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影音剧社 > 影视评论 > 正文

深深的《红河》,静静的震撼

2009-04-19 00:00:01    司马平邦/Mtime时光网

编者按:静静的震撼,真的,静静的...

章家瑞的电影,从《诺玛的十七岁》到《芳香之旅》,还有《花腰新娘》,导演的兴味一直停留在那些表像浅淡的善与美上,似并不想深入,所以,才有“文艺片导演”的称谓,所以,很多人在看这部《红河》之前仍会把它锁定为文艺片。

我有幸成为是《红河》的第一批观众,甚至是第一个观众——我是第一个进入试映室的,我怡然自得地开始享受这份“殊荣”静静地等着电影的开演,当第一个镜头出现时,小放映厅里才稀稀落落来了几个观众,包括导演本人。

这或者表示了其它人对章家瑞电影“文艺片”的共识,文艺片嘛,早看一会儿晚看一会儿都差不多,风光如画的1973年越南北部田园,大驳船和大壳帽,女童的小旗袍,还有一片绿得出油的稻田,《红河》以悠远的意境开局,把漂亮的越南小姑娘阿桃和她美丽的母亲与帅气的父亲一家的其乐融融在最短的时间里做了最充分的展示,但是当中国观众还在享受这份恬然亲情时,阿桃的爸爸冲进了树林为阿桃寻找失落的八卦(风筝),当阿桃慢慢走进树林时,他看到了手持八卦而表情诡异的爸爸,小小年纪的阿桃刚刚听清爸爸说不让她走近的时候,轰的一声,一个巨大的爆炸让爸爸消失了,阿桃的智力从此也停摆。

所谓静静的震憾,就是这回事。

受到这样的“惊吓”之后,我下意识地转头看了身边的这位“文艺片”导演,章家瑞端坐在沙发上,似乎比我还没有从剧情中脱身出来。

《红河》到底讲了什么?

它把1970年代到1990年代发生在中国和越南边境线上的诸多看似无章的事件用一个沉静的基调和一个智障的女孩阿桃(张静初饰)的眼光串联在一起,所以,《红河》的表面又可以沿继章家瑞从来的路子,自始至终都可以保持那种安详的节奏,即使越南大佬沙巴(李修贤饰)登场之后,导演也不忍心让南国边陲的这个风光小镇表面的安详被破坏,但与之前的“章式电影”极不同的是,这回导演的安详是给观众下了一个套,是再次制造那种“静静的震憾”的一个绝妙方法罢了。

1997年,从前的中国军人、现在的路边小贩阿夏(张家辉饰)机缘巧合得到了智障“歌女”阿桃的助阵,他看似破烂的卡拉OK事业似又峰回路转,而在他内心深处某根弦也被暗暗拨动,另一面,曾经参加过抗美战争,打死过美国兵又靠贩卖美国香烟做大的沙巴也“相中”了阿桃,沙巴“相中”阿桃的动机,才是电影的核心,观众是顺着沙巴黑社会大佬的身份和他凶恶的表相朝着“霸占阿桃”的思路想下去的,这也是阿夏和阿桃的思路,如果把沙巴比喻为当时当地的一种不可抗拒的严酷生活现实,那么阿夏和阿桃的反抗就看似更有社会意义,也更能吸引观众的同情,导演不惜把电影里最被“冤枉”的沙巴放在更“冤枉”的位置上,其实已经突破了一个所谓文艺片导演所能想能做的极限。

沙巴最后死在美丽的智障女孩阿桃的枪下,他以自己的方式试图“得到”阿桃,他的死是他凶残方式的报应,但报应他的不应是阿桃,因为——电影在最后段落里揭示,沙巴并非想霸占阿桃,而是看她可惜想收其为养女——越南人沙巴其实比中国的瑶族青年阿夏更有理由成为阿桃的“爸爸”,阿夏只是因为额头上长了一颗阿桃爸爸一样的痦子,而沙巴则与阿桃的爸爸一样参加了20多年前的抗击美国人侵略的战争。

但这些,智障的女孩永远不可能想明白,死去的沙巴也永远不可能解释明白了。

为了阿桃失手杀人的阿夏成了囚徒,阿桃和阿夏“可能”已经相爱了,但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给他们“可能相爱”的机会根本没有,所以当边境这边的阿夏顺着边境那边的歌声引导狂奔过去时,他奔向的终点只是徒然空空。

最后时刻,导演用阿夏对阿桃的追寻,这表面热烈的情感再一次掩盖了沙巴的死所造成的震憾,说它是静静的震憾一点不假,它被沉于红河深深的河底,红河的表面依然平缓流淌,多少爱恨情仇都被它淹没了,就是再淹没一个这样深沉的悲情又算得了什么?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