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电影本身没看过.通天塔的故事倒是知道的.其实,很个人地说一声,即使有上帝,上帝也是自私的. |
|
《通天塔》是一部独立电影,所以有幸蹭票去艺术影院看了这部影片。
摩洛哥、墨西哥、日本——三个城市 放牧家、皮特家、保姆家、日本女孩家——四个家庭 放牧老爹 两儿子、皮特夫妇、保姆和侄子、两个小孩、日本女孩和父亲——十一个人
构成了 一个完整的通天塔体系,即所谓的六度非线型交错关系。
本片延续了导演一贯的无序风格,但始终以枪为线索,讲这些生活在同一时间,不同维度的人的生活串了起来。从中不难发现前因后果。
本片的哲学体系是建立在bable之上,即关于不同人群的思想和荒芜,恰恰回应了上帝在圣经中的问话:到底我们生活在怎么一个文化大同却文化思维冷漠的环境。
摩洛哥父子的生活是封闭的,因为无意的事故,导致家庭矛盾的冲突,最重要是一种大国文化对小国政治的蚕食,一起普通的枪击事件被渲染成了政治恐怖。导演对美国的大国姿态批判的是淋漓尽致。
皮特夫妇是一队丧子的游客,本想通过自我苦行度化心中的悲痛,结果恰恰又遇到了更大的悲痛。皮特在本片中的表演绝对是上乘的,有望进军OSCAR的评选,这队夫妇恰恰是关于自我救赎和自我度化以及自我化解寂寞的过程。
保姆和侄子正是美国几百万墨西哥偷度难民的生活写照,作为最大的一群边沿人士,他们的任何不惊疑举动都会为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而导演本身作为墨西哥人,对此问题的看法更加深刻。
日本聋哑女孩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正是冷酷荒凉的及至,这一切都如同东京的繁华笼罩之下的病态。也是社会文化与家庭文化体系的直接矛盾。此段处理的相当精辟,导演似乎对日本人的病态现状拿捏的恰倒好处,又似乎是在对美国主流文化与反主流文化的一种痛诉。
回过头来再看这个所谓的通天塔,第一层是美国政治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冲突-交流形式的冲突;第二层是西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的自我冲突-交流本体的冲突;第三层是多数裔与少数裔、社会与制度的冲突——交流状态的冲突;第四层是自我病态与自我伤残的毁灭冲突——交流自闭的冲突。
通过四个冲突体系上升到一个最高点,即社会问题、交流问题。 最后按照这个体系,通天踏在圣经中是走向毁灭的一种暗示,而电影结局也是自我毁灭的一种思考形式。
此片和《撞车》的最大不同在于《撞车》是建立在同一维度不同时间的人物自身关联的矛盾,而且就表现形式来说是刻意呈现问题和渲染问题,而且对于人权这种在西方已经得到反复论证的题材大加烘托,略显低劣。《通天塔》的哲学体系和表现形式都是成功的,只有第四段的故事略显关联性牵强,但这部影片本身的主题是隐晦的,它希望更多的是我们自我交流的恢复来化解整个体系的矛盾,这也是我们避免向通天塔一样走向人类的衰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