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读史问道 > 历史中国 > 正文

国民党如何看待汉奸汪精卫

2014-07-21 14:07:00    短史记

 

汪精卫

 

 

   汪精卫以国民党副总裁之身份,于1938年末自重庆秘密出走,稍后并在日军支持下于沦陷区成立汪伪政权,自此走上了无法回头的汉奸之路。而在1938年初,汪氏的“对日和谈”立场,还曾一度被诸多国民党要员如徐永昌等人寄予厚望。


  抗战期间,徐永昌深受蒋介石重用,长期担任军令部部长之要职,参谋戎机;后获授陆军一级上将。关于对日“和”、“战”,徐氏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譬如,他曾在日记中批评张学良,说他“对抗日的实地工作,不能踏实去做,却日日时时在喊叫抗日,甚至纠合狂叫者吼喊抗日,此真时髦病与狂妄病”;对当日主导报刊舆论,鼓吹立即对日开战的知识分子,徐氏的评价是“见解浅浮、偏激、执拗、诞妄,较之义和团时代并不进步”。①


  徐氏的这种批评意见,源自其对当日国民政府国防实力的切实认知——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召集军政大员及地方派系领袖至南京参加“国防会议”。会议虽决定积极备战并坚决抗战,但参谋本部给出的武器与弹药估算总量,却仅够6个月之用,至于巨额军费,更尚全然没有着落。②


  故抗战全面爆发后,徐氏仍未放弃游说蒋介石继续对日“和谈”。1938年初,徐氏曾致函蒋,认为“敌人狂焰,猝难遏止,国际参战,杳不可期”,“若不自寻缓和途径,……万一武汉不支,我再西退,……将来欲图挽救,益难为功”,希望当局能够“乘敌和战意见不一之时,与之周旋谈判,使敌之主和派得以牵制军阀,而我则藉资延宕”,和谈若成,对中国自当有利,和谈不成,亦可获得喘息之机整军再战。③


  概而言之,徐氏在1938年初的意见是:“决对坚持长期抗战则危险太大(全国无能战之军)。若质直言和亦万难做通”,故今日之事惟有“延宕”二字。基于此种认知,徐氏一再致电蒋介石,希望能开启对日和谈,且明言:“和不必有成,但能延宕下去即是大利。”④


  值得指出的是,当日与徐永昌持相似意见者甚多。如七七事变后,阎锡山曾一度坚决主战,且号召与中共之八路军积极合作;但随着南京的失陷,阎氏的看法亦发生了改变。1937年12月,阎氏前往汉口参加国防会议,曾询问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中国加入日德意之防共协定如何?日如允中国加入,自须平等待我;否则,可以证明日之侵我,非为防共”——日本侵略中国,一再以“防共”为辞;故阎氏提议中国不如加入德意日之轴心国同盟。陈立夫、戴季陶等亦向陶德曼提出:“让日本、德国、中国联合起来,先把苏俄打垮。”⑤


  具体到主持对日和谈的人选,徐永昌认为非汪精卫莫属。据徐氏1938年1月15日的日记,1月13日,他曾与汪有过一次很深入的谈话:


  “前日与汪先生讨论延宕问题。余以此事万不可令蒋先生负责。缘此等时期设蒋先生因此摇动其政治地(位),直无异颠覆国家。汪先生极是余说(最好是汪先生负责进行)。渠之有此资格。”——最末六字,在徐日记原文中被划掉。同日,日记上部空白处,徐还写有“汪可负责。不可任蒋先生负责和”等字样。⑥


  徐永昌这番意见,颇欲以蒋在明,以维系坚决抗战之民心;以汪在暗,以收和谈延宕之实利。虽然据其自述,该意见得到了汪精卫的赞同(汪先生极是余说),但事实上,因种种原因,汪并不甘于仅做蒋的影子,最后终于选择了走上台面,出走重庆。徐氏所谓“和不必有成”,在汪氏的立场,也变成了“和必须有成”。


  汪精卫出走后,蒋曾就其影响所及,征询徐的意见,徐的回答是:汪氏此举,“于国家有小损,于汪先生个人有大损,于抗战无损”。⑦徐氏该评语是否准确,自可见仁见智。然有损无益之评语,已足以表明,即便主张对日和谈如徐永昌者,亦不能接受汪氏此举。今人评价汪氏之历史功过,徐永昌这番立场,可供参考。

 

注释:

①(台)胡春惠:《汪精卫与“低调俱乐部”》,《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1期。②国防联席会议记录(1937年8月7日),参谋本部速记。③(台)中研院:《徐永昌先生函电言论集》,P62。④徐永昌日记,第四册,P215。⑤(台)蒋永敬:《汪精卫的“恐共”与“投日”》,《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1期。⑥徐永昌日记,第四册,P216。⑦徐永昌日记,第五册,P2。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