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影音剧社 > 电影百科 > 正文

千万不要让“国产大片”误导了中国电影

2006-11-14 19:01:03    朝 华

编者按:这或许是电影业步入市场必经的阵痛期吧,为了迎合票房,就盲目去模仿,丢了根基,造成连带效应。的确是值得反思。
不光电影在泛hollywood化,甚至连文化-一个民族存在的价值内核-也难逃此劫~书店里摆的畅销书,多半是美国人或者英国人或者其他什么国家的人写的诸如"成功学"之类的,咱们老祖宗这么多年留下的东西,难道就没一点儿比得上它们?对中国古典哲学了解的人都会有一个感觉,现在所谓西方管理学那一套原则,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只可惜,我们只看到它们的光环,却看不到自己的优势

在好莱坞大片的轮番“轰炸”下,在奥斯卡光芒的召唤下,中国电影产业日渐与世界接轨,“国产大片”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03、04年是勉强可以称得上大片的《十面埋伏》、《英雄》——大导演张艺谋的牛刀初试;2005年则是横空出世的超级大片《无极》——大导演陈凯歌的“颠峰之作”;2006年又轮到了冯小刚粉墨登场,一部班驳陆离的《夜宴》搅得中国电影“鸡犬不宁”。在这些所谓的大片的影响下,中国电影业呈现出了表面的繁荣,观众也开始在鱼目混珠的大片的鼓惑下找不着北。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国产大片并没有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的威力,它们不但没有给中国电影带来真正的繁荣,反而使中国电影走进了死胡同。
  
画虎不成反类犬,国产大片自取其辱。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无极》,不管是制作还是营销上,似乎都有了好莱坞的套路,懂得了运用特效,懂得了使用超级豪华演员阵容,更懂得大吹特吹宣传造势……每个人都说冲击奥斯卡,可还没进奥斯卡的门就被骂得体无完肤。众所周知,所谓的大片只是电影发展到某个阶段的产物,绝不是衡量电影优劣的标准,近年来奥斯卡已慢慢回归到电影的传统本色,获奖的影片已鲜见用钞票砸出来的“大片”了。而在我国,名导们都以拍超级大片为荣,认为这是身份的象征和通往奥斯卡的门票,所以也就不心疼巨额投资,不在题材和情节上下工夫,剑走偏锋地在电影画面和音乐特效上做文章,最后弄出一部部光怪陆离的垃圾。这样做不但伤了观众的心,而且是对中国电影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小成本的电影虽然难得出名,而巨额投资的大片则会轻易地将英名毁于一旦,所以,中国未来的电影,应该在面对“大片”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盲目跟风。
  
向好莱坞看齐,在“殖民化”泥潭越陷越深。说实在的,除了以民族主义的情绪乐观之外,我怎么也找不出“国产大片”可以和好莱坞抗衡的真正理由。虽然在大片的带动下,电影市场有些“回暖”,但是代价是巨大的。我们的国产电影若沉溺于一时的票房“回暖”而沾沾自喜,以为已深得奥斯卡的精髓,打败好莱坞不在话下,无疑是莫大的恐怖。事实是,由于许多国产电影导演热衷于向好莱坞“倾斜、投机”,乱套西方庸俗片公式,热衷于“出去遛遛”,拿几个国外大奖回来唬唬国内老百姓,却根本不管观众们的真正需求,不去思考中国电影到底该如何实现自我突破,结果在“殖民化”泥潭越陷越深,既丢掉了自己的特色,又没学到别人的精华,只有观众的如潮口水中苟且度日。现在,章子怡有了定居好莱坞的想法,冯小刚说这辈子只要能进入好莱坞就可以安心闭眼了,而张艺谋不去好莱坞是因为不懂外语……在好莱坞的“万有引力”下,将还有多少优秀中国电影人会留守华语影坛?
  
因大失小,小成本电影面临绝境。拍大片的都是中国知名导演,本身他们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他们跟风拍大片,一是资金不愁,宣传工夫可以做到家;二是不怕没人看,粉丝一抓一大把。在这样的氛围中,那些名气小点的导演简直遭遇了绝境,一是难以吸引大量资金,二是拍出来没有人看(好片如〈疯狂的石头〉当然不怕没人看,话说回来,那些大片即使超级烂不也有人看吗?)。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小电影恐怕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如《庐山恋》、《暖春》、《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小制作的优秀影片恐怕再也不能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了。
  
电影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文化主张百花齐放,但如果让“国产大片”主宰了中国电影市场,无疑是对文化的一种误导,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