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影音剧社 > 影视评论 > 正文

情欲香皂

2007-01-13 20:47:00    古柯碱/DVD收藏夹

编者按:真实也是艺术。

丹麦电影《肥皂》也许是在暗示美国电视连续剧工业进入了一个虚构剧本、攥取观众廉价眼泪的时期。片名《肥皂》就取自电影的主人公之一的薇若妮卡无比钟情的一出浪漫肥皂剧。作为导演普尼尔·费舍尔·克里斯汀的第一部剧情长篇电影,在06年柏林电影节上,它与另外一部电影《旅行之歌》并称为电影节的两匹黑马。《旅行之歌》捧得金熊奖,而《肥皂》则获得评审团大奖及最佳新锐导演银熊奖,影片在柏林绽放异彩之后,又纷纷在各大影展亮相获奖,风光无限。

《肥皂》描述的也是爱情,也是城市中生活的小人物的爱情故事,还有爱情中的困惑、迷茫、胆怯、欣喜等等,但它讲述的方式就是有点不一样。

作为一个成功的美容院老板,32岁的夏洛特因不堪忍受男朋友的暴力,搬出来独自居住。但她很快就带着刚认识的男人回家,不过每次发生性关系后都不允许他们过夜,而且不给他们任何继续深入的机会:拒绝给他们煮咖啡,拒绝性后攀谈,甚至粗暴的将对方赶出家门。这给影片埋下一个伏笔,她和男人的关系是如此的轻易、频繁而短暂,只因为心底充斥的不安全感和寂寞。

住在她楼下的薇若妮卡是一个即将接受变性手术的男人,和他住在一起的还有他的小狗。他戴假发,穿女装且注射女性荷尔蒙,母亲定期的拜访让他困扰。母亲和父亲坚决反对手术,父亲还和他断绝了关系。他靠提供性服务为生,家庭的指责和内心的矛盾让他充满了对自己的否定和仇视,只有每天收看的肥皂剧才能让他感觉到爱情的希望之光。

寻常Tale of a budding romance between an emotionally confused woman and her troubled, pre-op transsexual neighbor casts an entrancing spell thanks to understated perfs by leads and Christensen''s featherlight touch with Kim Fupz Aakeson''s screenplay.爱情故事的开端、迷茫的妇女和人物之间的情感困扰、准备变性的邻居都使作品看上去太过普通。等线索逐一展开,观众才发现低估了阿克森和克里斯汀的编剧能力,影片轻灵的避开了传统爱情电影的发展和貌似浪漫的情节设置,而只是着力于用表情、小事件、无意识的举动来体现主人公们的内心。在这点上,影片似乎传承了西班牙鬼才导演阿尔莫多瓦的叙事风格,怪诞而风趣。那些渴望薇若妮卡鞭打并模仿母亲斥责他们的男人,被夏洛特做爱后的冷淡弄的不知所措的男人,夏洛特时常对着窗外裸露自己身体的行为,薇若妮卡蓬乱的假发和时常咬指甲的动作,这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不正常。对性的怪异追求,乃是电影中的人们渴望交流但又缺乏沟通手段的表现。

在性这点上,导演克里斯汀比阿尔莫多瓦多出了一些女性的细腻与温柔。对于情欲的展现上,阿尔莫多瓦喜欢用艳丽的色彩,具有明显性象征意味的物品和行为来张扬性,像斗牛比赛、色彩饱满的植物、温情而充满欲望的葡萄牙法多歌曲,无一不展示出他对性的偏爱,而这一切都源自西班牙人那热情张扬的性格特点。克里斯汀在《肥皂》中对性的感受则更具有欧洲大陆的人文气息,虽然直接,但不张扬,反而有种淡淡的温馨,偶尔还展现出一些小女孩式的幽默。

在人物设置上,夏洛特的直接和强壮,薇若妮卡的敏感和瘦弱,给影片添加了许多喜剧元素。在城市中进化的人类似乎更难以区分男女,而更趋向于朝中性的方向发展,导演将这种缓慢的进化用电影极端的表现出来,不仅在人物的形体、语言、动作和处世的方式上,更在薇若妮卡希望进行的变性手术中达到极致。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夏洛特希望给卧室装一个窗帘,于是找来薇若妮卡帮忙。夏洛特只希望有个白色的窗帘遮遮而已,但薇若妮卡却觉得这不可思议,在他印象中,没有色彩和图案的窗帘简直不可想象。夏洛特拒绝了所有的提议,她不要颜色,不要花边,不要图案,只需要一个白色的窗帘,但最后薇若妮卡还是在白色的窗帘上做了一道花式皱褶。导演就是用这样一系列的细节将两人的性别和身体进行了互换,让观众在不经意间笑出声来。

