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影片的视觉艺术、配乐来欣赏《卧虎藏龙》,作者有很强的音乐欣赏水平 |
|
中国电影,作为华族本土文化的一种载体,向世界发起冲击的努力也进行了十几年了,但一直以来,融贯其中那浩浩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在带给西方观众只一时的震撼与新奇之后,就剩下了让他们皱眉的艰涩与迷惑,深奥的东方哲学之于他们的头脑正如焦苦的黑咖啡之于我们的口舌,是同样难于品悟的。
——前言 咖啡,作为西方文化的内容之一,走进国人的大众生活也有几十年了,但相信如果不加糖、不加奶,单纯的焦苦的黑咖啡是无法被多数人所接受的。
中国电影,作为华族本土文化的一种载体,向世界发起冲击的努力也进行了十几年了,但一直以来,融贯其中那浩浩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在带给西方观众只一时的震撼与新奇之后,就剩下了让他们皱眉的艰涩与迷惑,深奥的东方哲学之于他们的头脑正如焦苦的黑咖啡之于我们的口舌,是同样难于品悟的。
对于这一点,台湾导演李安自有一种深刻的认识。经过在美国电影界五年多的摸索,李安洞悉了好莱坞的表现模式和西方观众的欣赏口味,意识到如果没有一种可以为观众所接受的方式,东方文化向西方的传播是难以进行的。于是一种以力求融合东西方文化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冲击力的创作理念在他的头脑中产生了,随而一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悲情故事,以唯美的画面与多元的音乐为形式的《卧虎藏龙》便飘然现世。有了奶脂一般细腻的画面,有了方糖一样甘纯的音乐,古老的东方侠义文化终于如咖啡的浓香般让西方观众为之陶醉了。
这部电影的画面充满了导演的唯美情结,整部影片的背景从中原到边疆,从水乡到戈壁,尽情地铺展开来,融集了黄山云雾的缥缈,北疆大漠的壮阔,武当群峰的雄奇和五女泉翠竹的纤美灵秀,几欲将中华大地的风景一网打尽。对于武侠片不可或缺的打斗场面,片中更是极尽想象,将数码技术和传统特技揉为一体以发掘武打动作的新意,把厮杀格斗完全融变成了一种优美飘逸的舞蹈。李安这种唯美的追求成功地铸就了《卧虎藏龙》视觉上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以十足的东方神秘色彩和中国韵味征服了所有西方观众的眼睛。
担任《卧虎藏龙》音乐作曲的谭盾,一直以其在国际古典音乐领域中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交响乐、歌剧和多媒体的制作而独树一帜。他的的艺术风格与李安的创作理念在影片中达到了和谐统一。《卧虎藏龙》的音乐一方面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它将有形的场景与无形的灵魂都准确恰当地以旋律再现,通过对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细腻诠释让电影音乐更富艺术性,形成了具有独立生命的一条剧情隐线;另一方面,它融合被固有文化分隔成不同类别的音乐,通过引入新的表现形式和创新观念让古典音乐更富生命力。
在描绘气氛时,片中音乐多用中国传统乐器,如月夜在清幽的庭院争斗时配以富有节奏和回音的鼓乐,而背景为大漠戈壁时又使用胡笳等奏起极具地方色彩的民族音乐,以此来铺现出了东方文化的底色。而在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时,片中又用了马友友的大提琴,以其低沉委婉来将那种西方人熟悉的"压抑的情感"和他们不熟悉的东方式的精神恋爱结合得如梦如幻、不着声色。《卧虎藏龙》的原创音乐在动作与情感、高雅与通俗乃至东西方电影文化之间架筑起了一座桥梁,开启了一次多元文化融合的新旅程。
不可否认,在主题上《卧虎藏龙》只得了中国侠义文化的皮相,剧本也有很多硬伤,如人物失诸平面化、类型化等,但它在视听艺术上的成功却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其故事的支离破碎,人物关系的不合理及情节主线先天不足的脆弱,可以说,是完美的画面与音乐为《卧虎藏龙》赢得了观众和荣誉,这部影片在本届奥斯卡奖上获得的空前辉煌也应该属于"咖啡的伴侣"——它的视听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