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国产大片相继败走麦城,令影迷们郁愤不已,此时“墨攻”被称为“非典型大片”横空出世……目前我听到身边看过的人对它评价还不错,看完此文对它更有兴趣,但愿它能重新激活我对国产大片的信心。 |
|
如果错过《墨攻》,将是2006的最大遗憾。 一. 博奕:故事与史诗
张之亮是一个细腻的人,当《墨攻》的字幕出现,多年来,我第一次看见紧随而来的导演名字感觉到那是一种“骄傲与坦诚”,而非“权势与炫耀”。当张艺谋还在颜色的海洋里苦苦堆积;当陈凯歌还在神话般的虚无里包容天下;当冯小刚还在情节与权谋,人心与阴险里左右周旋,张之亮已经成功的做到了一点∶在众多明星与大笔金钱的堆砌下,完整的讲述一个故事,并将这个故事将得不失精彩。兼为宏大。
故事的题材选择了战国时期墨家革离为守梁城而演绎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与众多的国产大片一样,《墨攻》中有着很司空见惯的宫廷斗争,而战争场面,也尽显出张之亮所独有的场景调度能力。
故事开头,简单的双线叙事∶梁王派降,其兵离城,革离独来,一箭退敌。镜头在二者之间切换。革离亦在出手见章显其智计与胆识。这种在开场以独自神计一举制敌的方式,与在《特洛伊》开头,阿卡流斯对巨人的穿身一剑,有着异曲同功之妙。场景不多,却将几个人物的个性清晰的刻画了出来∶梁王的阴险与失节,王子多疑与擅信,牛将军不智与反抗,于是,除了尚未现身的赵巷将军与未多着墨的梁女将逸悦。各色人等尽皆粉墨登场,比之开头即为大战或剥茧抽丝的递进。这个开头都对影片相对为“守与攻”梁城这一较为单一的叙事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金庸曾说过,既然某些人物有了性格基础,如果象张无忌般难以左右,则会被环境所推动。而如果角色有了智慧,就会像革离一样改变周遭,城在是一种气势,但是守城不能只靠气势,智慧先行的革离在得到梁王的兵权之后,在数次守城中改变了一切。这个时候,革离不是神。而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是革离的行为与民心的所向,恰恰是一个神的行为。
这样的革离与梁城的一切,是一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下,平实与生活之上的故事,通过董纬大巧若拙的动作设计,人物并没有超越一切。而显得成就了非凡的亲切,这样的故事中想传扬思想,也就更加能够获得观者的认同。
二.辅线:人心与爱情
《墨攻》的辅线有两条:民众的反映与逸悦的深情。在这两条线上,都有值得书写的笔墨所在。
首先说民众:在影片的开端,第一次大战在南门修建瓮城时,几个饱受战火战火摧残流离失所的流民在对革离和守城的态度怀疑,并因此议论不休,之后的出逃,引出了赵军的十万精锐,这个出逃的片段另一个作用,即是在他们的妻儿被赵军扣押之时,他们面对着刺杀革离的胁迫,所表现的出来的人性的一切:即战争的真正伤害。
对革离,民众是从最初的不信任,到受之感染众志成城,到权术干扰产生动摇,再到面对生死的反戈一击,都是一个凡人的正常体现,而作为命令的授权者即真正的权谋者,隐藏在背后的“梁王”,则是一切的左右者,民心谓之所向,也就不能发现直至“防民之口”的五年后的灭顶之灾。
这条线索作用一是反映了简单的道理:权术左右民众,二也昭示了一点:即战争对普通人的迫害,当看见左右摇摆对革离的杀与不杀,在面对妻儿的惨死城下之时,直至为了生路的东郭之行,都昭示了在战争下扭曲的人性和行为。几个普通的乡民,作为赵军的细作出现,通篇下来,比之靠某一时刻百姓的振臂高呼或者是街头小儿的童谣之声更来得贴切传神,他能使你我自然的相信也感受战争的残酷。并深味这一悲凉。
再说说逸悦的爱情,范冰冰终于奉献了一个能够精心演绎的角色,当然,剧本本身的角色设置功不可没。礼物在影片中,是一个隐寓,那双鞋子和阿甘的羽毛,太极旗的钢笔,一样,承载着革离作为墨者,在思想上的转变过程,也为二者牵起了一条有机的线索。找到生的希望,明了所爱真谛,都是由此引起,礼物的施与舍,爱情的退与进,都在期间通过二者的几次对话和情感上的交流,变得令人信服。
可以说,面对逸悦,革离一直以来的思想第一次有了动摇,兼爱天下,却不知吾爱之何在,是一种悲哀,也是革离作为墨者的个人悲哀,而逸悦解开了心结,也了然了此生。
在情节上,逸悦不是可有可无的,在梁城中,牛将军是王之亲信,革离乃外来势力,子团是有声无势,唯有逸悦自己,与官民之间都是最近的。在与梁王的对峙中,逸悦的话语,恰恰是梁城人中除了民众的普遍因为惧怕的“恶”,所对立的真正的“善”,可以想见,如若没有这种精神,五年后的民众暴乱,也只是一纸空谈。
三.思想:说教与亲历
不知从何时起,国产影片开始热衷于说教。
于是,在影片中,我们信仰的英雄常常回避着暴力与权势,或是是舍身取仪的壮烈无比。可是,到了思想性在几部国产大片中最为强烈的《墨攻》,这种说教开始潜移默化的出现。而非大面积的令人难以接受。
对墨家思想的兼容并包,止战博爱,影片中的革离在第一次发动囚犯的时候,通过人物的台词和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发问,直达人心:“在战争中谁不是无辜的?!”
