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中国电影100岁了。
人类活到了百岁叫“人瑞”,是个长寿的概念。而由电光声影组成的这个现代文明的产物的100岁诞辰,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释放的能量,产生的影响,是1905年之前的中国人所难以想像的。从那一年始,第一部中国本土电影诞生了。
100年来,中国电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盛到衰而又由衰转盛,继而从中国走向世界。其间经风沐雨,饱经风霜,称其为中国现代文明演进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亦不为过。
传承、教化、励志、娱乐,中国电影有着太多的承载,中国电影人有着太大的承担,中国电影观众有着太高的期待。100年,不算长也不算短。时代在推进,电影不会就此止步。对于中国电影,风帆正举,前路遥迢,未来可期。在百年长河中舀一瓢饮,让我们的专题策划伴你一起体味这次盛大的纪念……
从无到有
回望中国电影百年,人们会发现,中国电影的辉煌时期从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就已开始了。虽然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但当时的中国电影,无论从内容的丰富性和摄制的技术水准,都基本与国际发达的电影大国步调一致。也就是说,从电影的艺术角度看,那个时期的中国电影已名副其实地与世界接轨了。
十年前,当全世界电影人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百年时,无数的电影专家曾惊奇地发现,早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在落后的旧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诸如《神女》、《渔光曲》、《十字街头》等一大批光辉灿烂的经典影片,它们与同时期的世界经典电影一起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第一波璀璨辉煌的电光幻影。
一战成功《定军山》
将西洋的科技与中国的文化国粹相融合,催生出了最早的中国电影奇葩。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电影的命运。
1905年秋,位于现在北京和平门外大街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由著名京剧老生、有“伶界大王”之称的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拍摄电影。
据记载,这次的拍摄是为了庆祝谭鑫培五十大寿。实际上,在清朝末年的中国,被称为“国剧”的京剧,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影响非常之大,在百姓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开设在文化人云集的琉璃厂地区的丰泰照相馆,其老板任庆泰(任景丰)与梨园界的名伶们交往非常密切,而且经常为他们拍摄照片。所以,当任庆泰尝试拍摄电影时,无论是从个人的喜好来说,还是从社会上对于谭鑫培的热捧,理所当然地选择了京剧。
《定军山》是京剧传统剧目。根据电影的特点,电影《定军山》拍摄了“请缨”、“舞刀”、“交锋”三个片段。关于这次拍摄,较为准确的目击者的叙述载于梅兰芳述、许姬传记《舞台生活四十年》。该文称:“中国戏剧拍电影,我所晓得的,最早恐怕要算谭鑫培的《定军山》了。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我的老友吴震修先生是在无意中撞着他们正在拍摄,可以说是他亲眼得见这么一幕具有京剧历史意义的可贵镜头。他这样地告诉我说:‘光绪的末年,我在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教书。课余,我总喜欢逛厂甸……大约是在一个秋季,有一天我又晃进了琉璃厂。经过丰泰照相馆附近的一个广场,老远看见临时支着一块白布,有些人在拍照。我走到跟前一望,哪儿是在拍照,简直是在拍活动电影呢。而且还是我们最崇拜的一位老艺人——谭鑫培,扎着一身黄靠,手拿一把金刀,耍了一个《定军山》里的大刀花下场。旁边站的几位都是谭氏的家属和亲友,人数并不多。那位照相馆的老板,是个大块头,跟我很熟,他也在一旁忙着照料一切。可惜拍得不多,一下子就算了事。后来还在大观楼电影院公映过的呢。这恐怕是京剧上镜头最早的一幕吧。”
在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当中,还为谭鑫培先生拍摄了剧照,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定军山》的剧照,就是当时拍摄的。为什么选择了《定军山》?据谭鑫培先生的重曾孙、著名谭派武生演员谭孝增介绍,当年谭鑫培先生到各地去演出的时候,开锣戏都选《定军山》,其原因除了这出戏是谭派的代表作之外,还因为这出戏的另一个名字叫《一战成功》,有一个很好的意头。
中国电影就是在这个寓意深长的“好意头”中开始了自己的百年之旅。
璀璨缤纷的年轻电影
中国内地电影是中国电影的母体,也是整个华语电影中历史最悠久、成绩最突出的主要组成部分。回望中国电影在内地的百年发展,可以看到一幅由二十年代无声片从草创到繁荣、三十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主导的进步电影的迅猛发展、抗战时期在“国防电影”旗帜下的多元突进、四十年代后期现实主义电影的深化和成熟。
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人们不难发现,早期的中国电影开拓者们有几个特点:年轻、观念开放、学贯中西、接受外来文化迅速。学者钟大丰曾对45个在左翼时期影响较大的电影人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导演、编剧、表演、评论等多个电影领域取得了最有影响的成绩者,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批年轻人成了三十年代电影蓬勃的创新活力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些新进入电影的年轻人大多是一些艺术思想活跃的文艺青年。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里,他们在电影创作的思想和艺术表达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在这艰难的探索中他们从稚嫩走向成熟,同时也创造了三十年代左翼电影的辉煌。
