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回首华丽帷幕后已撤下的“餐盘”,细数电影市场07年的得失。 |
|
三年之后我们再做回顾的话,会把2007年叫做“中国影市大牛时代的开端”。经过这一年,票房过亿忽然再也不是什么值得稀奇的事情;电影院里除了本土制作和好莱坞大片,又开始出现了日本或者俄罗斯的作品;文艺电影和小众电影也可以做足了噱头或是载誉归来在院线里有一席之地……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外资在中国赚钱的新形式,然而国内庞大的观影人群和更庞大的潜在观影人群,依旧让我们期待更好的局面来临,这里虽然“水深”,但是“火热”。
票房:持续升值
关键词:130%
中国影市历经了十几年的“熊市”,在近几年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牛市”阶段,2006年创下了2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纪录。截至目前,今年的票房总额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且《投名状》、《集结号》等大片才刚刚蓄势待发,观众一向热捧的贺岁板块也刚刚启动,有人预测,2007年的影市最终票房有望达到去年的130%。
今年初,美英两个权威的市场研究机构对中国影市做了联合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中国影市将持续“牛市”三到五年,且2010年的票房总数将达到7.2亿美元(约合57亿元人民币左右,是去年票房总额的两倍多),大多业内人士年初对中国影市的未来持肯定态度,但对其报告的预期值有所保留,但根据今年到目前为止的影市表现,有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开始修正、提升对中国影市2010年成交额的期望数额。
但也有观察人士指出,2007年的中国影市总体票房的拉高,主要是建立在全球影市均处于上升趋势的基础上——美国电影票房近年来的反弹十分明显,观影人数也有显著提升;中国周边,例如印度,票房的上升率更是超过了中国——是全球影市的“牛市”带动了中国,而非中国影市自身的基础性转变。此外,还有观察人士指出,今年中国电影票房的大热,并不能代表国内观众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电影票价几乎和美国持平,占人均收入的比例依旧偏高,对新观众的吸引力不足。
进口大片:在“牛市”中执牛耳
关键词:《变形金刚》
今年电影票房的井喷,还主要得益于几部进口分账大片的魅力。其中今年7月11日全球同步上映的《变形金刚》,在中国内地的首映日票房就高达2242万元人民币,紧接着5天后便轻松过亿,创下国内影市票房过亿速度最快的纪录,并最终以2.8亿元的票房总成绩收尾。而集中在今年暑期档上映的几部进口大片,如《哈里·波特5》、《蜘蛛侠3》以及《加勒比海盗3》,每一部都票房过亿,炙手可热,令人惊叹。
这也成为业内人士表达担忧的一个原因,整年下来,票房排名靠前的电影全部都是进口分账大片,即使是《色,戒》,虽说演员导演都是“中国制造”,但投资方依旧是好莱坞。中国影市逐渐与全球同步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如果只是沦为好莱坞电影的倾销地,所谓的“牛市”,也不过是虚假繁荣。
广电总局:宏观调控
关键词:国产电影保护
2007年影市可以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年初的“情人节、春节板块”由于上映的电影过于集中,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亮点不足;但上半年从“五一板块”开始,市场出现井喷,几乎所有新上映的电影都有不俗的票房表现,超火爆的“牛市”一直延续到“暑期板块”都没有丝毫的下降趋势。
继2006年开始施行的“国产电影保护月”活动之后,今年的影市同样遭遇政策调控,但此次调控出现新状况,广电总局首次将调控分段进行,分别为6月20日-7月10日以及7月20日-8月10日两个阶段。这种调控方式被国内影人指责,称并没有对所谓“大片”的票房起到任何的抑制作用,最终获得年度票房冠军的《变形金刚》,就是在两阶段“国产电影保护月”中间的7月11日隆重上映的。
