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是《推手》把李安从生存困境中解救出来,而李安其实就像故事中的父亲一样,一直运用推手的太极功夫,结合中西文化特质发展其独特的电影语言,而且成功了! |
|
内容简介:
朱晓生在美定居,娶洋女子玛莎为妻并育有一子。为尽中国孝道,他将老父亲从大陆接到美国共享天伦。朱老先生是北京太极拳总教头,因与玛莎不和而外出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朱老先生不凡的太极功底一进成为美国的新闻。当朱晓生从警察局领回父亲时,玛莎也有愧疚之情,可朱老先生没有回独生子家,而是回到他自己的简陋住所度过寂寞晚年。 关注中西文化冲突的《推手》
老人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分歧却是很大的。李安的电影《推手》选择这样一个中国老人在美国的故事,本身就包含着自然的冲突矛盾,而其中涉及的伦理、感情则是属于全人类的。
很惊叹他对中西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思考,以及中西两文化交融所产生的矛盾。了解知道李安的教育背景后,才恍然大悟~~很多电影或电视剧也尝试过类似的题材,《北京人在纽约》,前几天看的《少女小鱼》,前些年的《刮痧》更是和《推手》有着近似的剧情,可看《推》后,才发觉真正把问题说到点子上的,惟独李安一人。
《推手》是说一个中国老父亲移民去美国和在美国生活娶了洋女人的儿子及其儿子一家四口的家庭故事。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加上年龄、语言、生活习惯的不同,使老朱根本无法和儿媳交流,也无法融入儿子的生活,老朱真的成了一个多余的人。老朱一身太极功夫足以让他自傲,但在美国他却什么也没法干,连洗盘子都干不了。这是个难以调和的矛盾,也难怪儿子要以头撞墙。所有的儿子和所有的老人都会遇到这种两难的局面,面对这种冲突,李安也只能在冬日的阳光下轻轻的长叹了。就连最后的结尾,两位老人似乎又要走在一起、互相扶持了,本该是个圆满的结局,李安都只是让陈太太轻轻答了一声"没有",把无尽的惆怅留给了银幕前的观众。
作为太级高手的儒雅的典型中国父亲(郎雄演),一次次与儿媳妇及西方文化碰撞,他可以用推手推开一切敌人,可推手却帮不了他柔和文化的差异。平淡但真实的生活场景,细腻的细节刻画,不得不能让我再用娓娓道来形容他的电影语言。镜头的顺畅和不做作,极少用新颖的用镜技术,可却把故事推进地丝丝入扣,情节矛盾故事节奏张驰错落,这确实是一电影大师的最高境界,驾御的是电影的精气和非技术等表层东西。即使是第一部长片,很多场面处理手法相当老到,后期作品的诸多元素和关注的问题都有所显露。老人问题、家庭伦理、对生活的无可奈何、幽默地处理手法等等,在李安以后的作品中都会有更多的发挥。
喜欢郎雄这个演员,可惜他前几年已经离开人世了。感叹一个优秀电影演员的离开。
不过,毕竟是处女作,这部《推手》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故事线索比较单一、人物也不够丰满立体,戏剧性发展比较局促,还没有李安后期作品的圆润舒展的作风和气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