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读史问道 > 文明之路 > 正文

孔子论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013-10-18 11:16:00    《中国美学史大纲》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前551一前479)是肯定审美和艺术的。在这个问题上,他和墨子形成对立的两派。孔子为什么肯定审美和艺术呢?因为他认为审美和艺术在会生活中可以起积极的作用。大家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就是要把遵守奴制等级制度的“礼”作为内心自觉的要求,即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就是说,君子中可能出现“不仁者”,而小人中则决不会出现“仁者”。这样说来,“仁”就是一种天赋的道德属性。既然这样,君就应该都是“仁者”,怎么又会出现“不仁者”呢?可见,“仁”虽天赋的道德属性,但还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要从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要加上思想意识的修养,要有主观的努力。所以孔子又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仁由己,而由人哉?”“仁”或“不仁”,取决于主观愿望和主观修养。

  

  按照这个思想,孔子十分重视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孔子认为,审美和艺术对于人的精神的影响特别深刻有力,所以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就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就是说,仅仅认识到什么是“仁”是不够的,仅仅爱好“仁”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对“仁”能产生情感的愉悦,能得到一种审美的享受。这也就是说,在主观意识的修养中,在为了达到“仁”而进行的努力中,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

  

  后来孟子、荀子接受了孔子的这个思想。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荀子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

  

  由于审美和艺术有这样一种特殊的作用,所以孔子认为艺术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孔子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多。例如: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主观意识的修养,要从《诗》开始,要用乐来完成。一个人不学习《诗》,就无法在社会上行走。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正因为审美和艺术在人的主观意识修养中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所以孔子又认为,政治风俗的理想境界乃是一种审美的境界。《论语》记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民足。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日:“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曾点所描绘的政治理想,是一种审美的境界。孔子肯定了曾点,表明他看到了审美、艺术和社会的政治风俗有着重要的内在的联系。这是孔子美学中的一个十分深刻而有启发性的思想。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