因此,在今年第一次调控失败之后,广电总局第二次的调控直接针对下半年上映的进口分账大片,如《虎胆龙威4》和《谍影重重3》,将其上映时间压后,并极大地压缩了档期和拷贝数量,成功压制了好莱坞大片今年的“嚣张气焰”。广电总局的目的十分明显,希望凭借眼下刚刚启动的贺岁档国产电影的优异表现,拉平今年进口大片和国产电影的票房比例。
此外,“异国风”也成为政策调控之下的获益者,日本片《日本沉没》、南非的《狮口惊魂》以异域概念吸引观众关注,而《猎狼犬》则是俄罗斯电影首次登陆内地。同时,更多内地小成本电影在政策调节下有了上映的机会,其中以“云南+原创”概念吸引观众的《箱子》、《公园》,均获得了肯定。
《色,戒》:开风气之先
关键词:情欲戏
今年影市中最大的争议和话题,毫无疑问是李安的《色,戒》,它甚至超越了电影的范畴而作为一种年度文化现象而存在着。因为新鲜的“张爱玲”+“情欲戏”概念,《色,戒》刷新了文艺片在国内的票房纪录,并直接刺激了部分新观影人群的加入。在目睹《色,戒》的成功之后,部分国产电影也开始以“情欲戏”来博取关注,例如12月初上映的《苹果》以及将于明年上市的《立春》,这是中国影市十几年来,以“情欲戏”做卖点首次得以公开化并获得市场回报。
其他:沉默的大多数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
当然也不是没有失意者,2007年一度最受瞩目的《太阳照常升起》(以下简称《太阳》)就遭遇了票房滑铁卢。在上映之前,《太阳》的票房预期是1亿元左右,但事情似乎在《太阳》失意威尼斯电影节的时候就定下了基调,虽然一直争议不断姜文也罕有地卖力配合宣传,但《太阳》最终还是以2000多万元的票房黯然退场,足见即使是在如此火爆的2007牛市之中,观众也并非无目的地在选择,虽然很遗憾,但是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在个人体验与口口相传之间,谁更经得起市场考验是很清楚的事情。
此外,港产片的市场依旧低迷,今年上映的“纯种”港产片均无特别抢眼的市场表现,且港产片至今仍以“动作”+“黑帮”传统概念面市,吸引力不够,遭到部分影迷的放弃。而去年异常火热的“海归”获奖电影,在今年的市场表现则是平平,只有《图雅的婚事》获得国际A级电影节的肯定,但市场表现依旧不够理想。
2007年影市报告:败绩股分析
成功的电影各自有其高招,票房失败的电影也各有各的不幸。除了不够好看,上映时间太差、档期太短、拷贝数量太少……乃至天气和交通状况,都有可能成为一次失利的开端。
野百合没有春天
年度最扼腕问题股《太阳照常升起》—— 个股报告
曾成功推出过经典股《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操盘手姜文,七年后借助英皇公司等投资的6000万,开始操盘魔幻新股《太阳照常升起》(以下简称《太阳》),筹备过程中同样遭遇各种状况,先是同推手周韵坠入爱河,还诞下一子,后又经历为推手改组股票结构、重要资料遗失等问题,还错过了戛纳影市观察家的评比,随后在威尼斯影市上全球首度挂盘上市,立即引发观察人士质疑,称《太阳》不透明,状况难以琢磨,最终《太阳》未获得威尼斯影市肯定,转战内地影市,并提前原定计划的14天上市。
上市后,《太阳》表现不佳,部分已入手的影民因为股票结构不清而产生疑惑,操盘手未进一步对股票进行解释,影响到其他影民的交易热情,观察人士也提出相关质疑,最终导致影民集体产生观望情绪,《太阳》最终以2000余万的总交易额成绩,尴尬退市。
业绩表现
部分评论者认为,《太阳》不过是将一个故事分为了四个部分,然后用前后颠倒的叙述方式以及魔幻的视觉语言描绘出来而已。故事并不难懂,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主要的败笔在于影片故作高深的姿态以及看似留下很多隐喻,而弱化了故事本身的缺陷。和之前淋漓尽致、流畅自然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不可相提并论。
