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影音剧社 > 华语电影 > 正文

猜火车:后现代式的拼图

2005-06-16 08:55:06    hss 原创

首先我们要指出,这部描述了苏格兰爱丁堡一群吸毒青年垃圾式的生活现状的低成本影片,是一部带有写实性质的电影。他在故事的安排上并没有后现代式的颠覆结构(如昆丁•塔沦蒂诺的《低俗小说》完全将整个故事做了颠来倒去的大拆解),而是采用直线型的叙事方式。其冷静的嘲讽口吻,迷幻的摇滚音乐只是真实再现了这群青年无比郁闷、尖锐、游离、迷幻、另类的真实生活状态,它所暴露的社会问题诸如吸毒、暴力、滥交、抢劫等也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但是导演采用了很惊世骇俗的方式,他似乎着力搅动社会这杯水,把它的沉渣搅翻了上来。可是他没有嫌弃和漠视,他的口吻甚至带点同情的悲哀,也许还掺杂着些尖酸的滑稽。

影片最开始的一段话便是经典的后现代的叙述语气: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一台他妈的大电视机,选择洗衣机、汽车、影碟机、自动开罐器……选择DIY 和你他妈的是谁在星期天的早上瞎晃荡。选择坐在沙发上……但我干吗要做,我选择不要生活,理由呢?不要理由,只要海洛因。只要你吸毒,一切都不再重要。”

简单的直白,清楚地勾勒出了这么一群无所事事的吸毒者的心态。无所谓选择不选择,我的日子就这么过。这便将整个年轻的一代人迷茫、困惑、反抗、叛逆的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现实的生活已经萎靡不堪,很难找到自己的落脚点,这些边缘人物无从选择,也懒得选择,生活在始终无意义中前进,毒品代替了梦想成为生活的支柱。

跟着片名赫然显现,以一种典型的后现代的姿势挑战着人的头脑和感触。“猜火车”本是一种游戏,指无所事事的人在火车经过的地方,即兴打赌猜测下一班火车经过的时刻和目的地,借此打发时间。本片借用此名,是从游戏中见人生。火车可以看做是这个庞大的主流社会,我们的主人公则是无家可归的一群精神流浪汉。他们挣扎和颓废在社会的边缘,以蔑视和冷漠的神情观看这整个把他们轻视和冷落的社会。他们消极反抗着,始终处于无政府状态、以非主流群落对主流社会的态度进行抵制与反抗。可是他们的声音始终是微小的,这呼啸而过的一辆列车又好似命运的火车,不知将他们带往何方,生活没有确定性,只有在猜测中前行。

跟着令人难忘的还有影片好几个经典的桥段,这些都是有关于吸毒后的幻觉的。那钻进污秽的马桶寻找海洛因的场面是如此令人作呕,然而在毒品的飘飘欲仙中所看到的景致又是那样梦幻和充满翱翔的色彩。一边是迷人的快感,一边是现实的肮脏,白光和黑影的对照。这是掺杂迷幻与堕落的心境,在污秽中沉沦于生活,像是“自我放逐于这梦魇世界”,这幅奇异的图景我愿意称它为病之花。这段同后面瑞顿他们一群人在空寂无声的铁道边大喊着:“苏格兰,苏格兰,这是全世界最丑陋的地方。”是对现实社会处境揭露的一虚一实的照应。而一群愤怒青年在嘶吼和大叫的发泄中完成了他们对社会的思考。这是后现代式的社会思考,是不负责任的理性的颓废。

此外,那一段婴儿在天花板上蹒跚爬行的构思更是巧妙。瑞顿看着他摇摇欲坠,一种撕心裂肺的恐怖从喉腔中伴着尖叫暴跳出来,我想这一刻是他潜意识里对自己现行生活的一种瞬间恐惧,当然他的思想层面此刻还未升华到洗心革面,从新做人。然而这就是瑞顿他们一群人心中天良未泯,但却自甘堕落的心灵真实写照。

在这影片里,吸毒和sex是生活刺激的来源,而紧密相伴的却往往是肮脏。比如做爱后污秽失禁的床单,比如塞入肛门的毒品,比如那个经典的掏马桶镜头。这显然是对污秽这一概念做图解式的解说,它与社会、与变形的性文化、与毒品交易之间的寓意且不去说它,然而因为影片渲染刻画的真实而被批评为鼓励吸毒则明显有失偏颇了。片子描述了迷幻和堕落,可是片子本身并不等同于堕落。何况影片的结尾我们并没有完全看到一群人堕落至无法轮回之地。瑞顿逃了出来,尽管以背叛朋友的方式,可是我们看到他头顶淡淡射下的一束阳光,还好或许希望尚在,还好瑞顿还给史派德留了一笔钱,还好瑞顿临走钱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黑色幽默到了最后不是入骨的揭露,他收了一笔。把结局交给逃离和寻找,愿找到自己的出路。

最后要说一点,该片据说是“近十年来英国最好的作品,也是英国电影扬眉吐气之作”。英国向以保守著称,可是这片带着太多颓废主义和朋克文化的影子,说它前卫一点都不过分。那满口粗鄙的话语,无处不在的歇斯底里的情绪成了后现代青年的标志,可是他是真正“令青少年感动,甚至让放浪形骸、孤苦无依的那一部分痛哭流涕的一部电影”。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