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难道是真的在爱着你吗/难道/难道不是/在爱着那不复返的青春/那一朵/还没开过就枯萎了的花/和那样仓促的一个夏季/那一张/还未着色就废弃了的画/和那样不经心的一次别离/我难道是真的在爱着你吗/不然/不然怎么会/爱上/那样不堪的青春--------------席慕蓉《惑》 |
|
怀有秘密爱情的女子,宛如一朵悄然结籽的莲花,含蓄而笃定,即使秋深,即使霜降,依然清芬暗蒙,幽娴自若,她往往是孤独的——孤独,但并不寂寞。
榆野卯月正是这样从女孩成长到一个心事如莲的女子,爱就是这样一个奇迹,爱就是这样的成长。
这是一部岩式的小制作电影,依他的说法是完全按照兴趣而拍的电影,因此,在片中我们就能观察到没有了一些变幻的情节,叙事模式也较为单一,但是却朴素得很,似一则散文诗。
话说这部片子里的音乐全为岩式一手操刀,钢琴乐也是榆野卯月的出演者松隆子一手演奏。那么在与叙事并行的线上来关注一下片中的音乐:
告别北海道的亲人,榆野卯月孤身踏上前往东京武藏野大学的火车。
车门关上时,寒冷的天气使玻璃上蒙上了湿漉漉的雾气。榆野把手放在车窗玻璃上,和亲人挥手告别, 在这时,钢琴开始悄然滑入,探索着,延伸着,开始了一个四月天里的故事。
榆野到了东京的新住处,开了房门,摄象机贴地对着窗户一点点的往上仰拍,榆野看着窗户,慢慢的躺到,蜷着对着窗户。
长笛和钢琴声像是一阵风把樱花花瓣吹向天空,在一片粉红的氛围里,搬家公司给榆野送行李来了,榆野笨手笨脚的帮忙。
开学了,一长串主观镜头,表现了榆野对环境,同学的陌生好奇又期待。
而当流畅的吉他声温柔无比的打在心坎上时,榆野急切地租了单车,去寻找武藏道书店,长长的铺陈的榆野的骑单车的镜头,那样青春,那样美好。
榆野在草坪上进行钓鱼练习,跳动的弦乐托起了榆野被风吹拂的长发。
两次去书店都没有见到学长山崎,第三次见到时,音乐声骤然而止,榆野又慌又乱,一边躲避一边偷着眼看。但是这次山崎没有认出榆野。
第四次,榆野又来到书店,她请求山崎给她拿一本在高高的架子上的书,山崎在高高的梯子上似乎认出了榆野,而仰着头的榆野是期待的眼神,山崎似乎心有所悟,这次,终于山崎认出了榆野。这时却下雨了(一切浪漫的事都和雨有关吧),榆野跑进雨中,却又因雨太大又想山崎,再次折回书店。山崎一把一把地给榆野试伞,在红伞下的榆野,望着山崎,起了深刻的微笑,这时,长笛和钢琴声再次进入烘托榆野的喜悦。
细密的鼓点声起,榆野撑着红伞再次跑进雨中,喜悦漫溢。在最后一个镜头,长笛的优美旋律中,红伞下的榆野微笑了,雨滴蹦溅,似乎化成了晶莹的樱花,定格。
影片的大部分镜头都给了榆野,通过镜头的呈现,我们知道了榆野静谧的时光和她的心底柔软的秘密。
或者就是因为是心底那柔软的小秘密吧,榆野显得那么矜持,羞涩,还有宁静。她的脸上总有着宁静的淡的喜悦。
在整个故事里,榆野爱着学长山崎,而来到东京,追寻山崎,这是主脉,但是,在影片中那么多榆野日常生活的呈现似乎与山崎无关的细节便是由主脉而发的小细纹了,这些小细纹而又无一不指向主脉。这个主脉,它又叫做爱。也就是说,榆野的生活,每一点细微的生活,都因着爱而起,因着爱而申发,同时又指向着爱。一切因爱而生,一切又指向着爱,这就是整个故事内容和核心。
影片画面那唯美的粉红色,青白色,也都带上了爱的氛围。那么寂静的氛围呢?
这寂静的氛围其实就暗指榆野的心理状态,怀有秘密爱情的女子,心事如莲, 她们孤独但不寂寞,笃定,有淡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