也有观众表示,《太阳》虽然一如预料那样基本没有看懂,但看得津津有味。在看的过程中,仿佛像是走入姜文的梦境。有观众表示姜文根本就没打算让人看明白,只是想痛快地让他自己做个梦,并对那闪烁的阳光,撩人的大风,奔流的小溪,风干的沙石,标着“尽头”的路标,奔驰的列车卷着烈焰,铁轨上躺在鲜花中出生的孩子以及在充满激情的一遍遍重复嘶喊中喷薄而出的太阳,感觉到了鲜明的力量。
业绩分析
上映前:高调和李安的大热之作《色,戒》一样,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太阳》同样志向满满,随着威尼斯电影节的临近,导演姜文与发行方总裁于冬赴威尼斯前频频高调亮相。对于票房,于冬喊出了票房过亿的目标,他曾表示姜文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当时的观影人次有1100多万,折合现在的票价就是4亿票房,而这些人现在肯定还会买票看《太阳》:“这部电影是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延续,是姜文多年的心血之作,比《阳光灿烂的日子》更精彩、更震撼,将成为一代人集体的心灵回忆!”上映中:强调
威尼斯铩羽而归,姜文希望在票房上能够证明自己,在媒体看片后,评论呈两级分化,“看不懂”成为其中一个问题,姜文回应:我女儿都能看懂。而媒体对于影片逻辑性的质疑,姜文就表示电影不必拘泥于形式。对于剧情弱的评价,姜文则称这是他自己三部电影作品中故事性最强的一部,“《阳光灿烂的日子》刚拍出来时大家也都说没故事,现在却成经典一样追着捧着看”。谈到影片是否能代表华语片的最高水平时,姜文称:“我当然认为我是最好的。”姜文不忘在电影推广过程中感谢投资人,且经常号召影迷看不懂再进影院看一遍,但首映票房成绩680万之后,开始高开低走,一直进展缓慢。
下画后:变调
《太阳》最终以2000多万票房下画,离最初过亿票房预期相差甚远,姜文表示对此成绩不遗憾,对于“看不懂”的问题,依旧坚持称很多80后、90后观众很能懂,年纪大的反而不懂。他表示也许下次拍部大家都看得懂的影片,也可以是从头笑到尾的,就像《太阳》的第二段故事。而姜文最新对《太阳》的表态,则是认为自己“当导演只是玩票,因为观众需要我这样的好演员”。
可类比其他个股
《史瑞克3》在北美异常火爆的《史瑞克3》,登陆内地只能在数字院线上映,大大缩减了放映空间,很多影迷都和它擦肩而过,票房总额也不够喜人。《谍影重重3》
“谍影重重”系列的最终曲、被誉为该系列中最好一部,却成为了政策调整的“牺牲品”,和同为北美票房强者的动作片《虎胆龙威4.0》互斗,并没有打出一片新天空,上映时间严重不足,票房自然不佳。
《天堂口》
汇集了一帮影后、影帝级别演员,还有大导演吴宇森监制以及1000万美元的投资,陈奕利带给影迷们的却是一部极其失望的电影,看似有“黑帮片”的气质,却讲出了一个难以理解的故事。
香港失落“荷里活”
年度最失望个股群—— 走向分析
近几年一直趋向低迷的港资影股,在2007年依旧没有找到升值方向。与内地国资影股的合作大多只停留在资本阶段,没有互补的集成优势出现。此外,港股近年来新意欠佳,今年尤为突出。年初上市的“毒品”概念股《门徒》,最终成交额8000万,已经算是香港电影今年最佳市场表现。而类似《男儿本色》、《导火线》等股均以老套的“动作概念”上市,缺乏新意,市场反应不够强烈。虽然“喜剧”、“惊悚”、“爱情”、“生活”等各传统概念港股都有涉及,但股票表现大多平平,市场反响一般。
如果要在整体平淡的港股中找出一支2007年表现相对突出的股票,一向剑走偏锋的操盘手彭浩翔新股《出埃及记》有着较为亮眼的表现,甚至还未上市,就获得了香港影市的多项肯定,也成功地给内地影民留下印象。
业绩报告 金像奖的没落
2007年的第26届香港金像奖,恰逢香港回归十周年。金像奖主席文隽为此写了“一席话”,反思“回归十年,香港电影的八得八失”。这位即将卸任的主席,总结认为,香港电影十年是失多得少,前景堪忧。
曾经辉煌的香港电影“霸主地位”早已不在,票房数字从10亿下滑到三四亿,数量从十年前一年二百多部急降到今年勉强的五十多部。为求得内地市场而丢了自己的特色,第26届香港金像奖提名名单中,全是《黄金甲》、《伤城》、《夜宴》、《我要成名》等几乎都不能算是香港电影的作品。已到顶点的赌片、江湖片、警匪片、喜剧片、古装片要如何走下去,也是港片需要思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