三十年代初,上海电影界兴起了一个以左翼艺术家为主导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以夏衍、田汉、阳翰笙、洪深、蔡楚生、司徒慧敏、聂耳、袁牧之、孙瑜等为代表,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电影人。他们的作品如《狂流》、《姊妹花》、《渔光曲》、《神女》、《大路》、《桃李劫》、《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等,一扫二十年代以来神怪武侠、鸳鸯蝴蝶电影充斥银幕的邪气,大胆反映社会矛盾,真实描写民众生活,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呼声。这是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光辉一页。
三十年代以后,中国电影通过“国防电影”实践和延安抗日根据地人民电影的初步经验,现实主义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创作经验更加丰富,到四十年代后半期产生以史东山编导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蔡楚生、郑君里编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沈浮编导的《万家灯火》,陈白尘、郑君里编导的《乌鸦与麻雀》和李天济、费穆编导的《小城之春》等一批经典之作,形成中国电影艺术的又一次高潮。其思想倾向性和艺术真实性的统一,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走向成熟。
几十年后,无数热爱中国电影的人,重温这些电影先辈们的充满激情和博大的人文关怀精神,在技巧上也十分圆熟的旷世之作,其感激和钦佩之情难以言表。在那艰苦的年代,先辈们以电影为探讨人生、鼓舞人民、战胜敌人的武器,给我们留下了真实的民生情态,也留下了穿越历史烟云之后的早期中国电影的无穷魅力。
▲第一位女演员:严珊珊
1913年,在香港主持“我镜剧社”的黎民伟,利用该剧社的文明戏布景和演员,以“华美影片公司”的名义拍摄了故事片《庄子试妻》,片长3本,是《蝴蝶梦》中的“扇坟”一段。影片由黎民伟自己编剧并反串扮演女主角庄子之妻;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扮演扇坟的婢女一角。她因此成为香港乃至整个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员。此后,她还演出过《和平之神》、《五女复仇》、《再世姻缘》等影片。1928年息影。
▲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1905年秋天,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的沈阳人任庆泰(字景丰),购买到法国制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一架和若干胶片,利用他在北京开设的丰泰照相馆,策划拍摄了由京剧名角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断,共3本。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该片由丰泰照相馆的照相技师刘仲伦担任摄影师,因此,任庆泰成为中国第一个出资拍摄电影的人;谭鑫培成为中国第一个电影演员;刘仲伦成为中国第一个电影摄影师;《定军山》成为中国第一部电影,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戏剧片。片子随后被拿到北京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盛况空前。
▲第一部系列影片:《火烧红莲寺》
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鹕等在上海合资创办了“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底,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电影《孤儿救祖记》上映。明星影片公司于1928年开始拍摄长达18集的《火烧红莲寺》,在影坛上掀起了一股“火烧”风,同时也把“武打片”推向高潮期,“武打片”大大冲击了日渐萎靡的“爱情片”。1922年,陆洁在《影戏杂志》发表的文章中,第一个将指挥拍摄影片的人称为“导演”。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
第一部在国际获奖的影片:《渔光曲》
1935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故事片《渔光曲》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故事影片。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开始研究有声影片。1931年,第一部黑白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诞生,该片由著名影星胡蝶(左图)主演。
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191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在上海组织经营了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新民公司,承包了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剧、导演,雇用了一批演员和摄制影片的全部职员。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共同导演的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影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片长4本。影片以嘲讽的笔触,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1913年在上海首次放映,取得了轰动效应。1913年,张石川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新闻片《上海战争》,记录了革命军攻打制造局和吴淞炮台的情景。
胡蝶:1925年考入中华电影学校。先后主演影片《女律师》、《歌女红牡丹》、《啼笑姻缘》、《姊妹花》(兼饰姊妹二人)等,是中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女演员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