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就领土问题达成“平手”
今年是甲午年,但也是2014年。甲午年给中国带来了中日甲午战争的120周年,2014年给中国带来了纪念日俄战争的110周年。
它们都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日本一家侵略中国,后者是日本和俄国两家合伙侵略中国。但是,平面、电视和网络媒体上铺天盖地,每个人都在说甲午,几乎没有人提日俄。难道中国人的历史纪念根据的还是天干地支,而不是普世的公历吗?只纪念甲午而放过日俄,典型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的“历史教训观”—对历史的关注完全被某个时候现实当下的政治需要所主宰,受这个特定时刻的舆论环境所制约,充满实用主义和双重标准。
为什么甲午战争铺天盖地而日俄战争淡出视野,其真实的原因,我想很可能是人们都明白,或者这种想法甚至已经进入了有中国特色的历史下意识:纪念甲午战争在眼下这个时刻是政治正确的,而纪念日俄战争则是政治不正确的,甚至有可能“转移斗争大方向”。
我甚至能够想象:有些人听到这个问题会一愣,本能地反问:纪念日俄战争,为啥?潜台词是:俄国现在是我们的盟友啊。不错,纪念甲午战争对今天的重要性确实是因为日本右翼势力的影响在扩大,很多人认为是“军国主义复活”。但这个解释也明显有两个问题。
第一,日俄战争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应该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关系更大啊!难道能因为俄国也参加了那场践踏中国主权的战争就淡化它吗?
第二,如果日本军国主义眼下这个时候不在“复活”,中国就不需要纪念甲午战争了吗?我们难道忘了过去“中日友好”得热热闹闹时连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都没几个中国人知道的那个荒唐年代,每个人都鹦鹉学舌那套日本侵略中国是“坏事变好事”的党派辩证法吗?
“耻辱”和“雪耻”是纪念甲午战争时的两个高频词汇。不过,说起耻辱,好像日俄战争要甚于甲午战争吧?甲午战争毕竟还是两国交战,起因和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有关,而日俄战争是在中国土地上两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国政府竟然退避三舍,不但让出中国土地去给它们作战场,而且只能接受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结局。
一个是在家门口打了但没打赢,另一个是别人跑到你家里大打出手,你却只能在一边袖手旁观,大气不敢出一声。不用历史学家分析,用市井常识衡量一下,究竟哪一个更“耻辱”?一个是打了,打败了,但掀起了变革维新的大潮,向朝廷要个说法;另一个是朝廷不敢管,一些老百姓却或是帮“老毛子”或是助“小鬼子”,结果被鬼子斩首,被毛子枪毙。整个民族在外国强权面前俯首帖耳,麻木不仁,在刚刚血腥镇压了维新运动后的本国强权面前更是不敢问一声:你们收了那么多赋税,都用到哪儿去了?这样万马齐暗的局面,难道不是一个国家更深刻的耻辱吗?今天人们不太欣赏鲁迅了。但难道不是日俄战争中祖国的这种耻辱刺激他老人家弃医从文,要用文字唤醒国民吗?
不但如此,要论“耻辱”,日俄战争前中国东北就已经是俄国的势力范围了。老沙皇早就欺负中国了,日本是取而代之。那么为什么对那段历史和那个对象就没有如此强烈的“耻感”和鲜明的“雪耻”意识呢?日俄战争淡出历史纪念的视野,正提醒人们:“正视过去”和“以史为鉴”,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明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希望届时在纪念“雪耻”的时候同样不要忘记,在对日“雪耻”的同时国民政府又被迫接受了另一个强权国家的不平等条约,让它获得了在华租借土地,管理铁路,开设基地和驻扎军队的特权。苏联对日出兵的回报,就是收回40年前它的前任沙俄帝国在日俄战争中丧失的这些在华特权,不但报一箭之仇,而且雪帝国之耻。而为它的“雪耻”买单的,是中国的民族利益。但很奇怪,我从来没有听到一个中国人说:那段历史也是中国的耻辱,尽管“耻辱”几乎成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关键词。
强化1894,淡化1904,这样的历史记忆,很难不变成又一块历史的哈哈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