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向 老子问礼
当下而言,儒释道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作为中国文化和精神基因,已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血液中,中国人已将高深莫测之大道融入到至简的生活当中,百姓日用而不自知。而经历近百年的文化西化,我们几乎摈弃了古圣先贤的智慧和文化,人性因商利等物欲而迷失。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士、农、工、商阶层中,商被推到了前沿,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士阶层不见了。如今真可谓学在山林、道在民间。
上古文化的源缘
天地未开之前,万物混沌一片,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他竭尽殚精,开辟天地,创造万物,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盘古奉献自身,化为自然之道,演绎天地大道。天人合一,盘古就是一盘天地大道。
盘古开化混沌为天地,天开于子,地成于丑,人生于寅。从混沌到开始有引申于人,就现在时间概念,多久一混沌,这个混沌叫一元,我们叫盘古,盘古叫一盘天地,第一是时间概念,第二是只能说一个天地,任何一个天地都是一个宇宙,都是一个混沌,生成驻灭,运转规律都是一样的,现在我们这个天地十二万年一混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空,从混沌时的子丑寅卯——六万多年前往后推,卯时叫天皇时代,寅时是地皇时代,辰时是人皇时代,人类文明始于天、地、人三皇时代。伏羲通过修身运用内求法证出身内的河图洛书,从而天人合一感悟出无相的大道自然和有相宇宙的真理,从而演画出八卦,成为易道文化创始者。三皇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本源,繁衍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中国的道家思想是一个“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修真文化,也就是通过一种修身而达到天人合一,获得自然、宇宙真知的思想。这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魂。更是天地万物之灵性。三皇五帝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华夏文明之始祖,也是道文化的开端与起始。三皇时期之华夏,其时民风淳朴,崇尚自然,清净无为,垂拱而治。这种无为而治,是一种唯道自治,人人贵德尚道,自觉慈爱万物,平等互爱,物我合一,没有分别。即孔夫子所描述的“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相育而不相害”之社会生态。
中古文化的流变
三皇时期,伏羲、女娲、神农五德丰厚,处在德性淳厚尚未仆散的状态,圣人唯道独尊,而以“道”和“德”作为恪守不离的思想行为准则,人民心中崇敬、信仰、顺应尊顺道和德,心灵和行为都充满上善,心中无恶无善,所以德性完整而淳厚,社会万民依道而尊,依德而行,那时就是无为而治的时代。
尧舜禹之后,整个社会开始离道失德,夏启继承了皇位。人的私心贪欲与日俱增,修炼身心的境界不断地倒退,能够修炼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大大减少,能够达到的佼佼者被推崇为首领。夏启似天下父母,以天下为一家,爱民如子,“天下为家”取代了无为而治。从“天下为公”的文明开启了“天下一家”的时代。人类的私欲和智力也逐步开启,世俗之人性便从物欲习性背道而行,德开始崩解,社会便滑落到仁治的社会形态,这个时期,人类需要有“天地人协和的法理”的规范和约束,引导维持民众心灵德性不远离道德。
社会形态一直演化到春秋战国时候。此时“天下为公”已经幻为美好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可怕的“人与人争”的自然状态,私心贪欲披着“文明”外衣不动声色地将人类拖入到黑暗世界。这个时期催生了礼治社会。这个时期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变质蜕化,主流开始走向背道的拐点,其社会形态已大不同于三皇时期的道德文化。乱世造就英雄,救世天降英才。纷乱的社会促进各阶层寻求解决动乱的思想和方法。老子曾在周朝入守藏室为吏,无所不览,无所不习,他洞察社会形态的发展,归纳为社会发展经历的阶段:“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也细致地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变化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奉行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出函谷关时述著《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论述无为而治、天人合一,提出道是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真理,奠定了道家的理论。
东周时期,周王室渐微,诸侯互相征伐,维护社会人伦秩序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社会处于动荡之中。担任社会正义力量的士阶层的知识分子开始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提出“有教无类”,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上古的文化精神播及到整个民族,并把“仁”作为最高的思想准则和道德标准。儒者“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深得民心,儒士精神逐步被中华民族社会精英所接纳。
