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获奥斯卡提名的美国大片《硫磺岛来信》,可以说是一部美国式叙事风格、亚洲脸孔、日本语言完美结合的“混血儿"。故事反映了二战中,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溃败,为防止美军对东京的轰炸,在硫磺岛上与美军作垂死挣扎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影片的主体色调让人联想起《辛德勒名单》,黑白胶片中带丁点儿色彩,有厚重的历史感,衬托了人物的复杂内心,表现了人物在死亡临近时的落寞与失魂。可能美国人与中国人甚至亚洲人对日本军人的认识基本一致,那就是冷血、残暴和无情,这点在电影里时有表现。日本军队的武士道精神和对天皇的效忠在影片里也演绎得淋漓尽致,战败前军人的自杀手段也让人大开眼界,包括饮弹、剖腹、砍头、拉手雷等等,非常血腥,惨不忍睹,这也是他们最后以示所谓勇敢的唯一方式吧。粟林忠道将军作为硫磺岛上日军的最高指挥官,他可以说在效忠天皇上与其他日本军人没两样,但粟林的指挥方法和某些思想上却与其他日本军人有所区别,显得特立独行。他富有人情味,不让士兵在阵地失手的情况下采取“玉碎"行动(用手雷自杀),而是让他们尽快撤退,保全生命。他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珍重友情,时常挂念亲人和朋友。可是他也属于一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最后逃不出朝头上开一枪的军人宿命,而结束生命的这把手枪正是其美国友人赠送的。粟林这一人物形象,彻底颠覆了人们头脑中日本军人的固有形象,让人觉得惋惜和同情,感到他真的是日本侵略战争的一个牺牲品。但仔细品味粟林这个人物,不难发现,他身上所有与其他日本军人不同的优秀品质,如:尊重士兵的人格与生命等等,都与其在美国长时间生活、受训有关,他的思想里浸透了浓浓的美国精神。而所谓正宗的美国文化、美国精神不正是标榜尊重生命、尊重人权、崇尚自由吗?
美国导演对美国文化、美国精神的普及意识非常强烈,手段也非常高明。整部影片几乎全部启用日本演员,美国兵的角色只出现了几分钟,是日本人在演自己的故事,给人一种真实的现场感。以往的美国片在推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时候,大多采用表现英雄主义、拯救世界、维护人权等方面的主题,直白露骨,好像“王婆卖瓜",没有什么说服力。但这次也许属于无意,编剧和导演不经意间又推销了一把,并且通过日本人来演绎和表现,更增强了美国文化、美国精神的说服效果,分秒体现了美国文化的优越感,好像在对观众说:“你看,日本人够残忍和无可救药了吧,但只要送到美国来就可以来个脱胎换骨,要是送来得多,可能二战就打不起来了。"这只是编出来的调侃,但对于美国精神的炫耀是无处不在的。不过美国人也不是尽往自己脸上贴金,片中也有一个情节表现了对日本俘虏的残酷射杀,这仿佛又在说:“我们也不是总夸自己,也有一些素质低的士兵对生命太漠视了。"也许观众不会责怪这两个杀俘虏的美国兵,因为他们杀的是日本兵,况且是逃兵,对美国精神不会产生误解。看《硫磺岛来信》让我想起了奥利弗•斯通的《野战排》,感觉这又是《野战排》的翻版,不过是时空、人物、故事发生了改变,但战争中疯狂杀戮、自相残杀的画面似曾相识,这可能是美国导演对于战争中人性的一贯理解吧。美国人实在太厉害了,好莱坞就像美国文化、美国精神的最佳代言人、推销员,在一片漆黑的电影院里,把“产品"悄然无声地灌进了人们的头脑里,今后奥斯卡一定要设立一个 “最佳推销奖"。这次美国导演又成功了,再一次用美国文化诠释了一场真实的战争,诠释了日本文化甚或日本精神。但抛开电影外的是是非非,这部片子应该说是非常优秀的,集中了优秀的导演、优秀的演员,特别是日本国际影星渡边谦把粟林忠道这个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很有看头,值得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