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汉初黄老道家的偏向君人南面之术不同,《淮南子》更加自觉地从老子庄子的自然天道思想中汲取思想资源,并进一步发挥,形成了独特的、具有综合色彩的自然天道观。
《淮南子》继承了《老子》以“道”为天地之根源的思想,指出:
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淮南子•原道》)
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淮南子•精神》)
“道”先天地而生,无形无象,卷舒曲张,幽明互济,刚柔相摩。然后二神从中混生,别为阴阳,再由阴阳的刚柔交错,而产生出宇宙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所以,“道”是《淮南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天地的根源和万物的始祖。
具体阐释宇宙万物的形成过程时,《淮南子》形成了以“元气”为核心的宇宙生成论。宇宙生成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关注的特殊主题之一。《淮南子》的宇宙论一方面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认识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发展老子的自然天道思想,形成了以“元气”为核心的、极具特色的宇宙生成理论。它说:
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淮南子•天文》)
“道”存在于混沌未分的原始状态之中。从混沌之中又产生出“宇”(空间)和“宙”时间。元气从宇宙中产生,元气充溢于宇宙的范围之内,其中清阳的部分向上升扬而形成天,重浊的部分则向下凝结而形成地。天地中的精气汇成阴阳,再由阴阳生四时,四时成万物。在《淮南子》所描述的奇特的宇宙生成模式中,道具有创生性,气占据着枢纽的位置。气是由虚廓无涯的道、宇宙转生出有形天地万物的关键。因此,从直接的源头来讲,天地、阴阳都是由元气所形成的,包括人在内的万物也是由元气产生的,“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淮南子•精神》)。
《淮南子》特别看重《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二生万物”的模式,突出“一”在衍生万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说:
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淮南子•天文》)
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圆不中规,方不中矩。大浑而为一,弃累而无根。怀囊天地,为道开门。(《淮南子•原道》)
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淮南子•原道》)
《淮南子》的思想体系中,“一”实质上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一”就是无形无象的“道”的指代。“一”所具有的“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而“无匹合于天下”的特征,无疑都是“道”才具有的。所以,在这层意义,“一”即是“道”。浑一的道分而为阴阳之气,阴阳之气相互感应产生万物。另一方面,“一”又指“道”作用的法则。“道”正是以“一”为根本法则而作用天地、衍生万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