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影音剧社 > 华语电影 > 正文

程式化的意外死亡

2007-11-14 19:08:33    foxbok/非非共享网

编者按:《死神来了》系列电影带着一种神秘力量闯入了我们的视线。一连三部,部部惊险。但,未免有点“黔驴技穷”的意味:类似的开场,相差无几的过程,伴随着交代不清的结尾结束。不过,观众喜欢,乐于观影,想来制作方还会把“死神”继续召唤出来。

对于一部惊悚片来说,比较正常的心理期望自然是要看惊悚之处的设计是否动人心魄,当然是否能表现诸如亲情友情爱情,人世险恶之类的主题,属于更高的要求了,如果没有也不能怪影片失职。从这个意义上讲“死神来了3”(Final Destiny 3)是一部比较纯粹的惊悚片,原则上是看电影的过程只是一个等待连串惊悚事件发生的过程,不要想太多,也没有什么值得联想发挥的。对于这种套路化的,商业型的,不靠明星不靠导演只靠前作积累的口碑人气与噱头的已经拍到第三部的典型好莱坞电影流水线出品的电影来说,心理预期自然是放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以这样低的标准看来,虽然我觉得比起前作有退步的地方,但是总体作为一个第三集来说是成功的。

故事和前两部的模式一模一样,都是一个神经敏感的高中生预见了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得一些人免于一死,但是所谓“在劫难逃”(影片又一译名) ,某种神秘的力量使得这些本来逃过一劫的人一一离奇意外身亡。第一集是逃过飞机事故,第二集是交通事故,这次是过山车,只是换汤不换药。一群朝气青年,几场血肉横飞,还只是普通的“Teenage Horror”套路,死是肯定的,关键是怎样的死法,才是本系列的最主要看点。

像这种完全是模式不变套路照旧的电影,在好莱坞并不鲜见,比如说“惊声尖笑”(Scary Movie)系列单纯靠恶搞已经出到了第四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会每年再来一部。就惊悚片来说,似乎很容易拍出续集,比如说 “Teenage Horror”风格的开山作《惊声尖叫》(Scream)系列拍了3集,跟风的“去年夏天”系列(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 I Still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有2集,其他经典的如《驱魔人》(The Exorcist)加上去年上映的前传也拍了四集,而夸张的像月光光心慌慌系列(Halloween),黑色星期五系列(Friday the 13th),猛鬼街系列等等一拍就是7、8集的,实在不胜枚举。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续集,除了充分体现好莱坞电影工业资本家誓要榨干任何电影题材的剩余价值的残酷贪婪性格,同时也说明这种电影故事或风格上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死神来了”系列的过人之处,在我看来有两处:1.抛弃了具象的恐怖实体,也就是说不靠变态杀手,不靠恶心的怪兽,不靠翻白眼的女鬼,“死神”在电影中只是一个隐于幕后神秘力量,而且死亡也只降临在那些本来就该死于意外的幸存者,所谓即使能侥幸一时,最终仍在劫难逃,很有些宿命论的意味,这样的设定确实让人耳目一新,颇有新意。2.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杀机,由于“死神”从不直接出手,所有的死亡事件都被设计成一场精心的意外,一些细微的动作或小物品都有可能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后置人于死地,而且事故发生前,通过画面暗示危机逐步靠近而剧中人仍毫不知情,营造一种心理紧张的气氛,最终累积的危险因素在平静中的突然集中爆发形成致命一击,死亡瞬间降临,舔舐眼球的血腥场面又带来极大的感官刺激,效果不俗。简单来说,就是死得很酷,所以第一集一上映就大受欢迎。一般来说这类系列电影的第一集都是开风气之先,经典无比,票房大卖,这样才能引起跟拍风潮,而后续之作由于模仿而限制了创作空间,同时观众们也没有了当初的新鲜感,基本很难超越前作(印象中只有“终结者”(Terminator)是第二集超越了第一集)。不过所谓一次生两次熟,续集只要以前作为范本就行了,拍起来驾轻就熟,只要观众没有审美疲劳,都是稳赚不赔的拿钱买卖,所以片商们才甘心冒着出烂片的风险乐此不疲地拍续集。不过“死神来了3”的拍摄过程还是比较谨慎的,虽然早在2003年就开始拍摄,并于2004年完成,但由于导演James Wong不满意,一直押着不发,后来还重新加拍了影片开头的过山车事故,直拖到2005年秋天才最终完成,而最后这个加拍的过山车事故成了影片的卖点,打上了电影的宣传海报。


