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紧张的工作让我没有时间想家,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开心,甚至有了定居好莱坞的想法。”目前正在洛杉矶拍摄《艺伎回忆录》的章子怡如是说。在好莱坞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还有多少优秀中国电影人会留守华语影坛?专家指出:华语电影已经到了十字路口,不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就会迅速变成好莱坞的“殖民地”。 出洛衫矶,向太平洋方向飞,一路天际蔚蓝如海,蘑菇云生灭不息,经过10多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灯火通明的广州。回忆起近日的归国之旅,华侨李先生满脸兴奋,呆在美国三十年,已几乎被当地文化同化的他,回国后第二天,就特地上碟市购买了《十面埋伏》、《天下无贼》、《2046》等几部影片:“电影是一个民族的私生活,正好用来解乡愁。” 但他的美妙心情很快被打击了,“哪里有东方文化内涵?把演员换成外国的,穿上现代服装,就和好莱坞影片没什么两样了。”谈到观影感受,李先生的口吻突然尖锐起来。他不知道,几乎与他发牢骚同时,一位内地导演在奔赴美国参加影展的路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觉得自己像去西天取经,不知道是福是祸! 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提供的资料,今年中国电影产量突破200部,内地电影总票房超过13亿元人民币。但我们能随口说出的,恐怕不会超过10部,而13亿票房里,进账最多的依旧是进口好莱坞影片,港台片也取得了3亿元左右的票房,抛开《十面埋伏》、《天下无贼》、《功夫》三大“暴发户”,其它国产影片总共只有几千万收入:“有些导演乱套西方庸俗片公式,这和解放影视生产力恰好反向而行,要知道,中国过去的电影票房就曾达到20多亿元。”中国影协主席吴贻弓如是说。 1.中国名导几成“黄种白人” 在一篇谈及张艺谋的文章里,陈凯歌写到:“我常和张艺谋开玩笑地说,他长得像一尊秦兵马俑,假如我们拍摄一部贯通古今的荒诞派电影,从一尊放置在咸阳古道上的俑人大远景缓推成中近景,随即叠化成艺谋的脸。”但就是这张具有中国特色的脸,2004年却被千夫所指。 奥斯卡华裔评委卢燕说,得利于电影《卧虎藏龙》的成功,以及《黑客帝国》中的中国功夫元素,现在美国到处都是功夫片了,“奥斯卡评委对东方文化很有兴趣,但中国电影人却不顾积淀,跟好莱坞去玩什么视觉高科技。”和卢燕的委婉不同,很多网友们的论调直指张艺谋“变节”,为了获得国际认同,放弃了以前文化表达的欲望,剩下了“图解”———看图说话或简单图释:“相见不如怀念,他错就错在把观众的胃口调得老高,但最后给观众的却是猪食。” 而在一些影评家眼里,陈凯歌、冯小刚、王家卫等人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天下无贼》上映后,与票房一起高歌猛进的是如潮恶评:“冯小刚的特技是在眼花缭乱中瞒天过海,节奏式拼凑剪辑,特技做得毛毛糙糙,合成痕迹太过明显。”逼得冯导不得不承认自己在高科技方面是个小孩,学习好莱坞学得好难看。陈凯歌的《无极》虽然还没上映,但就像一位评论家所指出的:“它当然是一部商业大片,陈凯歌肯定会拿它来说事”,西式魔幻题材加青春偶像主演,朝轻浅的方向滑去显然是考虑到欧美和日韩的票房环境。 影评人章杰说:“浮躁引发了对文化根的忽视,导演们会渐渐变成黄种白人,集体向好莱坞倾斜、投机。”对于这种异化或曰偏移的冲动,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说明会更直白一些,在《文明及其缺憾》(1930年)一书中,弗洛伊德谈到了压抑问题,并认为,现代文明依赖于对冲动的控制。而不加控制导致的后果是今年生产的两百多部影片里,只有50多部进行了规模放映,其余近两百部影片消然失踪。“基本因为质量问题,面对转型期的商业冲击,有一些电影工作者放弃了艺术创作,制作水准粗劣。”这是吴贻弓的解释。 2.新导演热衷于“出去遛遛” 在今年6月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许多海外电影界人士表示,如果说“第五代”电影展示了中国的古老和开放,那么“第六代”电影则展示了中国和世界的接轨与变化,他们善于将镜头对准普通甚至卑微的小人物。这些赞美的话语里,似乎隐藏着一个暧昧的笑容,众所周知,第六代导演为人诟病的,也是在于“专门贩卖小人物故事等社会暗面,向西方献媚”,对海外电影节过度热衷,在电影体制尚未变革的初期,他们甚至不惜通过违规操作的方式,从海外获得电影拍摄资金,确定选题。 根据统计,算上重复展映的影片,今年参加各大电影节的中国影片总数超过两百部,但获奖的却寥寥无几,国人寄予厚望的《世界》、《恋爱中的宝贝》等统统铩羽而归,数据让人很尴尬。“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导演们总觉得出去遛遛,就能从驴变成马,这很像是走光秀,裸露出的其实是自卑和功利心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导演说,很多中国影人以参加国外电影节为荣,获奖成了唯一的目的,他们只想着这样可以有个交代,根本不管观众们的真正需求,也不会去思考中国电影应该怎么突破自身。 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所谓的得奖影片成了某些导演“自娱自乐”的游戏,票房和反响证明了这一点:去年霍建起的《暖》获得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却只能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放映,最后票房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至于今年在一些小电影节获奖的影片,坊间盛传是国际操作的结果,和影片本身价值无关。 