这样的话语令人震撼,因为很简单的一点,之前通过对攻城场景的惨烈描述和普通小民的恐慌失常,已经有了很好的铺垫。这样,此时此刻的发问达到了一个效果:使观影者因为感同身受去接受这种思想。
这样的亲历,远比说教来得紧。
在影片中段,面对赵国的细作,和挖通道的奴隶,都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那个在钟声后懵懂的少女被众人乱拳相加的场景,和奴隶抢夺小孩的招致横祸,两次救赎中:第一次无能为力失败的革离,第二次设身处地的成功的革离都给人极大的震撼。这和《世界大战》中疯狂抢车的暴民一样,让人有很大的触动。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着绝望。
影片的最后结尾,革离救了孩子们离开,周游列国,传扬墨家思想。可谓是一种传承的体现。影片借梁城一战,真正的向世间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在这样的惨绝人寰与尔虞我诈中,在这样的浩然正气,舍生取义中,你是否会对战争和周遭的暴虐世间,真的无动于衷? 在观者看来。这样的结尾有一种希望的注入,而对影片的精神内核,则是抛弃了说教自我的完全主动的接受。
四.反思:传达与希望
《墨攻》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却是一部有着重大意义的作品。
纵观《墨攻》,人物众多,叙事清晰,战争场面宏大,至少,令人感觉作为一部反映历史的战争影片,足够值回票价和世间。可见通过对比之前四部《英雄》《无极》《夜宴》《十面埋伏》的四大皆空,《墨攻》令我们看到了希望。
一直以来的大片叙事基础和风格,都在不停的左右着作为主流的美国影视界的影像,这样的《墨攻》,宣扬的不是人心比之毒药的险恶,不是飞檐走壁的神人,也不是出人意表的畸恋。而是中华民族的正气,如在城楼中熊熊烈火因败受死的巷将军,使我想到了巨轮上不愿离开驾驶室的船长。他们的身上,或者说角色的身上都在传达着统一的信念,表达了人类对于美好正气的赞颂与追求,所以可以被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人民接受。文明就是传达。而对民族文化的传达,电影作为主流艺术应该承担的是一种艰巨的责任,有必要使自己和异乡都为之骄傲。
而且《墨攻》还弥补了国语电影一直以来没有表现大型战争场面的遗憾,当年《神话》秦兵的杂乱布阵还历历在目,但是,今次绵延数里的赵国十万雄师,攻城的箭阵与铁骑,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显示了张之亮不凡的场景调度能力,在城楼惨烈厮杀的画面突然转为漫画,即是对原著的一种致敬,也是张之亮的神来之笔,令人印象深刻。
国产大片常常出现的笑场或者出其不意的台词等等瑕疵,在影片中并不多见,几可绝迹。
这样的《墨攻》,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到几个出逃的民众,在赵军围城,不得擅离的情况下,怎会轻易逃出梁城。而又在城边歇息?还有结尾的突入其来的毒水,呼应前文,应是毒水,并且还有水池震动士兵面部血肉模糊的特写,那在结尾寻找逸悦的革离二人又怎能在水中相安无事?并且在梁王劝说牛将军缉拿革离时,革离有一句对话,只见字幕,未闻其声。
未来的希望与承载的命运,在《墨攻》拉开了年度票房之战的时刻,变得意味深重,而随着影片传扬的思想,为和平和天下九死一生的革离,都在满天嘶喊中化为永世的传颂。
究竟《墨攻》与此,世间会否安宁?你我,想来都深明其理,并深醉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