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影音剧社 > 华语电影 > 正文

《十二宫》:案不迷人人自迷

2007-04-02 23:48:36    红袖添饭/DVD收藏夹

编者按:“十二宫杀手"的真面目仿佛一个巨大的黑洞,散发出神秘而无穷的吸引力,注定要消耗掉那些对他感兴趣的人的一生精力。

“十二宫杀手"(The Zodiac Killer)的故事,已经不是第一次搬上银幕了。可是,1971年与2005年的版本,顶多只能算是差强人意。这位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神秘凶手,当年就曾说过:“希望将来能有一部关于我的好电影",如今他的“愿望"应该可以满足了,因为大卫芬奇的新作《十二宫》(Zodiac)的确拍出了非同一般的精彩。

诚然,“十二宫杀手"的故事本来就非常精彩。从他第一起宣称的谋杀案开始,到如今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了,而他的神秘面纱却始终未能被揭开。如果说十九世纪英国那令人闻风丧胆的“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未能显露真容,还有哪个时代侦测条件落后的限制的话;那么到了科技发达的二十世纪后半页,一个作案手段并不复杂的连环杀人凶手,居然穷尽一代警察一辈子的追查也无法捉拿归案,那真可说得上“神奇"了。

芬奇的《十二宫》与此前同题材电影的首要不同,就在于以非常平实而合理的视角,展示了“十二宫杀手"如何成为一个“传奇"的过程。与观众预期的相反,芬奇并没有将镜头对准“十二宫杀手"本身,而是以一种非常客观冷静的旁观者角度,来描述那几起凶杀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神秘信件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从电影的表述来看,案情本身真的没什么可多说的,每一起都搜集了足够的证据;难的是如何将所有的线索联系起来,并将它们指向同一个人。由于几起凶杀案发的地点不一,按照美国的司法体系,电影中提及的能够基本确认是“十二宫杀手"所犯的三起罪案,分别隶属三个不同的司法地区。要取得在逻辑上确凿而统一的证据,就需要这三个区域警察局之间的紧密合作。在电影中我们也看到了,芬奇虽然以旧金山警局为主要着眼点,但也多次表现了旧金山警局调查人前往其他两个区谐调取证的情景。更为重要的是,芬奇着重表现了这种多点取证的不顺利。

原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神探"们,完全不是普通人想象中的那么无所不能:他们所使用的常规破案手段,看起来几乎和“开膛手杰克"那个年代没什么区别。特别是关于“十二宫杀手"赖以成名的密码信,芬奇更是以几个干净俐落的剪辑,来展现调查人员个个急得人仰马翻、牵动联邦调查局与中央情报局也无济于事的尴尬情景;与此同时,另外几个短镜头则表现了普通民众也对杀手的“迷宫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当观众以为导演要以怎样惊人的方式来公布密码破解结果时,芬奇却来了个出其不意:让一场看似闲聊的轻松谈话揭示了谜底。这样的设计,其实非常符合历史上真实事件的韵律与节拍:让FBI高手们头痛的迷宫密码,是由一对普通的中学教师解开的。

侦探们的毫无头绪也许让当前看惯了神勇破案剧的影迷们无所适从,可那就是历史的真实。影片通过频繁而琐碎的调查过程的展示,暗示调查系统内部缺乏谐调、导致许多证据没有被恰当利用,有可能是凶手最终没有落网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影片的后半段,芬奇又通过非警察系统主角的自发性调查,找出了很多之前被正统调查系统遗漏的细节。这似乎让人相信,如果当时调查中所有证据都被仔细整理对证的话,“十二宫杀手"的迷案是可以破解的。不过,这种带着很多遗憾的结局,更增添了这一案件的神秘性:为什么明明看起来毫无特色的案件,就是侦破不了呢?除了组织机构、侦破手段的限制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难以揭示的非人为原因呢?

对于这些,芬奇并没有在电影中明说。他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通过事无巨细地展现如此一个“劳而无功"的过程,在观众以为就可以确认凶手身份时,总是因为差那么一点点关键证据而失败的“吊胃口"的手法,让观众的心时刻随着剧情起伏,大脑也紧随剧中人物的分析而运转。神奇的是,两个半小时的破案之旅下来,观众并不觉得丝毫疲倦,反而因为悬案未决而大脑高度兴奋的惯性,而变得对影片的叙事以及历史上的真实案件更感兴趣了。如果说优秀的影片都有令人看不止一遍的冲动,而且都有让人无限挖掘电影背后故事的能力的话,芬奇的《十二宫》无疑做到了。可以说,不一定人人都想剧中人物那样执着地调查凶手真相,但每一个看过电影的观众,都会或多或少地“希望"了解更多。

从这个角度来说,芬奇同时玩转了“加法"和“减法",而且两种手法运用得缠绵绯则、浑然一体,令影评人士难以辨认。他一方面最充分地表现了几乎是一切可以表现的细节,让人惊觉本片的信息量惊人;另一方面,芬奇的镜头运用、机位切换、人物描绘等技术手法,又是非常低调的。这不仅使得片中的案件总有一股难以言尽的意味,同时也使影片本身,焕发出耐人寻味的典雅气质。

