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被奢靡的都市氛围浸泡得感觉迟钝。于是我们早也被城市异化得面目全非。需要扮演的角色太多,真正的自我却在支离破碎:我们常常不是为了心中的“我”而拼命劳碌,因此我们渐渐开始厌倦职业、厌倦吃喝、厌倦感情、厌倦娱乐,直到厌恶自己——这已经快成了越来越多城市人在玻璃写字楼和公寓笼罩之下的生活本质。于是躲进电影院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逃离。但从《十面埋伏》到《2046》,著名大腕导演们就像堆砌玻璃大厦一样,被自己的沽名钓誉拔干着想像力和判断力,却越来越理直气壮地远离观众的心灵。
相比之下,年轻的陆川就像一个恐惧的孩子,从一开始他就在拼命逃离,《寻枪》那名字就是一个绝妙暗喻:陆川想以电影作为企图阻拦理想迷失的一种精神自卫,同时他还想以电影作为大战风车的一柄决斗之矛。之后他惶惶然中将目光投向远离城市的最后一片高原净土《可可西里》——那个蒙古语中的“美丽的少女”。他想面对孤高而纯粹的海拔,完成一次对城市心魂的个人救赎与洗涤;他想借助藏域的风土人情跳出国产电影当下完全拧巴成疙瘩的平庸窠臼。
我自己已很久无法在国产故事片里得到过像《可可西里》这样干净清爽的深呼吸了。陆川的内心充满绝望与哀痛,所以他借片中男主角日泰一开口就定下了贯穿全片的绝望悲沉基调:“我们藏族人吃肉刀口是对着自己的!”这电影里所有纯朴藏民的吃、喝、拉、撒、睡,都跟我们司空见惯的小资、白领、大款、权势生活完全异样,甚至在他们的目光背后,还有一种对都市假面人生的不解甚至冷漠。一百万只藏羚羊被射杀到只剩下一万只,简直就是在暗喻着理想主义的大面积心肌梗死。
像这样一部完全另类于时髦形式的电影,弃绝搔首弄姿、口红媚眼、酸鼻煽情,它才能如此朴素到不但无华甚至近乎成一曲默哀的悲歌。一个队员在风雪绝境中扎寨3年则象征了一份坚守:为了我们自己的羊子!而藏羚羊猎杀者的同谋马占林的叹息却也不自觉地击中了我们的自然生态也包括整个人文处境:“草地变成了沙漠,牛羊都死光了!”因此面对生存无奈却也觉生命无辜的马占林一家数口,就只得为国际时尚去层层残忍刀剥藏羚羊的血肉与毛皮。片中最浑厚也最丰满的一个人物叫刘栋,他作为巡山队员被队长日泰呼来唤去左右驱使不但毫无怨言,同时他也有自我猛烈的生命本能情性追求,而最惊人的一笔,却是他毫不脸红地伸手向三陪女友要钱,然后再转身用最底层女性的血肉钱,赶去捍卫一群志愿者的崇高使命。也就是这寥寥几个镜头的事先铺垫,所以当刘栋转身疯狂返回荒漠腹地抢救战友,而被流沙一寸一寸埋没于灭顶之灾时,我们才会在可怕的静默中被人文温度深深震撼!
在《可可西里》的观看之中,我已深刻感觉到了刀劈斧砍式的生命质感,这一点陆川彻底想清楚了并且完全做到了。可仅仅就差那么一两丝人文探究的痕迹。但即使有这些说便宜话的挑剔,我也必须借此短文向陆川和他的电影同伙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因为恰恰是《可可西里》,才让我们在对2004中国大片的一次次失望之后,真正阅读到了一则生命体验的电影寓言。趁着年轻和生猛,但愿陆川还能沿着从《寻枪》通向《可可西里》的艰难路径,继续挥动电影长矛,去挑烂已经被种种导演手腕勒死的庸俗电影的大花哨风车。 |