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历史的电影还只能算是一门新兴的艺术,但它的每一步发展都对我们而言带来了这么多。不管怎样,声音都会是电影艺术中无可取代并仍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一种表现元素,不断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开拓新的表现空间。 |
|
1911年,乔托·卡努多发表了著名的《第七艺术宣言》,这篇宣言使电影正式被确立为建筑、音乐、诗歌、绘画、舞蹈和雕塑之外的一门独立艺术。在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第一种表现元素的出现及应用都为电影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这其中,电影声音的加入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电影声音的出现
在1896年电影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电影都只限于对现实生活的简单记录,内容大多是一些生活场景的琐碎片段。然而这种几乎没有什么艺术内涵的浅白记录很快就失去了对人们的吸引力,电影渐渐走向了低谷。而日渐丰富的题材和内容对当时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却是一种挑战在这一时期,很多要由声音表达的场景往往需要通过画面组接、演员夸张的表情及肢体动作,甚至字幕来表现。这些表现手法对当时电影蒙太奇语言的发展和默片演员演技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产生了一批默片艺术大师及一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但这些表达毕竟都是曲折间接的,甚至有些表现方式还会打断画面节奏,影响电影的正常表达。于是,让电影插上声音的翅膀已经成为当时电影艺术发展的强烈渴望。 电影声音的发展
1926年开发出一种被称作“维他风”的唱片伴音系统,并利用该系统拍出了第一部带有声音的影片《唐璜》,但这部影片中的声音还只限于一些音乐。次年,华纳又推出了《爵士歌王》,这部影片不仅有音乐,还加入了一部分对白,所以被看作是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电影声音的出现,为电影艺术拓展了新的表现空间,在电影史上无疑是革命性的成果。但在最初阶段,“美国观众争先恐后地来观看这些音乐片,他们对于唱词和歌手嘴唇动作完全一致的现象,感到十分惊奇,但另一方面,这种新的技术却受到卓别林、金?维多、雷内?克莱尔、茂瑙、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无声艺术大师们的贬斥。”因为担心声音的出现会影响到观众对画面和演员表演的关注,威胁到默片时代已经颇有成就的电影的独特艺术品格,这几位默片大师还曾联合发表了一篇有名的反对对白片的宣言《有声电影声明》。而由于当时的录音技术还十分不完善,声音的出现的确从很多方面影响到了电影艺术的发展。比如创作者在片中毫无原则地加入大量声音,使整部片子充斥着无聊唠叨的对白和莫名期妙的音响,结果这些毫无艺术美感可言的声音很快就使观众感到荒谬和厌倦,而且也造成了电影美学的倒退。
电影声音的价值从1928年到1932年,有声电影的发展非常迅速,录音技术不断得到改善,人们对声音片面追求的弊端也开始加以纠正。艺术家们也认为声音“会给电影带来强大的新颖表现手段,会有助于阐明和解决复杂的问题,而这在过去只依靠视觉形象的无声电影的不完善手段,是不可能解决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完善和电影艺术家的尝试与探索,声音在电影中的运用很快成熟起来,并摆脱了画面补充和附庸的地位,开始在很多方面影响并改变电影的艺术审美特质和艺术表现方式。电影在刚刚问世的时候一直被视为一种纯粹的视觉艺术,声音的出现带给电影最初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终于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符合了人们感知客观世界的规律和心理需求,通过多种感官的综合感知来加强对影片的欣赏和理解,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对提高观众的审美鉴赏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声音的出现使电影空间感的塑造有了一个飞跃,声音可以突破画框的限制,延展银幕外的空间:画面外音源的声音对画面场景的补充,例如环境音或是画面外人物的言语,能够使观众对整体环境有所了解,或“未见其人只闻其声”,产生一定的期待与悬疑心理;另外是环绕立体声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一些宏大场面,如《珍珠港》中无数战斗机从空中纵横掠过,或是《角斗士》中整个角斗场人群沸腾喧嚣,通过多声道声场定位营造出逼真的空间感,将观众不知不觉融入创作者所营造的特定氛围中,更容易为影片所感染。
与其它艺术相比,只有短短百年历史的电影还只能算是一门新兴的艺术,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有更多新的元素和表现手法在电影创作中被发现被实践,也许有一天,电影甚至能够突破二维的平面界限,呈现出全息立体的影像世界,但不管怎样,声音都会是电影艺术中无可取代并仍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一种表现元素,不断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开拓新的表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