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读史问道 > 文明之路 > 正文

《易传》:立象以尽意

2013-11-04 11:44:00    《中国美学史大纲》

  《系辞传》有一段话:

  

  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这里说的“言”,是指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语言,即逻辑思维的语言。“言不尽意”,是说这种语言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局限。概念总是一般的东西,而任何一般只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进入一般。因此,依靠概念的逻辑语言,不可能充分表现(穷尽)特殊的、个别的事物。人的思想、感情也很复杂、曲折,有一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用言说不出来,或说不清楚,或说不充分。比如你在泰山看日出,当时你的感受,你的激动、兴奋的思想情绪,十分复杂,也十分强烈,一时间你的头脑里可能涌现出很多思绪,你最多说:“太好!”“太美了!”“太伟大了!”“太壮丽了!”等等。但这些话只能表达你的一部分感受,而难以充分表达你当时的全部感受和思绪。

  

  这就是“言不尽意”。但是《系辞传》认为立“象”可以尽意,是说,借助于形象,可以充分地表达圣人的意念。“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这两个命题连在一起,就包含了这样一个思想:概念不能表现或表现不清楚、不充分的,形象可以表现,可以表得清楚,可以表现得充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

  

  《系辞传》还提出,“立象以尽意”的特点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对“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韩康伯注:“托象以明义,因小以喻大”。对“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孔颖达解释说:“其旨远者,近道此事,远明彼事,是其旨意深远,若‘龙战于野’,近言龙战,乃远明阴阳斗争、圣人变革,是其旨远也。其辞文者,不直言所论之事,乃以义理明之,是其辞文饰也,若‘黄裳元吉’,不直言得中居职,乃云黄裳,是其辞文也。其言曲而中者,变化无恒,不可为体例,其言随物屈曲,而名中其理也。”对“其事肆而隐”,韩康伯注:“事显而理微。”孔颖达解释说:“其《易》之所载之事,其辞放肆显露而所论义理深而幽隐也。”这些注疏对我们理解《系辞传》的这段话有帮助。《系辞传》这段话就是说,立象尽意,有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特点。“象”是具体的,切近的,显露的,变化多端的,而“意”则是深远的,幽隐的。《系辞传》这段话接触到了艺术形象以个别表现一般,以单纯表现丰富,有限表现无限的特点。这对于后人理解艺术形象的审美特点,启发是很大的。刘安、司马迁都用《系辞传》的这些话来评论《离骚》。司马迁说《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用些话来解释“兴”:“观夫兴之托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茅坤则说《系辞传》说的“其旨远,其辞文”,是“所以教天下后世为文者之至也”。这些都说明,《系辞传》的这几句话,对后人理解艺术形象的审美特点,有过很大影响。

  

  总之,《系辞传》提出“立象以尽意”的命题,把“象”和“言”区分开来,同时又把“象”和“意”联系起来,指出“象”对于表达“意”有着“言”所不能及的特殊功能,从而对“象”作了一个重要的规定。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