这种气质,显然与芬奇之前的作品有了显著不同。相对于《搏击会》(Fight Club)的酷炫、《七宗罪》(Sev7en)的超级戏剧性,《十二宫》的大卫芬奇显得更为稳重大气,隐隐现出大师的风范。同样是悬疑侦破的情节,《十二宫》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和《七宗罪》差别不大,因为芬奇仍然运用了同样基调的光影特色,甚至连那总是下雨的自然环境设定都差不多;但是,在外在影像底下,叙事内核却有极大的差别。在《七宗罪》那里,虽然在节奏上也是同样的不急不徐,但所有事件及其发生顺序,还是围绕一个中心发展的。到了《十二宫》里,影片其实已经不是围绕凶手作案以及警匪对抗而展开,在这里罪案只是一个引子,它牵出的不是一条黑白对抗的线,而是一张多人生活不由自主为“十二宫杀手"案而改变的迷网。

大体上,这张迷网又有两个纵横交错的方向,一个是以旧金山警局为主流的正统调查团队,另一个是以《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编辑为主力的业余侦探组。当罪案简单描述完毕后,影片就进入了双线并进的格局,芬奇引领观众的视角在警察与编辑们之间来回切换,同时,也在各自人马的工作与生活之间剪辑,搭建起了关于“十二宫杀手"事件、乃至那个时代的一个细节丰富的时空。虽然头绪众多,但芬奇稳健的掌控力却使得影片的叙事散而不乱,细细体会的话,还能品出不少门道来。例如回味一下就可发现,芬奇在电影的前半部分,是以警察局那条线带动编辑人员的线索,后半部分则是以编辑调查为主,通过与警察探案人员的交流来回顾、窜连警察局那边的线索。总体说来,芬奇在《十二宫》中看似将“网"铺得很开,其实却收得很紧,体现出非凡的导演能力。电影学院导演戏的学生们,可以拿本片来作教材。

说《十二宫》的镜头语言平实,并非表明芬奇在画面控制力和表现力方面就很简陋了。恰恰相反,芬奇在每一个看似日常化的镜头背后,都做了普通观众难以觉察的精湛处理。以片中具体表现了的“十二宫杀手"的三次罪案过程为例,场景、光线、动静各不同,相应的,机位摆放、镜头视角、运动快慢、剪辑节奏也各有特色,令人大饱眼福。另外,芬奇在影片开头,给于旧金山大桥的那个俯瞰镜头,和跟随女受害者一起移动的运动长镜头,都在并没有特立独行的前提下,揭示出本片平和而神秘的魅力。

让影片更有魅力的,是众多演员的精彩演出。按戏份分的话,本片有三个男主角,分别是吉伦哈尔(Jake Gyllenhaal)演绎的天真却执着的业余钻研“十二宫杀手"的报社员工、拉夫罗(Mark Ruffalo)扮演的警局主力调查干探、道尼(Robert Downey Jr.)饰演的负责报道“十二宫杀手"因而对其入迷的记者。可以说,三人都贡献了个人演艺生涯最为杰出的表演。媒体多对道尼的表演赞赏有加,认为他演绎的角色迷人而具有层次性;不过,作为个人来讲,我更喜欢另外两位主角的表演一些。道尼在角色身上投射的那种散漫随意以及后来不能自拔的颓废,都可谓入木三分。但我总觉得这种略显另类的角色,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个异类,但对于专演异类的演员来说,反而应当是平常揣摩最多的角色类型。倒是吉伦哈尔与拉夫罗的平实演出,更能从平淡中凸显出演员的生活体验。个人尤其喜爱吉伦哈尔的表演,他的角色,虽然看似与他以前扮演的内向爱幻想的大男孩形象没什么不同,但是他赋予了片中角色难得的可爱与可敬色彩,看他以同样一张表情,在这个场合展现黑色幽默、在下个场合则表露出惊恐内心,实在是种享受。影片的其他十来个配角,也都演出了自己的特色,在不长的露面时间里尽可能地展现了角色的特质;是以本片虽然人物众多,但个个形象鲜明,颇为难得。如果评选2007最佳群像表演的电影,《十二宫》一定能入围。

电影中众多主角和配角,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而与“十二宫杀手"案产生了联系。但不管是直接主管案件侦破的警察,还是业余自主调查的无关人员,都在对“揭露真相"发生兴趣的过程中越陷越深,不仅他们自己的人生,连同他们的家人与朋友的生活也随之改变,而且,这是一个一去不复返的过程。“十二宫杀手"的真面目仿佛一个巨大的黑洞,散发出神秘而无穷的吸引力,注定要消耗掉那些对他感兴趣的人的一生精力。芬奇的《十二宫》,其实记录的是这一黑洞力场发生作用的过程。“十二宫杀手"手法简练直接,却让人们为他痴狂几十年;芬奇的电影,似乎也有同样效果。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