山等五国为千乘之国,也有上千辆战车和几万兵力。


  战国时的车为两轮马车,车前部是一根横木叫“衡”,衡的两边有人字形木构件,挽车时夹在马颈上,叫“轭”,轭首轭角多用金属加固装饰,衡上固定着几个金属环,称“轙”,用以捆绑绳索,一根单辕连接衡与车舆(车箱),车舆下为木制车轮,车轮的两个轴头安有加固用的套筒,称“軎”,軎外侧是安插在车轴上的销子,称“辖”。中山国素以兵强马壮著称,国王的大墓中随葬了大量车马,王墓有两个车马坑,随葬战车及战马,杂殉坑中也葬有车马,从残留的马骨架和车构件看,三个坑中共葬有车10辆,马30匹,二号坑中保存有四辆完整的战车。


  一号车位于最前部,车内前部放置两个“箙”,内有各式箭镞,还有铜钺、木皮铁心殳杖、铜戈、铜剑等兵器,是国王出行作战时的前导车。


  二号车车形最大,装饰华美,是国王的王车。车舆内外遍涂红漆,舆外挂有银制串珠组成的菱形格网,轭首、轭角均为金质,衡末是用纯金制作的龙首形圆筒状銎,两只龙睛用红宝石镶嵌,非常华丽。车的五轙为银制,轙背上用金镶出脊线。车的盖弓帽、车軎等构件为铜质错金银,金银线组成的云气纹细若游丝,回转盘旋,工艺水平极高。这种用金装饰的车就是先秦史籍所载的“金路车”,金路车西周时是周天子所封的同姓诸侯王专门会见宾客时用的车,战国对各诸侯国各自称王,舆服都擅用王制。


  三号车车形最小,在盖弓范围内有红绿彩饰和丝织物痕迹,车的左侧有两件金鐏铜戈,后栏两边各有两个铙。铙是古代一种敲击用的乐器,战斗中退军时敲击铙,指示停止进攻,即是所谓“鸣金收兵”。这4个铙外端两个较大,中间两个较小,铙内还有一个敲击用的骨捶,放置在车的后面,是指挥车、步、骑兵所用。这4个铙虽器形较小,但制做玲珑细致,铙上铸有两层花纹,地纹是细密的云雷纹和虺纹,地纹之上装饰凸起蟠结、大小有别的蟠虺纹作主纹,繁密而精细。四号车也有4个铙,并装饰着丝带与银珠编结的菱形网络,车舆周围有丝织物痕迹,可能原来是车上华丽的帷幔,车轙、车軎为错银卷云纹,非常漂亮,显然也是中山王所用的指挥战车。

  中山国的战车的形状与中原所出的车基本相同,但车型较小,车轮轮径仅有80厘米左右,长宽比例与一般战车也不尽相同,同中山国地势多为丘陵和山地的状况相适应。


  中山王二号车马坑中,还有一顶帐篷的铜构件与战车一同出土,应是王行军打仗的军帐。军帐为圆形,外形类似现在的蒙古包。帐构件共有三种,一种是帐篷底圈构架所用,这一构架是由铜构件将木帐杆连接成一个圆形底圈,用以固定篷面底部。第二种是帐壁上圈构架所用,构件四角都有斜杀,利于捆绑。第三种构件是帐盖所用。据推测,帐篷顶盖的结构类似蒙古包,顶中有一个轮状圆架,架的周边设槽安插椽杆,椽杆外端固定在帐壁上圈的圈形构架上,第三种帐构件就是椽杆的顶帽和挂钩。据考证,这个军帐高约3米,底圈直径约5.56米。设有帐门,帐门高约2.8米。


  三、与魏、燕、赵的战争


  中山国的对外战争,是对魏、燕、赵三个大国的战争,其中主要是与赵国的战争。


  前409年,魏国经过十多年的激烈战争,攻占了秦国的河西地区,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魏文侯自命为中原霸主,对中山国君也仿效华夏诸国自称为“公”非常不满,便派遣魏国最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和乐羊攻打中山。乐羊假道赵国进入中山国时,乐羊的儿子正留居中山国。中山桓公命令将乐羊的儿子烹而食之,还派人给乐羊送去一杯烹好的肉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随即挥军进攻。魏军所到之处,遭到中山国军队的强烈抵抗,用了整整三年时间,才将中山国灭亡。魏国攻占中山国后,封太子击为中山君,使中山国成为魏国所属的一个小国。


  中山桓公在国灭后,开始励精图治,前381年左右,将魏国的势力驱逐出去,恢复了中山国。


  中山国同燕国原为盟国,但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国乘机进攻燕国,中山国也趁火打劫,派相邦司马赒率三军攻燕,夺取了燕国几十座城市和数百里领土。这是中山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此在中山王墓出土的几件刻有长篇铭文的重器上,都大书特书,连篇累牍地铭记此事,颂扬伐燕的功绩。


  中山国最强劲的敌人是赵国。因为中山位于赵国包围之中,除东北一角与燕接壤外,其东、西、南、北四面都与赵国为邻,是赵国的心腹之患。因此,自中山国复国之后,与赵国的战争就没有间断过,直至最后被赵消灭。


  前377年和376年,赵国两次入侵中山,与中山在房子(今高邑东南)和中人(今唐县)一带作战,受到中山国的强烈抵抗。面对赵国的侵犯,中山国不仅守土抵抗,而且寻找机会主动出击,于是发生了“引水围鄗”事件。鄗邑(今高邑县)位于古槐水北岸,地当南北要冲,春秋未年曾属中山,魏灭中山后属魏国管辖,后被赵国占领。前332年,齐魏两国合兵伐赵,中山趁机决槐河之水围攻鄗邑,使“鄗几于不守”,打得赵国狼狈不堪。这次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山国在列国中的地位和威望,是中山越入强国之列的重要一役。


  引水围鄗事件对赵国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奇耻大辱,前309年,赵武灵王到达赵国北部边境的九门重镇,命令在九门外筑“野台”,并亲自登台“望齐、中山之境”。前307年,赵国北攻中山,包围房子,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战争之初,中山国国盛兵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投入了守土抗敌的战斗。将士们“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几至将所而后死”。中山国全力以赴,经过两年战斗,不仅击退了赵国的进攻,守住了房子,而且攻入赵国领地,重新占领鄗邑,给赵国以沉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燕国乘机侵入中山领土,企图收复被中山夺取的土地。中山国两面迎敌,击败燕军,并杀死了燕国的大将。《战国策·齐策》记载这段历史说:“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攻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


  赵国与中山作战,连遭失败,便开始改变战略。前305年,赵国开始推行胡服骑射政策,采用北方游牧民族胡人的服饰,同时组建骑兵,训练马上射箭的作战技术,加强山地作战力量。而此时的中山国内政外交均开始走了下坡路,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挂帅,使用刚刚训练好的骑兵部队配合战车部队和步兵,分三路向中山国发动大规模攻击。这次战役,使中山国失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丹丘、华阳、邸、鄗、石邑、封龙和东垣诸邑尽入赵军手中。面对强敌,中山国节节败退,最后献出四邑请和,赵武灵王同意,才罢兵回国。此后几年,赵国又曾多次进攻中山国,每次战争都以中山国割地求和而告终。


  从公元前300年开始,赵国出动20万大军连续进行了五年的残酷战争,至前296年,赵军终于攻破灵寿,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山国宣布灭亡。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