电影以分段的方式展开,在每段的开头都有一小段男声旁白和迅速闪过的定景镜头。给影片一点小注解,也以第三方的身份给观众一点提示。在这点上,即保证了影片情节上的连贯,也使影片不至于为了叙述小细节而显得拖沓冗长,似乎还有几年前《罗拉快跑》中使用一叠照片迅速介绍一个人一生式的小聪明。这种分段方式,就像剥洋葱似的将故事逐渐展开。

电影没有任何大事件的出现,也从未离开这座廉租公寓一步。可以说是用三个主要人物,两套房间讲述了一个故事。这种讲述的方法很省钱,但很考验导演讲故事的功力,因为并没有任何刺激的元素可以加入进来,电脑特技、谋杀、情欲、暴力,这些导演通通舍弃不用,仅仅通过对话和表情来讲故事。这和徐静蕾导演的《梦想照进现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两部电影也有区别,《肥皂》讲述的虽然也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困扰,但其实融入了很多社会问题,像变性人的心理问题、变性人的社会和家庭接受问题、家庭暴力问题、青少年服用违禁药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导演并非用一种说教和生硬的方法置于影片中,而更多的是以平滑的方式来进行素描式的叙述,即没有观点也没有态度,但在陈述中已分清了立场。

剔除一切庞杂的枝节,梳理出电影的主线就是要讲城市中的人际交流和感情问题。在现代化的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无比困难。女主人公在和男朋友相处4年后毅然的离开,是因为觉得这不是她要的爱情,但在分开后又无法真正的开始一段新的感情,甚至将她的新家布置好也成了巨大的问题。除了将床摆好以外,她所有的物品还原封不动的留在箱子中,她不知道应该如何布置自己的家,类似的,她也不知道如何开始一段新感情。在这个时候,她只能通过不停的和陌生人做爱来接近他人,但接触后又冷淡的将他们打发掉。性,成为了她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仿佛用性来开路,彻底的打开自己的底线之门,但发现对方不是自己要的人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关闭此门也是保护自己的唯一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极端,但不得不承认,在现代社会中,这也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导演不仅走了这条线,还从夏洛特时常在窗前裸露自己的行为这里走了另外一条线。夏洛特渴望和陌生人交流成为她这一行为的唯一解释,但迅速合上衣服和订制窗帘的行为,又是她没有安全感的体现。在这些细节上,导演展示出现代人的矛盾心理,即不夸张,又寓意深远。

而住在楼下的薇若妮卡,则呈现出城市的另一种病态。不停寻找薇若妮卡鞭打自己的男人们,薇若妮卡本身的异装癖和渴望变性的心理,孤独的将自己封闭在房间中,警惕陌生人,与动物交流,服用大量药品来释放压力,来自母亲的不理解和父亲粗暴的断绝关系。这些都是薇若妮卡仇恨自己的原因,而这些原因让他在遇到夏洛特后逐渐消逝,两个孤独而缺乏安全感的人之间萌生了一种奇妙的感情。两人似乎是同性的友谊,似乎又有异性的爱恋,在这里导演并没有给出准确的解答,只让这段感情看上去是为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两人小心翼翼的朝对方打开了一点心门,爱情都是他们解救自己的希望之光,但当它真的来临时,两人又都是如此的谨慎。

没有经典的美女和帅哥,没有老套的浪漫和刺激,没有第三者,没有意外事故,没有没有,一切本应该属于爱情电影的东西都没有。这电影取名《肥皂》但其实一点也不“肥皂",反而它是在暗中对抗“肥皂"。“肥皂"让我们生活于不真实的幻想之中,就像薇若妮卡一样,似乎只有“英雄"和彻底的浪漫才能解救他于困境之中,但当爱情真正来临时,他却恐惧,甚至逃避。导演就是想用这么个真实的小故事来描述一个不“肥皂"的爱情,这种爱情让你感觉亲切,也会发现诸多问题,生活在这个机械化运作的城市中,我们是不是只记得电影电视中的“英雄救美"和“临死一吻"了,而淡忘那扭伤时为你倒水泡脚的温情,两人在一起淡淡生活时的恬静,偶尔在家中的音乐中慢舞的浪漫,或者在别人欺负你时不是那么“英雄"式的救助。《肥皂》就是要以这些来告诉你,真正的爱情就在身边,只要我们积极生活,耐心等待,然后再加一点小运气就好了。这就是它的不一样之处。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