从票房上看,“死神来了3”的票房以五千四百万美元的超越第二集七百五十万,和第一集的五千三百万持平,虽然成本上多了近一千万,商业上来说还是很成功的。

与前两集相比,这一集作为恐怖片纯粹了许多,情节上与前作基本没有什么瓜葛,只是在片中略提了一下6年前的空难(也就是第一集的内容),还有就是“死神”的理论没有进一步发展,而不像第二集那样为了故弄玄虚,扯出了一些“生来源于死,死来源于生”的说法。特别是少了前两集中的关键人物殓尸者William Bludworth,之前他都会说出一大通死亡理论,这说明要么编剧们已经想不出什么新东西了,要么就是看透了观众们不在乎什么解释而只要享受纯粹的恐怖刺激。不过这位殓尸者还是阴魂不散,虽然形象没有在片中出现,但是其扮演者Tony Todd还是为影片作了声音演出,包括片头过山车入口处的魔鬼雕像的声音,片尾地铁上的广播"This is the end of the line",还有就是在字幕最后能听到他的诡异狂笑。

正如大师教导我们,一部恐怖片真正恐怖之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将要发生什么,恐怖片的套路大都类似,正如看到独走夜路的小配角,观众都知道将要死于非命,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妖魔鬼怪出现的时机是否恰当,造型是否骇人,杀人手法是否新颖等等。对于“死神来了3”这种比较“纯粹”的恐怖片,更是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影片一开始就已经把死亡的人数和顺序确定了下来,所谓剧情发展只是走走程式而已,观众们要看的是死亡以怎样的方式到来,所以评判这部电影最中肯恰当的方法,应该是从技术层面出发,考察这些死亡的设计是否精彩。

从这一层面出发,第三集的设计比前集逊色不少,主要是少了些环环相扣的精巧设计,特别是那些由小及大的蝴蝶效应般的连锁反应,在这一集里没有特别出彩的设计,而更多的都是空埋伏笔,实际到事故发生的事后并未起到什么关键作用,比如说仓库中的死亡,仓库中杂物极多,似乎处处都是危险的源头,影片也通过画面暗示,打下了很多的伏笔,但是最后事故的发生只是高空坠物而已,虽然最后是钉枪发挥作用,将另一人打死,有一定意外的效果,但之前那些多而杂的头绪并未被连贯的组合在一起,所以整个过程设计未显精巧。其中设计比较好的应该算tanning bed上发生的意外,从滴水引发短路,到店主意外被锁门外,思路清晰明白,到最后CD架板落下将两张tanning bed同时卡住,偶然与巧合在这一刻汇聚达到高潮,整个死亡过程一气呵成,十分可观,但是同样的场景在第二集中也出现过,虽然细节设计不同,但因为重复,减弱了本来的新意。这一集处理比较好的地方,在于加强了“预兆”的作用,按照影片中的设定事故发生前总有些预兆,因此可以通过预兆来躲避事故,前两集虽然也有类似的死前预兆,但是没有这一集这么关键,因为片中的女主角在过山车事故前为每个人都拍了照片,这些照片上面的画面就预示着该人的死法,所以观众可以和女主角一道疑神疑鬼地研究这些照片到底有什么,每次事故发生后又都或多或少能和照片对应起来,多一种参与其中的乐趣,而且在这一方面影片的场景设计很有心思,气氛营造得相当成功。画面方面,血腥风格依旧,不过感觉上比残肢断臂满天飞的第二集要温和得多,另外影片在片尾也安排了一次地铁大事故作为结局,场面和规模和开头的过山车事故属于同一档次,估计这一集多出来的成本有不少就是花在了这个上面。

总的来说,“死神来了3”又一次重复照搬了前作,水准基本上和前作持平,不过不失。虽然换汤不换药,毫无新意,但仍在票房上获得成功,可见大家对这种意外事故的集中展示还是百看不厌的。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