万古一时的中国文化
任何一个文化都可看着是一个在哲学思维之下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是认识世界,认识人的一种思想体系,在这个思想体系中完善的一种生活态度,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主流的价值取向和生命生活态度。时间和空间是解读宇宙、解读生命的两个基本词汇,是必须依靠,不能跨越的两个概念。
“时间”和“空间”中国文化是如何看的呢?中国人认为儒道圣人都是万寿无疆的,“万寿”是时间上的无限,“无疆”是空间上的无限,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只要能够通天达地,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他们都是万寿无疆的。他们在“时”和“空”上是一元的,是统一,而非对立。
时间和空间是一元的,假设一秒钟一个人可以到美国,又可以来到中国,等于说两个地方都有他,是超时空的。身体做不到,但心可以做得到。中国对于时间的概念,在传统的意义上,时就是时间,间就是空间,我们现在当成一个词汇了。与此类似的还有世界,世就是时间概念,界就是空间概念。文子曰“上下四方谓之宇,往古今来谓之宙”,这都是描述时空概念的两个词。在我们祖先的哲学和文化体系中,时间和空间是一体的。现在说,时间是可以弯曲的,时间是在超光速下是弯曲的,中国祖先在我们的体系中都要提时间和宇宙这个概念,我们的祖先说万寿无疆,这个人活的万寿,时间上很长,无疆,没有疆域。假如只有时间,没有空间概念,你能活一万年,只在这个时空里活,那个空间里没有你,能代表这种文化的人物都是超时空的,都是天地造化。老子、孔子、释迦摩尼、耶稣、穆圣都可代表天地,代天地宣化,这也是天地造化。中国圣贤智慧是一元的,传统的儒道圣人都是万寿无疆的。只要是儒家、道家的一代宗师,都能做到万寿无疆。跨时空的生命存在于宇宙所有的空间。
儒道一元万圣同体
儒道都是中国土生土长,从三皇五帝时期发展延续下来,经圣人梳理总结且被后人归类的思想体系。孔子曾三次问礼于老子,第一次见老子更多的是向老子求教周礼,后来几次问礼的内容越来越深奥,开始涉及中国文化的根本——中国道教与中国儒学的核心内容。孔子一直致力于推广仁义礼教的治国思想,苦苦探索却不得天道,孔子问礼后,一直在琢磨老子所说的大道,总是恍恍惚惚,整整三天,他一言不发。《庄子·天运》记载为:“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并留下“豁然开朗”“祖述犹龙”的感慨。
春秋战国及其以后,社会矛盾很尖锐,各代君王为巩固自己的王权统治,笼络人心,推崇某一家的学说,或儒,或道,或佛,造成了儒、释、道等思想的对立和纷争。儒士重义理辞章,道士重内丹修证。虽然后世儒道分家,然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亦一直保留外儒内道之格局,未尝大异。儒主刚,道主柔,儒主外,道主内,儒讲纲常,道法自然,儒偏入世,道趋出世,儒善守成,道擅达变,此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历史上的很多士者都是合儒道修为于一身。
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更是一位大儒。庄子深谙隐士内丹修证,又崇上古先儒之易理,庄子融儒道为一炉,匡世俗儒道之一偏。《庄子》是第一本用道家风格弘扬儒家的文化,他举例子调侃颜回、子贡等,但从没调侃过孔子,他是用颜回、子贡的例子来表达孔子作为一代宗师,达到了生命的境界和智慧。王重阳是一代大儒,他的弟子丘处机是道家一代宗师,最后也做了国师,实现了儒家“宁为师,不为臣”的理想。李白作为一个爱国忧民、不忘现实的诗人,他满腹才华,一生想践行儒家思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可正因为他这才华招惹了权贵,便使他趋于道家逍遥的一面。他游遍中国大好河山,为得道求仙访神,如《梦天姥吟留别》可见他道家思想的见树。
后来之先秦道家,虽以孔孟为儒家之首,而推老庄为道家之冠,然考其渊源由来,儒道二家分化并存之历史当自西周文武之世起,孔、孟、老、庄等圣哲只是后来之集大成者,而非其先肇者。后世儒家祖述尧、舜、禹、汤、周公、文、武,以至于孔圣。而道家亦祖述黄老。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思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著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传统道家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一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传统儒道两大体系都博大精深,都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都是中国本土的智慧,都属于东方文化思维的范畴。两大学说的观点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哲学观点上儒道两家都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自然、与万物都要和谐共处。这也是现在我们中华民族治国安邦的理念。在修身上,儒道两家有类似的修身观念,孔子提倡:“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追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两者皆追求洁身自好,怡然自乐。儒道两家枝蔓芜杂,学说各异,但终究都是东方思维文化系统下的学说,两者之间相互纠缠,相互借鉴、互为己用,共同为大同文化提供一个思想的至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