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的是80年代初,一个支援三线建设的家庭设法调回上海过程中,父亲为了女儿的前途而粗暴干涉其初恋的故事。女主人公是19岁的青红。她父母60年代为支援三线建设从上海迁到贵阳,80年代初,便开始设法调回上海。在父亲不惜一切代价为回上海的梦四处奔波时,青红与农村小伙小根的恋爱成了父亲的一个心病。于是,父亲通过种种方式粗暴干涉破坏了女儿的初恋。不仅如此,他还毁掉了女儿的初恋情人小根的青春和生命。在女儿殉情未遂后,父亲带着全家离开贵阳,身后传来小根服刑时的枪声……
在《爱与意志》一书中,作者罗洛•梅观察到一个现象,一些人以爱的名义行使着支配别人的权力,这尤其表现在家庭中。在影片中,青红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有一个理由——“爱”:他是为了女儿好,为了女儿有一个美好光明的前途,为了让女儿过上没有遗憾的生活。他认为女儿不可能和一个穷山区的农民的儿子结婚,便不顾女儿的感受不顾妻子善意劝解破坏女儿的初恋。在爱的名义下,他烧女儿收到的情书、扔小根送给女儿的高跟鞋,跟踪女儿上下学,伪造病假条阻止女儿实习以防她与小根见面,亲自在澡塘向小根摊牌,让他断了与青红来往的念头。正如妻子对女儿所说“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你能考上大学”。
但青红父亲的这些作为换来的是什么呢?是青红发现试鞋的欢乐被他看到之后的胆战心惊和乌云压城般的紧张,是青红不堪其监控而撒谎、拒绝回家、绝食,是青红知道小根被他送进监狱之后的自杀,是小根激愤之下对青红的强奸,是妻子最后的离婚要求。在“爱”的名义下,青红父亲用自己的言行“枪毙”了女儿的爱情梦,扼杀了女儿生存下去的勇气,青红自杀就是生存不下去的明证。 当然,他扼杀的不仅是这些,还扼杀了女儿对父亲的敬重和爱戴,扼杀了亲子之间最真实的联系纽带,造成女儿与父亲之间的紧张关系,更造成了女儿与父亲精神上的疏离感。从这个层面上看,青红父亲以爱的名义扼杀的又是亲子之爱。事实上,青红父亲以爱的名义对女儿的粗暴干涉,同时造成了夫妻之间的情感裂痕:他将妻子对其粗暴态度的劝阻视为对他的不理解,同时,对妻子在管教孩子方面的“不作为”和当年坚持要到贵阳来的决定生出怨恨,他将这一切一股脑儿发泄到妻子身上,这深深的伤害了妻子,以致在影片结尾部分,妻子已提出离婚要求了。由此可看出,影片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施爱者以爱的名义扼杀了爱。
我们不能否认青红父亲对女儿发自肺腑的爱。如青红被小根强奸之后,他冒着瓢泼大雨冲到工厂,像一头暴怒的狮子拿起一根铁棒,失去理智的要打死小根。这场充满暴力的戏显示了导演的匠心,导演让父亲的怒火在该场面中得到了宣泄。 又如青红爸爸得知女儿出事之后呆立雨中的那一幕。这个对女儿倾注了太多爱的父亲简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他甚至不敢面对无力面对眼前的事,他一声不响的呆立在雨中,绝望写在他的脸上。
最后,影片中施予爱的父亲在爱子女中忘却了自我,也忘却了孩子的自我,固执的用自己的思维替代子女的思维,将自己对青春、爱情、婚姻、人生前途的理解强加给女儿,导致了女儿爱情梦的破灭、扼杀了女儿对自己的爱戴、扼杀了妻子对自己的夫妻之爱。爱者在施爱中遗忘了自己的人格独立和自我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