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金属货币形态是研究者公认的最为完整、系统,最丰富、最复杂,也可能是发展程度最高、最充分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因为楚国不仅有贱金属货币——铜贝币,还有贵金属货币——金币,而金币如郢爰等是称量货币,为了在商品交易中快速、准确地称出金币的重量以确定其价值,于是与之配套的天平、砝码也就随之产生了。
楚人所使用的天平砝码是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用来衡量物体重量的器具。天平砝码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省的楚墓中都有发现,龙以湖南出土最多。20世纪50—60年代在湖南已发掘的2000余座楚墓中,有100余座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天平和砝码,仅长沙就有85座,其中有两座出土的是完整的。
一套天平包括天平杆和两个天平盘。天平杆为木制,天平盘为铜制。长沙出土的天平杆为扁条形,长27厘米,杆正中钻一孔,孔内穿丝线作为提钮,杆两端内侧0.7厘米处各有一穿孔,内穿线线,用来系天平铜盘,系盘丝线四根,各长9厘米。铜盘两个,底略圜直径4厘米,边缘有四个用来系线的小孔。
楚国出土的铜砝码均为环形,故也称“环权”。环权断面大多作圆形,少数作菱形。砝码铸成圆环形的好处是:重心低,与盘子的接触面大,不易滑出盘子;环形可以使两个质量仅差零点几克的小砝码,在外径上也能一眼看出其差别,使买方或卖方比较容易辨别出所使用的每个砝码的重量,从而确定金币的价值。湖南楚墓出土砝码的有99座,最多的10个,最少的1个,共出土389个。环权是以若干个为一套,应以10个或9个为全套。
称量时,在天平一端的圆盘中放入金币,另一端圆盘中放入砝码,由于系称盘的两端到中间提钮的距离相等,因此当天平平衡时,砝码与被称金币的重量是相等的。又由于砝码的重量是已知的,平衡后的砝码重量便是金币的重量。支付双方都可以从衡杆平衡这一直观现象中快速、准确地知道金币的重量。
1933年在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一套铜环权,共六枚,第四枚上刻有“子之官环”字样;的有天平木杆,铜盘。“子”可能是一个楚国贵族的姓名,“环”指圆形砝码,“官”表明是官府颁发的,或监制的,或核定的,总之,表示合乎政府制定的标准。这一组砝码应为标准衡器或接近标准衡器。
1945年在长沙近郊出土十枚一套天平砝码,这是迄今所出土的惟一十枚一套的砝码,其中第九枚上刻有“均益”二字。经实测,最小的一枚重0.69克,而从第一枚到第十枚,每枚间的重量都是以倍数增长的。其中第九枚(刻“均益”者)重124.4克,第十枚重251.3克。
楚国的衡制是镒两制,而非斤两制。“均益”砝码组中最大一枚的重量,应是一镒的衡值。那么,十个序号的砝码所表示的重量是1铢、2铢、3铢、6铢、12铢(半两)、1两、2两、4两、8两(半镒)和1镒。1铢是最轻的一枚砝码,是天平的最小称量。10个砝码的总重量为2镒,是天平的最大称量。用这样的一套天平砝码,可以称量轻到1铢,重到2镒的物品。用这种天平砝码,轻可以区分1铢到2铢之别,重可以称量现已出土的绝大部分金银币。可见当时楚国衡器的制造技术已达到了相当精密的程度。其换算公式为:
1镒:16两≈250克
1两=24铢≈15.6克
1铢=0.69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