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野芦苇》没有像其他影片那样刻意地营造时代气氛,而是还青春以应有的坦诚和敏感。一切都似《野芦苇》里灿烂的阳光,青春是美好的,芦苇般脆弱和坚韧的青春在成长中学会了坚强,收获了成长的烦恼和欢愉。 |
|
中文名称:野芦苇 英文名称:Wild Reeds 别名:Les Roseaux Sauvages 发行时间:1994年 电影导演:安德列·泰希内André Téchinéa 电影演员:埃罗蒂·布歇Elodie Bouchez 加伊尔·莫埃尔Gael Morel 弗里德里·高尼Frédéric Gorny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获得奖项: ★法国第20届(1995)恺撒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女新人奖 纽约影评人最佳外语片奖 1995年第21届洛杉矶国际影评人协会奖 ★200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  | “芦苇与橡树为他们的耐力、力量和冷静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认输。橡树指责芦苇说他没有力量,无论哪方的风都能轻易地把它吹倒,芦苇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一阵猛烈的强风吹了过来,芦苇弯下腰,顺风仰倒,幸免于难。而橡树却硬迎着风,尽力抵抗,结果被连根拔掉了。” ——拉封丹寓言《橡树与芦苇》 当爱情之花在青春的名义下渐渐开放,生活却开始向她展开了自己另一半残酷的面目——阳光总有阴翳,而阴翳中也总会透出阳光:青春终归是美好的,象一首歌。 生活在法国小镇的弗朗索瓦柔弱、细腻而敏感,与女友玛依更象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聪颖却又优柔寡断,阿尔维老师评价他的诗歌作业:“如往常一贯的优秀,但太容易善同别人的观点。” 班上新来的男孩赛杰引起了弗朗索瓦的好感,他们交换作业,当赛杰在课堂上偷偷向弗朗索瓦使着眼色,他羞怯地回过头,似乎有什么东西想要隐藏。 舞会上,在“烟雾弥蒙你的眼”的曲调中,对自己情感并不确定的弗朗索瓦告诉玛依:“要知道,这次不再是电影或小说,我遇上了一个喜欢的人,虽然还没有什么发生,但我想知道你是否喜欢我,我们到底是怎样的关系?”玛依看着他:“当父亲抛弃母亲的时候,我了解到女人不过都只是待宰的羔羊,在遇见你之前我一直在犹豫着是应该不和任何男人,还是应该和所有男人睡觉,和你在一起我觉得安全。我爱你,因为你永远不会成为我的敌人。”弗朗索瓦低下头,说出了真情:“我和一个男孩睡过了。” 对另一个男孩恩利的吸引更让弗朗索瓦感到不安——漱洗间里,面对镜子的弗朗索瓦终于真正认清了自己。法文课上,他主动举起手,认真朗读着那段黑板上的文字:拉封丹的寓言《橡树与芦苇》。 期末考结束了,弗朗索瓦、玛依与赛杰相约去河边游泳。途中,弗朗索瓦来到街边的鞋店,希望与他有着同样经历的老板能教他如何去做:“我和你一样,喜欢上一个男孩。我们睡过一次,是在一开始,现在他不再想要了,从此我便象小偷般窃取和他在一起的时光。你有过和我一样的感受,只有你能帮我,在我这个年纪,你是怎么去做的?”鞋店老板望了一眼弗朗索瓦急切的神情,摇摇头念道:“很抱歉,可那是很久前的事,我已经全记不起了。” 在安抚心烦意乱的玛依后,弗朗索瓦与赛杰一起游到了河的对岸,他鼓足勇气对赛杰表白了自己,却遭到拒绝:“你最好把它们都忘了。”“忘掉,忘掉,可我一辈子也不可能忘掉”,失望的弗朗索瓦责备着他。“当我哥哥去世的时候,我以为自己也会死去”,赛杰说道:“但世上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那就是生活还在继续。” 1962年,法国西南部的海克思韦里。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爆发,大量归侨的涌入使这座宁静的小城也感受到彼岸的激荡风云;年轻的学生们发现政治和战争前所未有地贴近,在时世的烘托下,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初次萌生的爱情,也都以猝不及防的势头汹涌而至。寄宿中学的三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有的平静度日,对生活无所奢求,但不意要面对人生的庸俗和命运的无常;有的善于调和周围的矛盾,却总是苦苦挣扎于自己的性取向;有的漠视身边事物,关注动荡时局,但一次次感到被出卖和愚弄;有的渴求生活平安和心灵宁静,而仍时时陷入困惑与迷茫。 代课的法文老师教授了这篇拉封丹的寓言《橡树和芦苇》,是对他们现况的写照,也是对他们未来的劝谕。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年轻人逐渐接受芦苇的生存哲学,学会了理解和包容,平衡与折衷。 没有褒贬和扬抑,影片以善意的笔触为青春记录,以舒缓的节奏将时光叙述。结尾镜头象闲散的目光,缓缓从橡树林和野芦苇丛中摇过360°,当Francois、Serge和Maite手挽着手在口哨声中远去,这时,象密友在黑暗的观众席中轻轻地肘触提示,我的影象记忆立即被温和地唤醒:荆棘丛生的乡间路,那些年轻背影,和仿佛草本植物生长一般的,寂静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