3.当红演员纷纷挺进好莱坞 “中国电影的梦想没法说,好莱坞的梦想又说不得。”这是上一代内地演员的叹息。时至今日,连冯小刚都说,这辈子只要能进入好莱坞,就可以安心闭眼了,演员们向往美国不再是忌讳话题。一位专业人士指出,好莱坞文化对中国电影的侵入破坏,还包括在“掠夺”优秀演员上:李连杰、甄子丹、成龙、周润发、张曼玉、杨紫琼……那些我们熟悉的身影,一个个滑去陌生的西方,已很难在华语片中见到;2004年,包括张震、巩俐、章子怡、刘烨等人在内,又有一批当红演员冲向欧美,刘德华也告诉记者,最近有十个剧本找他,但他最想演的好莱坞片,却一个都没有! “每天紧张的工作让我没有时间想家,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开心,甚至有了定居好莱坞的想法。”目前正在洛杉矶,和巩俐、杨紫琼等人一起拍摄《艺伎回忆录》的章子怡,日前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不工作的时候,她喜欢驾驶自己的丰田Lexus车,听着亚瑟小子和痞子阿姆的歌,在洛杉矶到处逛逛。章子怡还说:“我喜欢在美国自由自在的感觉,以前从来没想过会在好莱坞拍电影,因为它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章子怡的话引起了一些评论家的担忧,在好莱坞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还有多少优秀演员会留守华语影坛?“在那里,任何一个中国演员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是迎合同化还是卓然而立。”影评人章杰说,美国人并不了解中国,他们笔下的中国人常常令我们难堪,陈冲、邬君梅、白灵等女星就都是从扮妓女起来的;而专门为中国人写的本子就更少,像《安娜与国王》这样为周润发量身定做的,可在美国的上座情况并不好。 在“如何打入好莱坞”的急功心理下,迎合西方口味自然成了中国演员的捷径。只是这样扬短避长,饮鸩止渴,时间一长,就会两头不靠岸。短暂风光之后,真正的事实是,这些人不但过不去,而且回不来了,邬君梅和刘玉玲的遭遇是典型的例子。 4.好莱坞征服中国市场计划全面启动 据国家电影局局长童刚介绍,中国电影有150亿元至200亿元的市场容量,10年后更可达到500亿元。但调查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有1万多家放映单位,2001年只剩下3000多家,现在全国35家院线,只有900家影院、2000张银幕,另外,我国平均每人至少5年才进一次电影院,而美国年人均观影次数已达到5.7次,韩国也达到了2.27次。 “它不只是座金矿,简直就是一座未开发的钻石矿。”尽管现在美国电影在中国分账发行,只能得到票房收入的12%,而在其他国家则是50%,但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一位制片人说,由于中国电影内部开采的匮乏,它很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电影市场,“甚至在未来,每生产四部美国电影就会有一部针对中国和东方市场。”这不是空话,按照1999年中美双方就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的双边协议,几年内引进大片配额将增加到50部。而作为先行步骤,好莱坞近年来开始以一种“世界电影”的形象,为自己做了文化包装:2000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世界10大影片,华人导演的影片占了4部;今年,被国人唾弃的《英雄》、《十面埋伏》又双双进入美联社年度十佳影片;同时,就像NBA拿姚明扩大亚洲影响力一样,越来越多的华语演员,不知不觉成了美国占领中国市场的急先锋。“这种将东方情调国际化的策略,掩盖了好莱坞电影的美国印记和征服野心。”著名电影学者尹鸿说,美国的大众文化看起来甚至不像是一种进口的东西,这是非常可怕的。在10月份华纳兄弟与中影集团宣布成立首家中外合资影业公司后,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明年还有几家外国大电影公司会进入内地。另外,美国的电影人又把目光对准了中国历史,《杨家将》、《孙子兵法》、《西游记》、《聊斋》等这些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几年内将全部变成好莱坞大片!“这无疑是釜底抽薪。”文艺评论家雷达认为,华语电影已经到了十字路口,不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就会迅速变成好莱坞的“殖民地”。 结语 希腊诗人卡瓦菲斯在《伊萨卡岛》写到一句话: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对于中国电影,也许我们可以套用这首诗来祝福:当你启程前往好莱坞,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一路所得已经教你富甲四方,用不着好莱坞来让你财源滚滚。用好莱坞赋予你如此神奇的旅行,没有它你可不会启程前来。现在它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而如果你发现它原来是这么穷,那可不是好莱坞想愚弄你。既然那时你已经变得很聪慧,并且见多识广,你也就不会不明白,这好莱坞意味着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