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读史问道 > 文明之路 > 正文

中国美学史的分期

2013-10-11 17:21:00    《中国美学史大纲》

  

先秦诸子百家
先秦诸子百家

  

  中国封建社会在进入近代以前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中国美学历史,除了近代美学可以划出—个阶段以外,不可能像西方美学史那样明显地区分成几个性质不同的发展阶段。

  

  如果着眼于中国古典美学本身的逻辑发展,可以把近代以前的中国美学史分成三个时期:

  

  (一)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先秦、两汉。

  

  先秦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是一个产生新的经济、新的人物、新的思想的时代。殷周的宗教神学统治发生动摇,旧的观念纷纷瓦解,“礼坏乐崩”,出现了一个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理论思维十分活跃。这样一种社会条件,使得先秦成为中国美学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的美学家如老子孔子、《易传》作者、庄子、荀子等都是大哲学家。他们的美学是他们的哲学体系的一部分。他们提出了“道”、“气”、“象”、“妙”、“味”、“美”、“大”、“兴”、“观”、“群”、“怨”、“涤除玄鉴”、“心斋”、“坐忘”、“厉与西施,道通为一”、“象罔可以得道”、“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化性起伪而成美”……等范畴和命题,为整个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后代美学家所探讨的理论问题差不多都以萌芽的形式包含在先秦美学之中。

  

  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时期。这个发端是哲学的发端。

  

  对于这个时期的美学,人们一般比较重视孔子。但是从历史的影响来看,老子、《易传》、庄子的重要性决不亚于孔子,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管子》四篇也很重要。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说、气韵说、意境说,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客体、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和艺术生命的一系列特殊看法,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它们的思想发源地,就是老子、《易传》、《管子》四篇和庄子。汉代美学是先秦美学和魏晋南北朝美学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二)中国古典美学的展开——魏晋南北朝至明代。

  

  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美学家们围绕着审美意象这个中心,对人类的审美活动及其规律展开了多种方面、多种走向、多种层次的探讨、研究和分析。他们提出了“意象”、“隐秀”、“形神”、‘风骨”、“气韵”、“神思”、“情”“景”“、“虚”“实”、“兴趣”、“妙悟”、“气象”、“意境”、“韵味”、“性格”、“情理”……等范畴,以及“得意忘象”、“声无哀乐”、“传神写照”、“迁想妙得”、“澄怀味象”、“同自然之妙有”、“度物象而取其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删拨大要,凝想形物”、“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即山川而取之”、“成竹在胸”、“身与竹化”、“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无者造之而使有,有者化之而使无”……等命题,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财富。

  

  在这个时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魏晋南北朝和明代后期。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动的时代,又是一个政治大动乱的时代。随着汉王朝的瓦解,儒家思想的统治也宣告崩溃。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解放的局面。这是先秦之后第二度的百家争鸣的时代。理论思维十分活跃。这样一种社会条件,使得魏晋南北朝成为中国美学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明代后期,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与此相适应,在思想领域中出现了以李贽哲学为标志的思想解放的潮流。这种思想解放潮流(包括在这一潮流中涌现出来的美学理论和美学范畴),有力地冲击着教条主义美学和复古主义美学,拓展了人们的理论视野。再加上明末农民大起义、明朝灭亡、清朝入关等一系列社会变动,造成了一种“天崩地拆“的时代气氛。这一切,都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三)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清代前期。

  

  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出现了王夫之的美学体系和叶燮的美学体系。它们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性的形态,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高峰。在这一时期出现的石涛的《画语录》,以及较晚一些时候出现的刘熙载的《艺概》,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性的形态。

  

  在这个时期,小说美学和戏剧美学有很大的发展,十分值得注意。

  

  近年一些文章在探讨中国古典美学的体系及其特点时,往往以某些先秦哲学家的美学思想(如孔子美学,《乐记》美学等)为依据。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体系在先秦美学中只是萌芽,是一个哲学的发端,它包含的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它的特点,在先秦美学中不可能充分展开。因此,我认为,我们探讨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体系及其特点,与其从中国古典美学发端时期的理论形态入手,不如从中国古典美学总结时期的理论形态入手。在中国古典美学总结时期的理论形态中,主要是在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王夫之的美学体系和以“理”“事”“情”——“才”“胆”“识”“力”为中心的叶燮的美学体系中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在石涛的《画语录》和刘熙载的《艺概》中,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体系已经得到充分的展开,它的特点也已得到充分的显示,这样就更便于我们对它进行把握和概括。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中国近代美学,主要就是梁启超的美学、王国维的美学以及鲁迅(早期鲁迅)、蔡元培美学。这些近代美学家的共同特点是热心于学习和介绍西方美学。但他们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他们也没有能够完成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系统的分析、批判、吸收、改造的历史任务。

  

  “五四”前后的李大钊的美学,是对于中国近代美学的否定,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真正的起点。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