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藏族少年蒲巴甲夺冠“好男儿”之后,这部旧作也被翻出来了,同样是改编自《哈姆雷特》,个人觉得比一顿《夜宴》有味得多。 |
|
未曾意料地遭遇到这场电影,只见海报上书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藏版哈姆雷特。于是疑惑也许今人对于莎士比亚故事的重述太过热情了,但仍止不住悲哀地念想,现在的导演说不好原创故事,只有改编了,而且还是中体西用,穿着唐装跳伦巴,如果美术音响跟不上,又是一次劳民伤财的视觉夜宴。 结果居然不坏。或许是藏族文化的背景起了作用,单看那苍茫天野,连绵青山,便打开了壮丽的视野,再加上独特的婚葬仪式,神秘的宗教美感在布景下流淌,于是所有的戏都活了。这个古老故事的改述莫名其妙地在他种文化里扎了根,仿佛是一出年代久远的边远地区的情仇传奇。导演说,这个戏想说明“爱”,一切为了爱,这种救赎力量远远大过了《夜宴》想给我们的,然而也不尽如此,生命、宿命,才是支撑这文化在影片里得以显山露水,传达给众人的基本观念。 影片的主要宣传点是主角的扮演者,今年“好男儿”的冠军蒲巴甲,在片中担纲主演拉姆洛丹,亦即哈姆雷特王子。作为毫无演戏经验的新人,他在片中的所有演出唯有依赖本色发挥,从藏语对白到造型。幸而他有着一张线条分明的面庞可以赢得许多少女倾向传递的秋波,也有藏族男儿天生豪迈的粗犷之风,包括裸奔骑马(私下怀疑是否用了“裸替”,但或许藏族人崇尚天然,这一尺度在他们来说不属开放,只是自然不过的事,与天地空气亲密接触,感受自然的气息)。在本片中,王子的情感可说是非常强烈的,虽然行为有所延宕,但是本质上他并不是一个承担人文思考的复杂角色。他有困惑,有恨,但是指向非常明确,就是报仇,就是和亲人的关系。比如在最后的决斗之前他得知了身世的真相,对叔父的恨加速消淡,不再成为主线,那时才有了本片真正意义上的困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但是那仰天一呼又颇有原始宗教的仪式意味。 王后的扮演者令人动容,演技相当纯熟,她的许多场面,性格的锻造基本符合原著精神。至于原著中王后的脆弱本是“女人天性”的诠释在影片中改动颇大,由于被毒死的国王被诠释成一个霸道阴险的老国王,他夺走了弟弟的爱人,所以在兄终弟及之后,王后的痛苦来源于爱的两端不能平衡,一面对着旧日情人,儿子的生父,一面看着儿子误会怨恨着爱人,简直是苦在心口难言。不知为甚,这一刻让我想起了包惜弱,面对杨康和杨铁心的误会难消泣涕齐下,唉,女人啊,你就一辈子被自己对男人的情感牵着走了,先是爱人,再是儿子。影片在这里的设置有一瞬间逃离了原剧,变成一个非常通俗的大众传奇,但也许更符合国人的胃口,易懂的伤感的关于爱情和亲情的悲剧。 另外,苏毗女国公主的角色,她充当了原作中丹麦王子这一解释者的角色,并在全片结尾时完成了对主题“爱和生命”的诠释。拉姆洛丹之子即喜马拉雅王子很明显将由她抚养长大,一个生命延续传承的象征,由她来辅助完成。谈到哈姆雷特居然生下了儿子,这也是影片对于原剧作的大改动。永恒不变的对人性的困惑在这里似乎被一种对母亲和新生命的崇拜替代了,再现民族神话中的遥远记忆。这一幕的改造在某种程度上还算成功,虽然它的的思想深度被削弱了,但是由另一种激越的情感来替代,并直接导向了影片主题的升华。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角色是叔父,他在片中似乎是受害者,但是毒死老国王,给剑上毒,斟毒酒仍然都是他干的,似乎显示了这是一个带有阴险成分但仍然有爱的人,为了家人他才会不得已这么做。而老国王则成为了片中所有仇恨的制造者,死了还要显灵告诉儿子去报仇,这是影片给于的新诠释。 音乐和美术不用多讲,是好的。印象最深是美丽的奥萨鲁央在和拉姆洛丹风流缱绻后暗结珠胎,疯癫之后在水中产子那一幕触目的美。血缓缓流淌开来,染红了河水,一袭白衣的少女,如血中之白莲,带着永恒痛苦的美。而新生的婴儿则在水中轻浮着,漂到彼岸,血中的洗礼。 不得不说,我喜欢它大过夜宴,也许它不算很好,但起码故事讲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