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影音剧社 > 华语电影 > 正文

《空房间》:夹杂着人生的悲悯与喜悦

2005-03-08 14:40:25    南方都市报 /表江

金基德是这几年韩国导演中称得上高产而且不太会令你失望的一位,2004年有三部作品《春夏秋冬又一春》、《萨玛利亚女孩》、《空房间》——《萨玛利亚女孩》拿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空房间》拿了去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而《春夏秋冬又一春》又是其中最具东方神秘韵味和悠远禅意的一部,水准和意境堪称金基德目前作品之最高。金基德的进步和变化不是飞跃性的,但是整体和细节上一点点在变,他2004年的几部作品都比过去的要高出那么一点,且都言之有物,不容易。

《空房间》是非常有意趣的一个片子,安静而沉默,男女主角间没有一句对话,但是一点也不闷。《空房间》里最有意思的当然是那个不发一言的男主角,穿梭在主人暂时外出的空房间里,试图在“他人视线所看不到的180度里生活”,他和女主角在别人家做饭、洗衣服的场面具有理所应当的安然气氛,只有主人回来时被打破。感情或生活方式上的寄居、逃避乃至选择在《空房间》里是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他们短暂进入的空房间有普通收入的一家三口,有单身艺术家,有孤苦无依的老人,还有气氛祥和的高雅上等家庭,金基德宁静而饱满的画面底下隐隐蕴涵着向韩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反抗态度,女主角在和男主角的爱情中从一个被动角色逐渐走向主动,空房间和人的感情之间也存在着一个矛盾互补的空间隐喻。不过这一时期的金基德作品,即使反抗也不会再有《收不到的情书》时期的满腔愤怒,而是转化为一种与其说是逃避不如说是选择“自顾自存在”的方式。所以最后男主角在监狱里的状态又流露出金基德在《春夏秋冬又一春》里所追求的禅意,甚至比之更为神秘莫测。

金基德的作品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和传统价值观截然不同的取向,从早期的《情色屋檐下》,到引起西方评论注意的《飘流欲室》,极度暴戾的《收不到的情书》,再到《坏男人》和《海岸线》,金基德的作品常以表现边缘人物的生活经历为主,从事色情服务的女人几乎是他所有作品的主角,对性的扭曲表达方式和对人性残酷真实的表现也是金基德作品为人关注和争议之处。但《春夏秋冬又一春》或可称为金基德作品的一个转折点,他过去作品中愤怒偏激的情绪在这部蕴藏着人生真意之作的洗礼之下正渐渐地褪去,表现出一个中年男人更为成熟智慧的世界观。

  
如果将金基德和韩国另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导演朴赞郁相比较的话会非常有意思,两人在作品中的情绪发展向度可以说是正好相反的。金基德和朴赞郁的作品都堪称韩国电影中深具力量的作品,常常如一记重拳打在你身体上某个看不见的部位,因为他们作品中呈现的痛苦或许并不和我们血肉相连,往往是令你目瞪口呆惊讶于人在困境中的真实表现。朴赞郁以个人感受写国家现状的《共同警备区》震惊影坛,之后的《我要复仇》、《老男孩》技巧更臻娴熟,电影语言无可挑剔,但是《共同警备区》中相对温和的人生态度、对于人性和历史的某种宽容在他后来的作品中竟然完全消失,到今年《三更Ⅱ》中的短篇《割爱》和他下一部作为复仇三部曲终结篇的描写女性复仇的作品,朴赞郁作品中人性残酷的一面似乎在不断延伸至残忍的极限。金基德也曾以《收不到的情书》暗喻过政治,其情绪之激烈、用心之良苦不在朴赞郁之下,但以艺术作品刻画人性这一更恒久的角度来说,金基德作品趋向于内心平和饱满宁静的方向是我个人更欣赏的,《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四季轮回,在一种永恒交替的残酷现实中书写人性;《空房间》则在一个边缘的生存方式里用幽默会心的手法写出另一种选择的可能,你几乎可以感受到,作者投入注视的目光流露着一丝悲悯,但同时夹杂着人生的喜悦。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